浅谈马基雅维里及《君主论》

2014-04-17 04:20征,苏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基雅君主意大利

魏 征,苏 勃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浅谈马基雅维里及《君主论》

魏 征,苏 勃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4)

《君主论》一书是马基雅维里在总结历史规律后,结合其自身丰富政治阅历而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反映了马基雅维里的政治观,军事观和作为君主的道德观,并饱含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君主论》历来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但其中部分观点和作为君主的行为准则为随后历史中许多掌权者所践行。

君主论文化力武装力量君主道德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其全名为DePrinciPatibus,从字面意思看即“论君主的职位”[1]。此书包含了马基雅维里对古罗马史学、哲学的深入研究,和他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秘书期间所施行的政治、军事与外交实践,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著作。书中从国家体制、军事制度和新君主为巩固地位所须的准则等角度阐释,旨在使新君主更加的强大起来。书中不难看出马基雅维里强烈的爱国思想,当时四分五裂的意大利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摆脱受别国奴役的状态,完成统一。

自《君主论》问世以来,它就是一部倍受争议的作品,同时也使对其作者马基雅维里的评价多种多样,褒贬不一。在与马基雅维里同时代的人们眼里,《君主论》颇受好评,但之后对它的评价却毁多于誉。马基雅维里一度被人称作“邪恶教师”,暴君的教唆犯,《君主论》更被认定为其邪恶的代表作。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里称马基雅维里为“阴险狡诈、口是心非、背信弃义、残暴无情的马基雅维里。”伏尔泰也说马基雅维里是“邪恶的歹徒”。但正是这本《君主论》,却又是拿破仑的枕边书,马克思与恩格斯也对其赞誉有加,马基雅维里更被称作是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先驱。争议越大,引起众多思想家对其的反思越多,越可见马基雅维里思想对西方社会影响的巨大。正如马洛在《马尔他的犹太人》中所书:纵然世界以为马基雅维里已经死了,但他的精灵却远远飞越阿尔卑斯山……

一、《君主论》的创作背景

14、15世纪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初生之地,更因文艺复兴而使意大利的文化艺术极其昌盛,吸引了整个欧洲。但此时的意大利并不强大,文化的繁荣并不能掩盖其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弱点。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以佛罗伦萨共和国,亚得里亚海岸的威尼斯共和国、南方的那不勒斯王国、北方的米兰公国和教皇辖地为首的五大国为争夺领地,利用雇佣军进行长期征伐。十五世纪末,法国、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等国家又为扩张各自势力而角逐于意大利,整个意大利的土地上一片狼烟。正如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所书“今日之意大利破碎分裂,堕落已至极点。为人牛马,惨过昔日以色列;受人压制,酷于波斯;分崩离散,过于雅典。今日意大利群龙无首,无秩序,屡为异族所败,财产丧失,家室流离,遍遭蹂躏。”[2]

马基雅维里在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此时的佛罗伦萨是繁荣与富裕的,手工作坊生产的毛织品远销海外,银行家善于投资,凭借金钱和外交手段,佛罗伦萨建立了广阔的版图。佛罗伦萨城市政治生活的核心领域离不开几个地位显赫的家族,他们都在对外战争中充当着主要角色,但是各敌对党派间的斗争依然残酷。美第奇家族通过广施恩惠和对其他贵族的庇护关系成为城市的真正统治者,并一度开创了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马基雅维里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马基雅维里的先辈曾是佛罗伦萨的贵族,家族中曾经出过13名政府首脑,即“正义旗手”,但马基雅维里的父亲贝尔纳多则属于这个家族里贫寒的一支。他身为律师,但在当时的佛罗伦萨从事这一职业并不能从中得到什么钱,贝尔纳多依靠微薄的地产来养活家人。不过,贝尔纳多十分热爱研究古典著作且嗜书如命。在他的藏书室里,马基雅维里可以读到古罗马史家,哲学家名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塞罗和李维的著作,这对马基雅维里的从政生涯和学术写作都大有益处。马基雅维里在他父亲那里得不到权力和财富,却可以得到知识以及对古典与历史的热爱。1494年,人民起义推翻了日益腐朽的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共和国重建,马基雅维里从此步入政坛,并在四年后被任命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秘书,主管外交和军政事务。在任职期间,他出访法国、瑞士、德意志和意大利各邦,改革军事制度,创建国民军,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实践经验。随后,共和国在法国和以西班牙、教廷为首的神圣同盟间的尖锐对立中瓦解,美第奇家族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归国重掌政权,而马基雅维里则面临着牢狱之灾。出狱后,马基雅维里过着贫困农民的生活,但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让祖国强大起来,使国家从入侵者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他在困境与挫折中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探索,创作了《君主论》。希望统治者可以施行他的治国理念,把意大利从蛮族的残酷行为中拯救出来,谋求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独立与自由。

二、《君主论》的主要内容及主旨剖析

《君主论》原译作《霸术》,霸术一词凸显了此书的权术性,在分裂割据又饱受外族侵害的意大利,正需要一位颇识霸术的君主来完成国家统一,走上强国之路。此书是马基雅维里总结自己13年从政经验并结合自己对古罗马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作的,是“历史和政治实践在理论内部的到场”[4]。全书共26章,其中第1章至第5章是讲不同类型君主国的组成方式及对其应怎样统治;第6章至第11章主要谈论新君主获取并维持其权力的主要方式;第12章至第14章论述军队对国家的重要性,国家不应主要依靠雇佣军而应建立属于本国的武装力量,即国民军;第15章至第23章是全书中最受非议之处,其中主要涉及君主的道德观和赢取人心巩固权力地位的方法;而书中的最后3章,是全书在精神上的步步升华,道出创作《君主论》的目的,使意大利从疲敝与饱受奴役中解放出来,让祖国迈上强国之路,马基雅维里的爱国之情洋溢其间。

(一)文化统一性是国家长久统一的关键

前5章主要论及君主怎样维持其统治及怎样加强在新占领区的统治,除了避免当地民众的憎恨和军事控制外,其最关键的是在法律、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精神归属等意识形态领域对被占领地进行同化,这是长久统治此地域的最佳方法。

在征服其他区域的过程中,长久占领一个在语言文化上与征服国相同或相近的国家是最为容易的,在军事征服后,由于两国文化上具有一致的归属性,征服者甚至无需改变原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只要剪除被占领区原有的君主家族,将民众的精神归属统一便可。对于与征服国没有文化一致性的国家,如果被征服国弱小,那就成为这些弱小国家的保护国,从而使保护国的文化对这些国家形成自然而然的渗透与同化。但如果被征服国强大,在文化上又存在巨大差异,那么对其统治将是艰巨的。在灭绝原有统治者的基础上,要对该国进行大范围的文化侵蚀,将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精神领袖、文化习惯、法律传统、语言文字等各各意识形态领域内容纳入到征服国的体系中。直到“统治的长久性使他们的记忆烟消云散的时候,罗马(征服者)就成为这些地区牢固的占有者。”倘若此举不能成功,便可在被征服国家的要害地区驻军并派遣移民,进行直接的文化殖民。然而,当被征服区的文化过于强大,不易于改造,那么为了保有对其的直接统治就只有将其毁灭,如《君主论》中所书:“要稳固地占有它们,除了毁灭它们之外,却是没有别的办法了。”除此之外,如若征服

者想从此地区获得经济上好处而不愿毁灭它,那就只好完全保留它原有的文化传统,并培养一只亲于征服者的势力,建立傀儡政府,当然征服者放弃了对此地的直接统治,这样的统治也是不会长久的。文化统一,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改造是君主长久保有国家的有效手段。

(二)强有力且可靠的武装力量是立国之基

国家的基础主要是良好的法律与良好的军队,二者缺一不可。而军队,即国家的国防力量是国家存在的最基础的保障,一个国家如若丧失了保护自身的能力,不能抵御外来侵害,国将不国。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根据当时意大利的情况主要阐述了雇佣军的危害和君主的军事职责,君主不仅要执掌行政,更要作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成为优秀的军事家,属于本国的军事力量是君主牢牢掌握政权的基础。马基雅维利时代的意大利各邦采用雇佣军为他们作战,而这些雇佣军对国家的保障是极为不牢靠的。雇佣军是一支为了自己活着而战斗的部队,他们受雇于雇主,不是为了保家卫国,抵御外辱,而是为了荣华富贵,自身地位。因而在当时雇佣军并不能保卫意大利的安全,当时的雇佣军首领甚至在战场上为了金钱而倒戈,更甚者直接劫取雇主的权力,成为雇主国家统治者。马基雅维里深入揭露了雇佣军的危害,并提出建立本国公民组成的国民军,在从政实践中他依此法实行,并在军事上取得佳绩。

(三)君主所应具备的道德观和君主应避免被人憎恨和轻视

就君主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而言,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侧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君主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做不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身为君主,要当仁则仁,当恶则恶。“某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是好事,可是君主照着办就会自取灭亡,而另一些事情看起来是恶行,可是如果照办了却会给他带来安全与福祉。”君主可以是道德优秀之人,但道德优秀之人并不会是好的君主,有时他们甚至被恶称为怀妇人之仁。需要指出的是,马基雅维里主张君主可行恶行,但要在必须的情况之下,君主不应完全背离善良之道。虽然这段为许多学者所非议,但历史上许多成功的掌权者的事迹却颇符合这一理论。

在君主应如何为君、如何处事方面,除了要具备狮子的力量与狐狸的狡诈,尽可能不背离善良之道并懂得在必须时刻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外,书中的核心线索是君主应避免被人憎恨和轻视。人们对某人产生憎恨或恐惧,就会去伤害他。君主遭到轻视则会失去威严,权力自然受到挑战。

君主要避免憎恨,但不是避免任何人的憎恨,而是要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你(君主)最好不过的堡垒就是不要被人民憎恨。因为即使你拥有堡垒,如果人民憎恨你,任何堡垒都保护不了你。当人民一旦拿起了武器的时候,外人就帮助他们。”避免憎恨,赢取民心,牢牢掌握军权,来自国内外的阴谋会不攻自破。君主应受人尊敬,除在行为中表现出伟大、坚韧、英勇、严肃庄重外,更有效的便是做“伟大的事业和做出卓越的范例”。因而君主应在军事行动、重要内政处理、外交、日常习俗等方面凸显自身才华,选拔有识之士,尊重大臣,倾听采纳忠言。

(四)天降大任,意大利将获得解放

最后3章是君主论全书的升华,道出马基雅维里写作的目的:把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他总结了意大利疲敝衰弱的原因,提出新君主要承接命运的指引,抓住机遇,符合时代特性,进行正义战争,结束意大利受外族奴役的现状,以“好的法律、好的武器、好的盟友、好的榜样”使国家繁荣昌盛,日渐强大。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命运的需要。

对《君主论》一书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许多权威学者对君主论的评价是反面的,认为君主论是教人向恶的书。这方面的学者崇尚传统道德上对君王的要求,即“一个想保有权力和荣耀的君主必须永远遵循美德之路——必须审慎、正义、坚强、节制,而且必须拥有与君王相配的品质,尤其是仁慈、慷慨和正直。”[1](P148)这些自然是伟人应具备的品质,整个社会倘若完全没有正义与美德,必将坠入邪恶的深渊,趋于败坏,最终的结果便是灭亡。但是,身为一国之首的君主,特别是在国家分裂,外族入侵的战乱时刻,面对现实中尔虞我诈、激烈残酷的竞争,过于依赖美德而至国家于不顾未免显得迂腐。战乱、分裂的国家需要强有力的集权,需要有实力的君主来使整个国家归于统一,走向强大。马基雅维里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需要强有力君主的时代,而在他看来当时的意大利却缺乏这样一位

君主。马基雅维里曾看好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博尔贾,但正在公爵的势力处于上升期时,随着其父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逝去,夹在两大强敌之间且病入膏肓的公爵也丧失了他的国家与生命。之后,马基雅维里寄希望于重归佛罗伦萨的美蒂奇家族,当时执政的洛伦佐对其重臣,马基雅维里的好友韦托里呈上的《君主论》毫无兴趣。疲弱的意大利急需强大的君主来使它摆脱奴役,但在马基雅维里时代意大利却缺乏这样的人,因此在君主论的最后1章,马基雅维里热切盼望意大利救星的出现,他怀着激昂的爱国之情写到:“在备受外国蹂躏的一切地方,人们将怀着怎样的热爱,对复仇雪耻的渴望、多么顽强的信仰,抱着赤诚,含着热泪来欢迎他(国家的救星)”[4](P126)面对意大利使人生悲的现状“没有首领,也没有秩序,受到打击,遭到劫掠,被分裂,被蹂躏,并且忍受了种种破坏。”[4](P121)马基雅维里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正是他写作《君主论》的重要动机之一。

三、关于《君主论》的思考

由古即今,对《君主论》一书的争议颇多,而且毁多于誉。《君主论》的恶名主要来源于书中第15章至第23章,这一部分马基雅维里主要阐述的是君主道德观,并包含人性论思想。特别是在“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一章中,他教导君主应要懂得怎样运用人性与兽性,拥有狮子的力量和狐狸的狡诈,描绘了一个半人半兽伪君子式的君主形象。书中这些地方为古今许多学者所不容,无一例外都受到崇尚古典道德者的强烈批判。然而,马基雅维里的君主道德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本恶论的基础之上的,他在书中写到:“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君主要拥有狮子的力量和狐狸的狡诈)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无需对他们守信。”[1](P84)当时的社会状况促使马基雅维里产生了人性本恶的观念:马基雅维里从佛罗伦萨腐化堕落、人们趋利避害且相互争斗的社会状况推断出人性有恶的结论。李存山在比较马基雅维里与韩非的时代背景与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指出,意大利的社会状况使马基雅维里得出了人性好利恶害的人性观。[5]掌握并运用狮子的力量与狐狸的狡诈是君主维护其权力的手段,然而马基雅维里并没有完全倡导君主为恶,君主的恶行只是在夺取权力或权力受到威胁等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必要或者可以说是唯一手段。“如果可能的话,他(君主)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须的话,他就要懂得怎样走上为非作恶之途。”马基雅维里是从国家政治的角度来衡量身为一国之主的道德标准的,其中的政治观与伦理观都是为国家而服务的,提倡国家利益与需要的优先性。《君主论》中善与恶的运用,是为了君主权力的巩固,即国家的稳健而论述的。马基雅维里抛开了世俗道德的标准,专为权力的统一服务,因而不可避免的受到公共道德体系的谴责,但这实质上是为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做准备。而这种君主的善恶观,并不能为世俗社会所全面实施,不可能让全体国民都成为君主,在战乱时期的意大利,却需要符合此种道德标准的君主来成就霸业。如若君主的一时之仁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那君主的仁慈便不是美德,是更为严重的恶。

《君主论》是一部总结历史经验并结合实际经验而作的,话语简洁且寓意深刻,书中独到之处读之往往使人称赞,联系中外历史掌故,很多历史事件的发展却是如此。《君主论》中倡导的国家应建立完善的法制与强有力的军队的思想仍对当今社会影响深远;当权者要避免人民的憎恨和轻视,从而重视人民的力量和保持君主的威严,这与中国古代社会重视民心,推崇皇权崇高的做法也有一定的切合点;而在“君主应怎样维持其统治”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整个国家应在精神上一统,文化上融合的思想,更对当今社会有着深刻影响,并是中国千百年来所实施的,文化的统一消减了民族间的隔阂,成就了地域广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君主论》的争议仍然继续,但马基雅维里思想对西方政治学乃至近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书中的理论为当代许多政治家所践行着,为近代政治思想中各种政治观点确立了理论原则。

[1] [意]毛里齐奥·维罗利著.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利传[M],段保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 郭振铎.略论马基雅弗利及其《君主论》[J],史学月刊,1987(6).

[3] Althusser,Louis,Machiavelliand Us.Matherson,[J]Francois(ed),Elliott,Gregory(trans.),London:Verso,2001.

[4]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M]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 李存山.马基雅维里与韩非子[J],读书,1987(4).

(责任编辑 杜 华)

Discussion on Machiavelli and The Prince

WEI Zheng1,SU Bo2
(1. The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130024, China;)

Today,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s relatively perfect, there is still unequal situation of national status. Usual thenations in power by treaty to expand their own interests, for a treaty another side, this is clearly unacceptable. Reviewto Chinese history, is a intertw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unequal treaties" humiliation on the lack of knowledge ofinternational law and diplomacy in China, as people abroad return home, modern China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affairs, how to eliminate the "unequal treaties" serious violation has become urgent problemsat the time, "revised" the efforts aimed at this problem,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diplomatic history.

Revising; Abolishing; Unequal treaties; Results

K546.32

A

1004—1877(2014)01—0091—05

2013-09-06

魏征(1989-),男,山东济宁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亚述学;苏勃(1990-),女,吉林榆树人,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古代史、亚述学。

猜你喜欢
马基雅君主意大利
嗨,我不是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变魔术”
五张羊皮
当代皇室
和谐君主帝喾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权力艺术:马基雅维利评传》
“旧制度”与“大革命”:马基雅维利的中国时刻
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特质对反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