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行为的影响与对策

2014-04-17 04:1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素养

王 咏 梅

(江苏教育报, 江苏南京 210013)

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行为的影响与对策

王 咏 梅

(江苏教育报, 江苏南京 210013)

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随意性阅读对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不利。学校、家庭、政府、媒体须共同努力,开展青少年媒介素质教育,帮助其增强鉴别能力,有选择地阅读,推广分级阅读,加强经典阅读,强调兴趣阅读,运用现代化手段,坚持写阅读笔记,提高素养。

阅读; 新媒体; 青少年

阅读在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传统意义下的阅读已发生嬗变,新的阅读手段、方式影响着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人群。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行为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对阅读行为、方式嬗变中的消极影响找出对策。

一、正视新媒体带来的阅读方式的变革与冲击

传统的阅读主要指对纸质书、报的阅读。由于传统阅读的载体以印刷技术的书本、报纸、杂志为主,已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长期以来形成了有效的阅读方式。其特点是:十分注重内容和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其阅读方法有速读和精读。从阅读功能看,分理解性阅读、记忆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等。阅读的形式分略读、泛读、精读、朗读、诵读等。对在校青少年而言,学校教育工作者特别强调精读、朗读、诵读,强调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获取对课文、材料的理解,以达到掌握知识、学会思考、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阅读也有其不足之处,即知识更新较慢,内容有限,不方便携带等。

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新媒体阅读,解决了纸质阅读的不足,大批信息量大、内容丰富、集音像文字为一体的电子书报(刊),以廉价、快捷的形式吸引青少年眼球:知识呈现方式从纸质文本开始走向电子化、网络化(电子书、电子杂志等)等;阅读形式从传统书报阅读走向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及电视阅读。与传统纸质书报相比,新媒体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快、求便捷的心理:阅读内容丰富,信息获取十分便捷,信息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和有趣。同时,又因为其所特有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亦充分满足了人们交流沟通的需求。

然而,新阅读方式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担忧的不利影响。一是碎片化阅读。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途径和阅读内容受到冲击,青少年习惯于阅读短信息,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长期进行浅阅读对阅读者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随意性阅读。在阅读内容上,由于新媒体表现形式新颖,提供的阅读内容变幻无穷、形式多姿多彩,那种集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等的强感官刺激,是青少年在传统阅读中难以体验到的,因而他们更加容易迷失在其中,难以自控;再加之面对新媒体海量信息的无从选择,他们往往会跟着感觉率性阅读,在众多无效信息中消耗精力。三是杂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新媒体阅读是基于超文本、超链接的一种阅读方式,读者在阅读时,不是通过翻书,而是通过点击鼠标来翻阅寻找相关内容。面对网络的多文本、多链接内容,读者常常不能像阅读纸质文本那样,静心诵读,反复咀嚼感悟,更多的是快速浏览,是泛读。面对良莠不齐的阅读内容,尚缺乏批判和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有可能不分好坏地全盘接受。充斥网络的色情画面和文字,充满暴力色彩的网络谩骂,反社会的种种极端文字,对尚不谙世事的青少年,是一种心理和精神的污染。

青少年的心智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情绪容易波动,处于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他们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判断和识别能力不够,易受各种诱惑影响,有可能会加剧情绪情感的不稳定性和不成熟性,而青少年性心理的觉醒和发展,又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增加了二度传播的可能性。

二、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增强鉴别能力

在大众传媒时代,由于各种原因,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十分有害的信息都有可能被传播。作为现代公民,当面对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时,应具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和批判能力,应该善于运用媒体提供的各种有用信息。一般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媒介素养。确切地说,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1]媒介素养是信息时代大众所必备的素质,也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所必须学习并培养的基本素养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认为,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利用大众媒介发展自己。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情况是,受众的媒介使用将成为自我发展的一种动力,而不会因为媒介使用沦为大众媒介或信息的奴隶。”[2]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近四亿,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应借鉴国外经验,在青少年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认识和利用媒体的能力。

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政府、媒体共同参与。首先,学校是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该把媒介素养列入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设置媒介素养教育课程,邀请有关专家做专题讲座,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围绕媒体报道的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了解媒体特质,学会选择媒体、科学使用鉴别媒体信息。其次,家长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人。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媒体信息,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学会了解媒体,了解如何搜索和阅读信息,如何辨别有用、有害的信息,了解各种类型的媒体以及信息制作的过程,学会消费信息,从而由一个盲目的信息消费者成为一个成熟、主动和理智的消费者。再次,媒体应积极参与其中。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媒体,更应主动参与。比如报纸(杂志)可以开辟专栏和专刊,通过话题讨论,加强与青少年的互动交流和对话,使青少年在多元互动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各种不同的社会媒体也应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以健康高雅的内容吸引青少年,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最后,各级政府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特别重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政府所主管的宣传部门和一定的制度安排,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导入相关课程,健全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合理引导青少年与社会互动。各方努力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帮助青少年学会有选择地阅读,传承与创新并重

在新媒体时代,阅读媒介的多元性,阅读信息的丰富性,阅读形式的多样性,对于有着丰富阅读经验的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必须为成长中的青少年设立一道“防火墙”,帮助他们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推广分级阅读方法。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其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的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分级阅读大致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年龄分级阅读,这是分级阅读中最常见、最有针对性、最有效的做法,一般按照人的成长规律,分为婴儿、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四个阅读阶段;二是多知识结构分级阅读,其本质就是在多年龄段分级阅读中,对各类知识的读物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配比;三是多媒体综合分级阅读,集各种媒体的优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性别分级阅读,根据男女不同,设置个性化、人性化阅读。通过教育专家、教师、家长的引导,选择一批教育与趣味并重,传统经典作品与现代美文并举,名家与新人、名著与新作兼顾的阅读内容,供青少年在不同年龄段阅读。近几年,广东、广西等地区已经在推广这一做法。

坚持经典阅读。“读书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对人们思维的系统性和语言表达方面有很多好处”,“阅读传统经典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一个人的素质。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是西方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存在这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东西(知识)”。[3]经典阅读是传统阅读的强项。今天,面对海量信息的轰炸,我们应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定力,摈弃浮躁功利的阅读心理,认真研读古今中外名著。在选择经典读物方面,王余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鉴别方法:“首先,在内容上具有普适性,讨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次,要有思想性与影响力,在阅读中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地生活,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第三,具有历史性,就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3]经典阅读方法就是进行逐字逐句地精读。在精读多遍基础上进行研究型阅读,比如,纵探源流,翻一点与本书有关的其他评介性资料,搞清相同系列文章(学说)的发展源流,深入理解经典内容。再比如,在精读后进行横向联系对比,把彼此有联系的书(或资料)放在一起对读,查看不同领域、不同问题的渗透交叉。对于篇帙浩繁或内容庞杂的大部头典籍,可采取专题定向的方法,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短到长、由外及里,围绕专题反复研读。还可以从一点出发,运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记忆,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从而发现一些有争议或被误解的问题。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加深对本书精华的透彻领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唯其如此,才能在读书中既增长了学识,又达到训练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目的。

强调兴趣阅读。在课外阅读时间段,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侧重选择某一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系统阅读,这对于培养孩子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是一种必要的知识准备。当我们没有能力全方位、多层面地阅读书籍、掌握知识的时候,兴趣阅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在这方面可以起到较大作用。首先,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引导孩子围绕兴趣搜索相关资料和书单、报刊文章;其次,引导孩子自己围绕兴趣拟定阅读计划或方案。在实施方案时,可以先对资料、信息进行浏览,然后对重要书目或文章进行精读。面向青少年的专业报刊、网站,亦可以以栏目、专版、特刊等形式,有目的地推出一批孩子们感兴趣的文章。

坚持写阅读笔记。写阅书笔记可以帮助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强化记忆,有效提高读书效率,还能帮助其提高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好方法,亦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写阅读笔记,还可以帮助青少年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大力推广。在传统阅读中,符号式笔记、摘录式笔记、剪贴式笔记、感想式笔记等阅读笔记的方法十分有效,在新媒体时代,此类方法依然奏效。所不同的是,只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学会了拷贝、剪贴、修改、保存等技巧,写阅读笔记更加方便。

重视新媒体对阅读方式的影响,加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增强阅读鉴别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坚持传统与创新,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媒体从业人员的共同责任。

[1]张开.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J].现代传媒-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1).

[2]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2).

[3]王姗姗,王余光.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4(6).

(责任编辑 师 语)

2014-06-17

王咏梅,女,浙江杭州人,《江苏教育报》主编,主任编辑。

G40-012

A

1671-1696(2014)07-0030-03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素养
青少年发明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