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均等就业的路径探析
——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

2014-04-17 02:38迟云福
决策咨询 2014年6期
关键词:青州市劳动力城乡

迟云福

推进城乡均等就业的路径探析
——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

迟云福

真正实现城乡均等就业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永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自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都在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并从不同的方面寻求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城乡;均等;就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涉及到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相对于居住权、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就业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推进城乡均等就业,既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

一、推进城乡均等就业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城乡均等就业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城乡均等就业,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市规模扩张,是破除城乡壁垒,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城乡统筹的稳定就业与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推进城乡均等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固然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但就一个社会的整体而言,利益的和谐是核心,是本质,而贫富差距是利益不和谐的最突出表现。实行城乡均等就业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充分调动城乡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利益和谐均衡的基础。

(三)推进城乡均等就业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城乡均等就业是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形成新型城乡工农关系的内在基础。只有均等就业,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增强发展能力,共同提高发展水平,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二、青州市搭建多种平台,大力推进城乡均等就业

(一)搭建工作平台,推进城乡均等就业

一是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让进城农民得到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青州市在青州人民办事中心新建了人力资源市场,用于市场招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按照县级I级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建设,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软硬件设施和功能更加齐全,操作服务更加规范,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由于青州市将全市职能部门全部纳入,因此,到市场办理招工和劳动力转移手续的人员能够得到劳动、财政、工商和税务等部门“一条龙”服务,做到了“进一个门,办一切事”。二是不断完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平台建设。目前青州市12个镇(街道)和开发区已全部成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确定了专门的办事场所和人员编制,设立了农民工求职窗口,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求职择业实行全程免费服务。三是推动劳务市场建设。青州市先后成立了13个劳务市场,统一颁发人社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介绍许可证》,由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对它们进行管理,提供业务指导和培训。这些劳务市场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组成部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目前,每年仅通过13个劳务市场就介绍短期用工近10万余人次,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均等就业

一是以各镇(街道)和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平台为依托,建立资源数据库。以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在城区开展的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调查为契机,对城区和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总量,初步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二是建立了青州市劳动就业信息网(www.qzjy.gov.cn)。加强连通城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形成了上与潍坊市相接,横与各县市区相联,下与各镇街道、社区相通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了就业信息的终端网络连接,通过就业信息网络将信息送到群众的家中。

(三)搭建培训平台,推进城乡均等就业

为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不足的问题,青州市先后成立山东民族中专、潍坊科技工程学校等技师院校,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打好了基础,青州市还从20个培训机构中,新认定了8个就业培训机构,同时加强与科技局、农业局等职能部门联合,积极依托镇(街道)开办的电大、夜校等培训机构,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三级培训体系。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开展了储备式培训、创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多种灵活的培训形式。去年,青州市培训各类人员8400余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400多人,培训后就业率达75%以上。

(四)搭建保障平台,推进城乡均等就业

一是消除各种针对农村和外来劳动者的就业限制,实行统一的招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制度,建立平等竞争的良性就业机制,确保了城乡劳动者享有公平就业机会,优化就业环境。二是对有转移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指导,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管理,建立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在制度上保证农民工工资的及时发放。三是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打击黑职介,维护市场秩序。建立了快速处置工作机制,公开农民工维权热线电话,及时处理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四是按照“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工作。把失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就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按照《青州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试行)》,逐步推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五是积极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到目前,青州市先后有8个社区已经被潍坊市确定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

三、推进城乡均等就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不懈努力,青州市城乡均等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竞争能力偏弱

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尤其在35岁以上的群体中最为突出;二是技能缺乏,农村劳动力中有技术专长尤其是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很少,不能适应非农产业的发展要求,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对技能培训兴趣不高,进城务工的盲目性强,不少农民进城务工的稳定性不强,进城务工一段时间后又回流到村里,重新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四是农民工由于缺少微机等通讯设施和相关技能,就业信息获取不畅通,难以很快得到准确的就业招工信息。

(二)结构性失业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由于经济变动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变化,于是部分劳动者便成了失业人员,得不到满足的工作岗位则成了空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企业招工“门槛”提高,不少企业在本地招不到工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滞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由于素质与技能偏低,就业信息不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存在招工难、就业难问题,造成“有工无人做,有人无工做”的结构性待业问题,使劳动力资源难以有效配置,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三)推进城乡均等就业工作资金不足

国务院规定,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青州市在推进城乡均等就业工作开展以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和本市实际情况,大幅度增加了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但受市财力限制,村级人力资源管理协理员待遇没有很好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人力资源管理协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建设,有碍于劳动保障工作大幅度稳步持续开展。

四、推进城乡均等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均等就业整体规划

做好城乡统筹就业的整体规划,加强对城乡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和服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充分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安排,把扩大城镇劳动力就业和失地农民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统一规划管理。突出抓好调查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充实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为进一步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有效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实现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统一管理。在实践中,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就业服务建设,创新就业服务方式,针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的个人特点,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贴近服务,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服务实效。借鉴劳务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的经验,在全市12个镇(街道)和开发区全部建立1—2处劳务市场。镇(街道)和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与劳务市场建立计算机局域网,实现就业信息系统覆盖,通过信息网络全面掌握好青州市城乡人力资源状况,使青州市推进城乡均等就业一体化的现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为推进城乡均等就业一体化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二)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和壮大劳务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三产服务业,尤其是社区居民服务业,扩大吸纳就业的空间;继续大力推进工业化战略,只有工业上去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第三产业才有更大发展的空间;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经济规模,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组织和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民办、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职业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一批自负盈亏、经营灵活的劳务派遣公司、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加强行业监管,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私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使劳务输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劳动就业指导,提高劳动就业服务水平

加快就业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化现有的市(县)、镇(街道)、社区(居委会)劳务工作网络功能,形成功能完备、信息充足、高效快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劳动力转移组织网络。把服务功能延伸到社区、农村和农户。要逐步建立以村为基础、以镇(街道)为单位、以市(县)汇总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做到“四个清”,即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清、家庭情况清,以确保培训和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全面推行农村劳动力登记制度,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深入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收集企业各类劳动用工需求状况和现有用工状况,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建立和完善用工信息库,面向社会公布,使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用工信息库有效衔接。加强公共职介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服务组织,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依法清理整顿非法劳务中介组织,从严处理各种乱收费和欺诈行为,保障劳动力市场在开放、竞争、有序的环境中健康运行。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水平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是实施扩大就业、城乡均等就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根本措施。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资金补助力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大力整合培训资源,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广泛开展针对性强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适应就业形势变化的工作能力。依托青州市就业训练中心、民族中专等具备职业技能培训条件的学校和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性。同时,积极解决结构性待业问题。着力把城市人社保障机构的功能延伸到农村,进一步借取到乡镇开展“四送”活动的经验,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服务,直接将岗位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五)进一步深化就业、保障制度改革,从根本上促进城乡均等就业

在推进城乡均等就业过程中,首先是彻底消除对城乡就业方面的不同待遇,也就是不区分城乡而只强调劳动力的就业。这意味着城乡均等就业并不是简单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样的问题,它还倡导公民以自身条件赢得就业机会,让农民与市民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竞争,劳动力供求主体双向自由选择确定劳动就业关系,从而让进城农民就业合法化、制度化和效率化。其次要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与招用城镇劳动力统一流程、统一方式、统一保障。尽快让城市各种企业具有相对完整的用人自主权,可以完全自主地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选聘人员。此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一个重大后顾之忧就是社会保障问题,但由于目前城乡经济社会条件相差仍然较大,农民的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试图让城乡两种不同水平的保障制度完全并轨,一下子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困难较大,也不现实。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的可能性,可以以进城农民工为突破口,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统一的社会保障之中,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着手建立不同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缩小城乡保障方面的差别;再逐步创造条件,建立包括农村农民在内的所有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

(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首先,要完善就业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业法律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协调,充分发挥人社、司法等部门和社区组织的作用,各尽所能,各负其责,为农民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与援助。用人单位招用农民工,要依法为其参保,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和用工管理,严禁随意清退、限制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其次,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定居的条件,其子女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再次,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得强行收回外出务工就业农民的承包地,要为那些在城里就业尚未稳定的农民工留下一块“活命田”,让他们进退有路,心中不慌。大力支持和鼓励外出农民工自愿、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地使用权。

[1] 王元璋,盛喜真.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制度障碍及变迁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09(8).

[2] 孙月平.劳动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

[3] 李春根,赖志杰.论推进城乡均等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10).

[4] 严思屏.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结构性失业[D].福州大学,2011.

[5] 谢秋红.论城乡统筹中农村劳动者就业的促进与保障[J].探索,2010(6).

[6] 李仲生.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7] 陈际华,韩振燕.论构建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9(1).

迟云福(1969-),男,山东青州人,山东省青州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青州市劳动力城乡
青州市博物馆藏宋金铜镜鉴赏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山东省青州市通联站展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东青州市通联站长——王柱光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