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与刘禹锡七绝诗所体现的情感及心境

2014-04-17 03:04黄旦怡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七绝贬谪刘禹锡

黄旦怡

(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刘禹锡(772—842)①,字梦得,祖籍洛阳②,自言系出中山,自小生于江南。他不仅诗文兼善、词翰兼奇,而且在医学、音乐、天文等畛域有广泛的涉猎。他的诗作,尤为人所激赏,明人杨慎推崇说:“元和以后,诗人全集之可观者数家,当以刘禹锡为第一,其诗入选及人所脍炙不下百首矣。”③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独树一帜,探寻新路,赢得“诗豪”与“国手”的交口赞誉,堪与“韩孟”、“元白”相颉颃。七言绝句是他擅长的诗歌体式,历来为人所叹赏,对之评价甚夥。王夫之更是将其七绝推上“小诗之圣证”④的地位。

一 虚词在七绝诗的运用概览

虚词入诗是刘禹锡七绝诗作的一大特色。明代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说:“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⑤杨义对虚词与实词的不同曾设过形象的比喻:“诗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应该有自己的‘眼睛’,而且应该有自己的骨骼、血肉、筋脉。虚词与实词有别,实词带有更多的具象性,虚词带有更多的肌理性。虚词给实词的形体,附加上某种形式,包括形体行为存在的情态、程度、格调、语气、倾向与相互关系。它的使用,给诗的肌体增加了筋脉,增加了弹性。”⑥刘禹锡七绝诗中的虚词大致可分为副词、介词、连词、代词、助动词这五大类。副词,可谓是一大重镇。王力先生说:“凡词,仅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不能单独地指称实物、实情或实事者,叫做副词。”⑦副词在刘禹锡七绝诗作中有的表示时间、有的强调程度、有的说明范围、有的表明频次、有的表示否定性、有的与动词连用表反诘语气、有的表情态、有的表敬意。其中,时间副词用来表示过去、正在进行及将来的时间,如:“尝”、“已”、“初”、“始”、“正”、“将”等;程度副词以“最”、“更”为代表;范围副词有 “独”、“唯”、“只”、“半”、“尽”、“穷”、“皆”等;表示频次的副词有“复”、“又”、“每”等;表示否定性的副词有“不”、“未”、“莫”、“非”等;表示情态的副词有“应”、“尚”、“空”等;表反诘语气的副词以“岂”为代表;表敬副词以“请”为代表。

刘禹锡七绝诗的虚词除了副词外,还主要有介词、连词、代词、助动词。这些虚词为刘禹锡的七绝诗作增添了蔚然的景观。介词,有的用来表示时间、方向关系或动作行为的时间起止,如“自”、“从”、“及”等;有的用来表示某时某处或行为发生地,以“在”为代表;有的表示动作行为原因,如“因”、“缘”等;有表示比较关系的“比”;有的表示被动关系,以“被”为代表。连词,有的表示并列关系,如“与”、“兼”、“同”、“且”等;有的表示假设关系,如“若”;有的表示让步关系,如“虽”、“纵”;有的表示承接关系,如“便”、“遂”等;表示转接关系,如“则”、“却”。代词,有“何”、“谁”、“者”;助动词,主要有“欲”、“能”、“得”、“可”等。

虚词在刘禹锡七绝诗中的运用以副词的使用频率为最高,出现频次名列前茅的有否定副词、时间副词及强调范围或程度的副词。否定副词“不”在诗句中出现43次,若再加上表达否定意义的“无”、“非”、“未”、“莫”、“休”等例句,在诗句中所占的比例则更高。这些否定词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增添了诗人内心空幻而否定的情感色彩;时间副词“忽”、“已”、“初”是诗人情感心态的写照。表示范围或程度的副词,以“唯”、“尽”、“最”的出现频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刘禹锡在永贞元年九月赴连州途中的一首酬答张贾的七绝诗为例,该诗中运用否定副词“不”、时间副词“暂”、表示范围或程度的副词“最”来寄寓诗人的内心情感。诗人被贬谪在三湘的最远州,连北地的大雁都不到。此次此刻,且不去想辞别后的诸多愁苦,现在暂时将笑声定格在这酒杯上。诗中“最”用来表示最大程度,突出诗人的心结所在,从而深化情感。这“暂”字饱含着诗人内心悲凉与愁苦的情感,是体现诗人情感的真切表达。此外,表示疑问的代词“何”和“谁”的使用频次较多,这些词的使用借助化疑入句,或反问或设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 虚词传达诗人丰沛的情感

刘禹锡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而且是政治革新的中坚人物。他身处宦官擅权、藩镇跋扈、朋党相争、内忧外患的中唐时代,随着永贞革新的昙花一现,刘禹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熏染上了悲剧色彩。他长期贬官又宦途失意,先后贬朗州、连州,继贬夔州,复贬和州。悲剧性的遭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刘禹锡情感内涵的悲剧性,而诗人悱恻的情感必然会浸润到其七绝诗的创作中。正如《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所云:“禹锡久落魄,郁郁不自聊,其吐辞多讽托幽远。”⑧虚词是刘禹锡七绝诗中情感潮汐呈现回旋往复、波澜起伏等复杂状态的推动力,因而,虚词可视为刘禹锡情感流露的渠道之一。

虚词在七绝诗传达的丰沛情感,可透过诗人作于长安的诸首七绝诗来观照。宇文所安说:“失落了一段生活的感受,一段只有在长安才能充分实现的生活,刘禹锡只是不断回来的访问者。”⑨刘禹锡自朗州承诏回到长安,在元和十年正月写下“十年楚水枫林下,今夜初闻长乐钟”诗句,“十年”与“初闻”相比照,其中虚词“初”可谓道尽了刘禹锡的辛酸之声。诗人在经历了颠沛的十年南贬生涯后,终于等到回京的诏书,又再一次听到久违的长安宫中的钟声。正如唐汝询在《唐诗解》卷二九所说:“因伤十年放逐,深以得闻长乐钟声为幸耳。”⑩刘禹锡复又因《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诏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遭贬谪。诗句 “无人不道看花回”连用表示否定意义的“无”与“不”,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写出了在玄都观赏桃花的附势者气派之盛。诗句中以“桃千树”来比那些权倾京师并红极一时的新贵,用“尽是刘郎去后栽”中的一个“尽”字来表明千棵桃树全部都是在其贬谪之后所栽培的。白驹过隙,当大和二年三月,刘郎再一次“莅临”玄都观,诗人再度以“桃花净尽菜花开”的一个“尽”字来写出了如今的桃花不再像元和十年那般的气焰颇盛,却是以菜花取而代之,颇具挖苦之味。“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虚词“何”与“又”是刘禹锡长期贬谪归来后内心势如破竹般的情感宣泄,是对当时红极一时的权贵的讥讽之情,传达了刘禹锡仍不改当年的不屈豪迈精神。

在刘禹锡彻底脱离谪籍之后,他的七绝诗作中不乏归长安及返长安的诗作。面对当时的时政环境,刘禹锡在一些与歌者的诗作中流露了对盛衰世态变化的感慨。在刘禹锡初回长安作《与歌者何戡》的诗句中 “旧人唯有何戡在”,“唯”点出了诗人在结束了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涯后重回阔别多年的长安却发现旧人只有何戡的情境。“重闻天乐不胜情”,虚词“重”与“不”都传达了诗人悱恻的情感。“梦得为当路者所忌,居外二十四年而始还都,是以闻天乐而不胜情也。然旧人无遗,惟一乐工在,更为我唱当年别离之曲,有情哉!”在《与歌者米嘉荣》“旧人唯数米嘉荣”诗句中也用一个“唯”来流露诗人心中今非昔比、不胜兴衰之感。《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诗句“当时朝士已无多”,一个“已”字包含了多少不胜今昔的无奈之情。虚词在这些诗句中都起到了烘托情感的妙效。

三 虚词表达诗人细腻的心境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一位饱受贬谪之苦的诗人。他的诗作长于寄怨,如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称其七言绝“深于哀怨,谓骚之馀派可”。刘禹锡擅于用虚词来浇灌内心的怨愤,他的七绝诗中虚词恰好折射出其细腻含蓄的心境。刘禹锡的一些七绝诗作虽然表面上是在咏讽他事,实际上无一不在表达他自己落寞忧怨的心境,如借咏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之事来表达自己失落忧怨心境的《阿娇怨》、借西王母与辽鹤的神话意象来隐喻自己悲凉心境的 《步虚词二首》等。此外,刘禹锡的七绝诗作《望夫石》中在诗句“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中运用虚词“已”、“只”、“初”来向我们展示望夫盼归的形象,并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刘禹锡渴望回到朝廷建功立业的拳拳之心境。再如,刘禹锡在《秋扇词》诗句“莫道恩情无重来”、“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中镶嵌虚词“莫”、“无”、“重”、“初”、“岂”来安慰自己被贬失宠而失意的心境。

“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之怨苦都融化于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他在贬地所经受的孤寂与苦闷,是其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处境与情感凌迟。在贬谪时期创作的七绝诗作中诗人善于用虚词来“由喜衬悲”地传达其焦灼苦闷的心境。如“夜猎将军忽相访”,刘禹锡用一个“忽”字来表达对康将军来访的惊讶与喜悦,并将康将军比作李广将军;此外,刘禹锡在“疏傅挥金忽相忆”诗句中也运用虚词“忽”来表达对柳宗元岳父杨侍郎寄诗的感激与惊喜之情,并以疏傅来借指杨凭。可见,刘禹锡在贬谪时期生活的苦闷,友人的来访或寄诗都能给诗人带来出乎意料的喜乐。再如《闻道士弹思归引》诗句中用虚词“初”、“自”、“莫”、“已”来表达刘禹锡思归而不得的苦闷悲伤的心情。“逐客初闻自泫然”与“越声长苦已三年”更是写出了刘禹锡自永贞元年南贬至元和二年达三年之久,因而当他刚一听到道士弹奏的《思归引》就忍不住泫然泪下。又如刘禹锡在贬地夔州所作《伤愚溪三首》的诗句“隔帘惟见中庭草”与“唯见里门通德榜”中遴选虚词“唯”与“惟”来呈现其伤感凄凉的心境。

虚词与刘禹锡七绝诗作中所流露的丰沛曲折的情感与细腻含蓄的心境有着重要且密切的关系。“虚词是包含着对存在状态和性情感受的心理体验的。”同一个虚词在不同的存在状态与性情感受有着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以“又”字为例,“又被时人写姓名”中的“又”是指刘禹锡再登科的喜悦之情,颇有“春风得意”之快乐。“百事无成老又催”中的“又”是指诗人到晚年仍一无所成的无奈之情,颇有“美人迟暮”之伤感。虚词在刘禹锡七绝诗中的运用也可谓是千姿百态、摇曳生姿。“靠着虚字的产生,语言才能清晰而且传神,有了虚字的插入,诗歌就更能传递细微感受,凭着虚字的铺垫,句子才能流动和舒缓。”虚词不仅调整七绝诗句的节奏,而且衔接照应诗句的开合,更有斡旋畅转之审美效应。虚词的运用不仅能为诗作表情达意、渲染氛围,而且还增添了诗作的语言风格之美,正如肖瑞峰所说:“语言的刚健、爽朗,在刘禹锡诗中的一个独特表现是,惯于以‘莫’字总领全句或全篇,用否定的语气来披示坚定的信念。”综上,刘禹锡是活用虚词的高手。虚词与他的七绝诗句相得益彰,虚实互济,宛如琴瑟之声,和谐优美。

注释:

①其生卒年份采用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版)之说。

②关于刘禹锡的籍贯,有中山、洛阳、彭城等多种说法。祖籍洛阳之说则采用卞孝萱先生的考证。

③〔明〕杨慎著,王仲镛笺证,《升庵诗话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99页。

④〔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

⑤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6页。

⑥杨义著,《李杜诗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第783页。

⑦王力著,《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8页。

⑧〔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影印本1997年版,第5129页。

⑨〔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钱彦译,《晚唐:九世纪中叶的中国诗歌:827—86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76页。

猜你喜欢
七绝贬谪刘禹锡
七绝一首
苏轼的贬谪生活
赏牡丹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刘禹锡 陋室铭》
永恒(七绝)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