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会文,以言为纲
——指向言语形式的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浅析

2014-04-17 01:36王丽琼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言语文字形式

王丽琼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对教学最核心的要求,指向言语形式的阅读教学,就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文本的深层理解作为重心,挖掘文本的内在言语形式,不只是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和领悟课文的深层内涵,还要将课文中所渗透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对文本的言语形式进行分析与探究,可让学生感知课文的言语魅力,品味文字的艺术手法,从而激发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作文水平与综合性语言的应用能力。那么,在指向语言形式的教学中,有哪些策略呢?本次研究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例进行讨论与分析。

一、解读文本,感知课文言语魅力

歌德说,题材是人人都能看见的,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是一个秘密。对于一段文字,它所讲述的事件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浅探之下便能立现于阅读之中,而对于这段文字的文本形式的探究,却需要精读细品,全面解读文本,才能真正感知到它的言语魅力。我们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作品,不仅在思想情感上对学生有极大的启发,在言语形式上也是极具技巧的。从文中发现作者的言语技巧,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使语文从过于追求情感的误区回归到对文本的研读上去。

《大自然的文字》整体的行文构思非常巧妙,且全文都是以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解大自然里深奥的知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文本体现形式。在教学中,大家熟读了课文之后,笔者开始以问题引导学生去解读课文文本的精妙,“大家熟读了这篇课文,喜欢这篇课文吗?”学生纷纷表示喜欢。“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呀?”有学生答“是讲解大自然的奥妙”。然后,笔者拿出另一篇内容相仿的文章,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阅读模式展开的讲解式科研性文章,我读了一段,然后问:“这篇文章也是在讲大自然的奥妙,大家觉得和我们课文相比哪个写得更好?”学生纷纷答更喜欢课文。大家讨论后把这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基本总结了出来,比如语言形象、优美,行文流畅、自然,结构巧妙、全面等。然后笔者适时地总结,对学生所说的进行补充与解释,从整体的行文结构与语言风格上让大家先对这篇课文的言语形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深刻地领略这篇课文文本的魅力所在。

二、咬文嚼字,品味文字艺术手法

一篇课文的言语形式一般都会呈现出许多的内容,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们应该将教学参考书暂时抛开,以一个精读者的身份去研读课文,咬文嚼字,将课文从行文构架、行文线索到遣词造句、修辞运用等多方面都做详细的分析,从细节方面去品味课文文字的艺术。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精读,并且从细节处对文本进行分析,对文本中那些传神的用词、精妙的句式及巧妙的构思与独到的见解都进行分析与推敲,通过咬文嚼字、细读慢品,咀嚼文本言语表达的滋味,捉摸文本所渗透出来的韵味,剖析课文的遣词造句及布局谋篇,利用一些对比让学生琢磨课文中言语的妙处,并进一步把这些知识变成学生自身的能力。《大自然的文字》无疑是非常值得大家去咬文嚼字、细读慢品的佳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大家对文本作了反复推敲,在引导大家发现这篇课文的整体特点与绝妙之处后,笔者又让大家仔细分析课文的结构优势,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笔者首先对结构上的分析引导进行了问题的设计,“大家读完这篇课文觉得我们生活的世界神奇吗?”“课文中都说了哪些领域的文字?”“这些领域的文字有什么关系?”“这些文字与我们平时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文字的应用上,《大自然的文字》更是出彩,在对文字的推敲上,笔者运用了对比的形式来引导大家学习。作者别具一格的遣词造句,使课文的文本效果实现了最佳状态,使用的词汇极为准确、生动,从而使课文的整体语境极为美妙,这些奥妙学生单单只是读课文,只能体会到读它们的时候特别舒服,很美。但是,通过对比,却能让学生具体体会到作者应用文字的艺术手法。比如文中的“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我让大家说出其他几种表达方式,学生众说纷纭,“长着青苔,厚厚的像毛皮一样”,“生出了青苔,像是披上了新的毛皮”……无疑,这些都不如原文精妙,“披着”与“毛皮”是对应的关系,它不仅将青苔形象化了,也将整体串联了起来,将花岗岩动物化。再比如“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这中间的“爬”字,换成其他字又是什么效果呢?有同学将它换成“搬”“飘”“走”“移”等意思相近的词汇,显然,都不如“爬”更生动,大家自己都感受得到,因为“爬”既把它拟人化了,同时又能体现出来这个移动的过程非常慢,非常形象贴切。

三、逐层分析,唤醒言语雕琢意识

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都是知识的迁移过程,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它的直接体现便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在指向言语形式的教学中,应用更为重要。我们教材中的课文作者都有极高的水平,而这类作者往往也是惜墨如金的,旨在用有限的文字传达出无限的语言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层为学生分析,先从文本的本身出发分析,进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对文本进行深层领悟,再通过提示与点拨让学生充分领会文本言语形式的精妙,进而通过模仿来实现言语的应用,最后从模仿到创新,让学生真正掌握言语形式的具体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对于文字创新应用的典范来说,《大自然的文字》是提升学生语言把控能力的契机。首先,通过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课文言语形式的优美与精妙,在学生对其言语形式有充分体会之后,又引入了《露珠赞》《秋》这两篇课外阅读短文,通过与课文的文本进行对比与分析,让学生沉浸在言语表达的魅力中。接着,让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针对《大自然的文字》再进行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所知道的“文字”,并通过对课文语言特点的模仿来续写课文。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又安排给学生一个作业: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以生活中的某个现象为例,以类似于课堂中所讲述的三篇文章的语言来诠释它们的原理。学生交上来的短文都非常精彩,这就证明,学生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转化,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

指向言语形式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最本真价值的回归,不同于对文本内容的教学,它需要教师提前琢磨文本,并在教学时以言语形式为教学重心,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传输语言魅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1] 周小涛.语文教学要关注“言语形式”[J].新课程:下,2012(2).

[2] 姚启龙,曹志新,安静.关注言语形式: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J].科技信息,2010(28).

[3] 夏维芬.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例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2(6).

猜你喜欢
言语文字形式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