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霞
(如皋市经济开发区何庄幼儿园,江苏如皋,2265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建筑业、工业等迅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进城镇。与此同时,这些务工人员拖家带口,形成流动家庭。他们流动性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久而久之,便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缺失,如思想任性,常有攻击性行为;情感过度依赖,十分胆小;部分幼儿挑食偏食现象严重;多动等。诸多不良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塑造和健康品质的形成,不利于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培养小班外来务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调查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前提。只有深入调查,全方位了解外来务工子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外来务工子女身上存在问题的主要“病因”,更好地为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寻找到突破口。每学年小班幼儿入园时,园方便组织调查小组,深入幼儿园周边的工厂企业、村庄走访摸排,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外来务工家庭及子女的真实情况,包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工作情况以及孩子的学习基础等。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在入园前就已经形成。这与他们自身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丽的城市建设需要外来务工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为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些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的流动性,加上受原户籍所在地的教育条件限制,这些外来务工子女不能得到稳定的学前教育,从而使这部分孩子在习惯养成、知识储备等方面与其他孩子形成差距。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居住环境差。据我们的调查资料统计,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普遍比较简朴,一般都是租民房或者住厂房,房子较为拥挤,孩子没有舒适的学习环境,活动空间较小,缺少学习的深厚氛围。其次,家长自身的影响。据我们调查,有的家长虽也有着强烈的望子成龙心愿,但在教育子女方面力不从心;有的则是由于工作太过繁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常常是放任自流;还有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结果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再次,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语言沟通和交流,但有些家长要么就是物欲利诱,要么就是粗暴管教,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迁,不少孩子在行为和心理上产生了严重的落差,有些敏感的幼儿会觉得自己与当地孩子有很大差别,甚至会觉得别人嫌弃他们,心理上的归属感不强,因此会表现得比较孤独自卑而容易受到伤害。在外来务工子女群体中经常发现有的幼儿过于自由散漫,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或者卫生意识薄弱等。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遵循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等基本的教育原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在园内,教师要注重给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精心呵护,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如我们班的亮亮小朋友,性格有些孤僻、胆小、不合群。通过了解,笔者知道原来是在家中稍有不如意,他便会受到爸爸的指责。针对此,笔者在亮亮过生日的这一天,动员其他小朋友一起给他过生日,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唱生日快乐歌,送温馨祝福,并由亮亮来给大家切分蛋糕,说过生日的感受,一个个环节让亮亮感受到了集体的关怀,懂得了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身心变得健康,成长变得快乐。在班级中,对于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群体,老师要格外关注,用鼓励培养他们的信心,用呵护陪伴他们成长。孩子在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下,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良好行为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极容易进入游戏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幼儿情感,初步形成判断自己行为对错的能力。因此,在幼儿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以指引自己改正不当的行为习惯。如有一些幼儿攻击性、破坏性极强,笔者引导幼儿在运动区角里,对沙包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和内心冲动;对于一些任性的幼儿,通过体验“今天我当家”,让他们感受父母的辛苦以及对自己的关爱……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了健康的身心、行为给生活带来的快乐,逐渐懂得了自我控制,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规范幼儿的良好行为,在班级内教师要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在做中学,通过行为强化,培养良好习惯。如小班幼儿在家中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甚至不会洗手。因此,笔者在班级“小巧手”区角内特意放置了一些小孩子的衣服、鞋子等技能,让幼儿学习穿衣、叠衣、系鞋带等,同时还开展“我能行”自理能力大比拼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幼儿们自理能力提高了,行为规范了,还初步形成了独立意识。
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更是如此。平时,教师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资源,加强跟家长的沟通联系,并适时邀请专家来园讲学,开阔家长的教育视野。每个月的亲子开放日,家长走进课堂。教师应格外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参与情况,同时还鼓励家长订阅相关育儿杂志,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外来务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幼儿园在这部分幼儿入学之际就应该制定系统的教育计划,建立成长档案,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帮助幼儿适时矫正。如本班有一名叫程程的幼儿,入学时喜欢吮吸手指且情况严重。笔者后来了解到这孩子是在紧张或者无意注意时就会有这种不良行为。对此,我们首先制定了相关计划,并实行跟踪矫正,通过主题活动《我是清洁宝宝》、故事《可可的指甲》、木偶剧《手指的故事》等去逐步引导幼儿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种不健康、不卫生的行为。同时,孩子的行为有所转化的时候,笔者予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孩子的本性是求真向美的。跟踪矫正,让幼儿逐渐学会了自我控制,便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每个幼儿的可塑性都很强,关键要找对方法。只要遵循教育规律,用爱心对待幼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幼儿,我们的教育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1] 戴湘萍.激活“档案”,服务大局——幼儿园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3(29).
[2] 侯莉敏.儿童期的特性及文化环境的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