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毕力格
(中共乌兰察布市市委,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乌兰察布
斯琴毕力格
(中共乌兰察布市市委,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通过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整体生态状况不断改善,但由于主观、客观和历史的原因,全市生态环境还比较脆弱。推进乌兰察布生态建设,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制度,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调整结构,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绿色;可持续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以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多项生态建设任务,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工程来抓,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全力改善生态环境。通过禁牧休牧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及重点区域绿化等,全市生态由“整体恶化、局部治理”转向“整体遏制、局部好转”,草原增绿,荒坡见绿,生态状况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近两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416万亩,重点区域绿化面积38.6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22.7%,较2000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同时,各项节能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之内,主要污染物排放连续5年下降。截至2013年12月20日,中心城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349天,大风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减少,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乌兰察布初步呈现。
在长期的生态建设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市在推进生态乌兰察布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理念相对滞后。当前,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仍然突出,重经济轻生态、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另外,一些采矿企业生态恢复措施不能严格落实,部分矿山开采区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全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促的关系仍未建立完善。二是生态投入有限。近年来,虽然我们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但就全市整体而言,建设任务与需治理的面积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加之地方财力有限,建设进度受国家投入影响较大。同时,作为治污主体的工业企业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三是长期的超载过牧。过去一个时期,由于过度放牧、散养放牧,有限的草场资源难以承载过多牲畜数量,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面积一度达到90%以上,约800万亩耕地重度风蚀沙化,约2550万亩天然草牧场沙化、退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牧,加之这两年雨水较为充沛,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方得到整体遏制,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还未能整体好转。四是干旱成为常态。我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生态系统潜在的脆弱性,极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尽管近两年雨水较为丰沛,但纵观我市历年降水记录,年均降水量只有366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1986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572立方米,不足全国和全区人均占有量的1/3,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特别是后山地区较为严重。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与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还不相适应。五是发展方式急需优化调整。种植业方面,大量化肥、农药、不可降解地膜的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特别是地膜回收率极低,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养殖业方面,随着规模养殖量的加大,牲畜粪便处理、生物肥料的配套生产还未及时跟上,形成一定的环境压力。另外,我市一批重化工企业中,大部分矿热炉为半封闭式,环境影响较大,也急需改造升级或淘汰转型。
当前,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新形势,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兴未艾,这对拥有较大环境容量的乌兰察布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制度、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调整结构,就成为我们建设美丽乌兰察布的现实选择。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推进生态乌兰察布建设,必须从观念转变入手。历史上的乌兰察布,曾是“择水而栖,择沃而耕,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由于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垦草种粮、过度放牧,加之气候变化,致使生态系统恶化。特别是境内阴山北麓沿农牧交错带300公里长的风蚀沙化带,出现治理难、恢复慢、环境差的状况,这不仅为后期治理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我们沉重的思考和教训。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诉求更加强烈。如何使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形成良性互促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破解的现实问题。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唯GDP至上而忽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成果就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2013年,我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较大面积、较长时间、较高污染雾霾天气,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再次凸显生态环境建设的严峻性,为我们建设美丽乌兰察布以警示和警醒。因此,在推进乌兰察布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和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融入到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促进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必须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禁牧舍饲。近年来,我们下定决心,实行严格的禁牧舍饲,彻底杜绝以往时紧时松的监管弊端,生态自我修复功能明显提高,成效有目共睹。实践证明,禁牧舍饲是实现生态好转的一个基本选择,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要大力实施农区全面禁牧舍饲,牧区禁牧和草畜平衡分区管理的政策,让生态得到充分修养生息。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从我市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和种植、养殖历史来看,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更具经济和生态比较效益。下一步要大力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全面推行建设养畜、种草养畜、舍饲养畜,加大生猪、肉鸡养殖量,减少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索取和破坏;退出旱坡低产低效田,大力发展以喷灌、滴灌、大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和草产业。同时,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步扩大有机肥使用面积,推行地膜回收和可降解地膜使用,减轻土地污染和生态环境压力。三是要加大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力度。从根本上讲,生态问题的背后是人口问题。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让有限的土地、草场资源难以承载。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按照“收缩转移、集约发展”的总要求,实施好生态脆弱区扶贫移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牧民转移力度,减轻农村牧区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的修养生息、自我修复功能。
建设美丽乌兰察布,必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只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才能有效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一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坚持园区化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聚,以“点上开发”推进“面上保护”,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支持和鼓励非资源型产业和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要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新上项目要坚持高标准和高门槛,进一步减轻环保压力。三是要进一步实施好增绿造绿工程。坚持“点、线、面”治理原则,在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巩固提高以高速公路和省际通道为重点的通道绿化,大力推进沿河、环湖地带的绿化工程建设,大面积引绿入城,逐步推进和扩大绿化面积,巩固绿化成果。四是要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要坚持“留住天上水、蓄住地上水、用好中废水、保护地下水”,加强水保治理工程、拦蓄水工程、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目前,我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仅为0.5,较发达地区0.7-0.8的利用率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工业用水方面,要加大节水改造力度,鼓励企业和用水大户使用中水,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
刚性的制度约束,才能最大可能将生态文明成果落到实处。一是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环境影响监测评估制度,制定并完善有关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矿山开采破坏、生态保护、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条文条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要加强水资源的论证工作,实行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把好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今后引进的项目,都必须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一律不予引进。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挥棒和方向标。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全面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评价标准,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权重。三是要建立生态经济奖惩制度。吸收和借鉴其他地方治理环境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励个人、企业、政府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污染者治理、污染者负担成本的原则,把企业生产污染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推动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持政策。要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生态建设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重点在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污水治理、城镇绿化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生态建设持续向好发展。
[1]全国干部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2]吴永新,郭晓川.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国泽.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
[5]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3,11.
[6]石良先等编撰.乌兰察布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Increase the Beauty of Wulanchabu under Construction
Siqinbilige
(Wulanchab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ulanchabu 012000,Inner Mongolia)
Although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Wulanchabu city have continued to improve on the basis of massiv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ill seems fragile for some historical reasons—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ones.Therefore,in order to boost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of Wulanchabu,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has to be taken on the premise of respecting its ecological nature—the green and low-carbon road through further improving the city’s related system,changing its people’s old ideas,innovating its new modes of production and adjusting its industrial construction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of system;green;sustainability
X2
A
2095-3771(2014)01-0001-04
2014-01-11
斯琴毕力格(1963—),男,蒙古族,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