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方 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越发重视内河水运的发展,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这也意味着内河水运发展成为国家战略。2012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江西对九江港考察的时候就指出了:“要用好长江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推动沿江特别是内陆腹地梯度开发、开放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在考察武汉新港也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要将内河航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长江流域打造成为黄金水道。这样一个时期,是重大的历史机遇期,需要进一步发挥长江水运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建设长江黄金水道。
近年来,国家也形成各地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些战略各有侧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业有明确的指示,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而长江流域更是我国经济重要的区域。长江作为黄金水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点的开发区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所指出的。我国区域经济想要进一步向前发展,那么就必须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武汉新港”是湖北省、武汉市所提出的重大战略设想和建设项目,它的提出是在中部崛起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同时也是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样一个特殊政策环境下出现的。它的出现同样是为了适应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武汉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武汉新港,它具体是在武汉东部武汉港的下游,横跨长江两岸。将武汉港原有的港址范围延伸到鄂州港和黄冈港的部分地区,最终形成一个跨市、跨区、跨江的组合港区。
武汉新港具有长江中游最好的深水航线和航道条件,在新港港区的后方,具有面积开阔的陆域,能够与铁路和公路方便的衔接。左右岸港在武汉外环高速公路和阳逻长江大桥的联系下连成一体,在国家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中武汉新港将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枢纽节点之一。武汉新港将成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使武汉能够依靠现代化的武汉新港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临港工业,将武汉东部建成现代港口工业新城。
多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说明了,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港口是现代城市的特有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优先区域。在港口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下,区域经济可以参与到国际分工中,进入全球贸易的过程。港口的发展能够带动港口周边区域,也就是港口腹地经济,迅速发展。区域能够为港口提供各种原料和发展环境,作为港口的直接经济腹地,能够成为港口发展的重要依靠。港口空间和产业规模会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刺激下扩大,而且港口的科技水平也会逐渐提高,港口经济和临港产业集群等都能够在此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港口是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新兴工业和新项目在港口发展,能够优化城市的投资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带来港口经济迅速增长,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区域的迅速发展能够推动港口的建设和生产。港口规划的发展方向也会受到区域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港口运输的货物数量和种类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增加,那么港口业必然会相应提高生产作业能力和运输能力,大力发展物流业和临港产业。港口的战略目标在区域发展的带动下也会逐渐清晰。
在区域与港口互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临港产业一般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集群,都是属于规模经济产业。而与国际上的主要港口相比,我国港口产业集群的规模效益明显有些不足,这也导致港口产业规模效益不高。而且与国际相比,我国临港产业集群规划也是比较滞后的,现在主要采用的是投资项目带动的发展方式。这样一种方式导致项目布置的方式难以采用产业布局最优原则进行,所以产业集群的布置也难以达到最优。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港口未来其他项目的引进和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现阶段,我国港口产业还都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临港工业,产业链条较短,而且产业关联度弱。此外,人才和科技的支撑在港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港口幅度的人才结构和数量都难以满足当前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这会对企业产业成果的升级换代产生制约,影响到港口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航道湖北段,尤其是武汉段,水运在进入21世纪以来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高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武汉新港的发展难以保证在未来长时间的高速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
(一)港口对于政府企业的概念分不清楚。
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主要是政府,这就导致投资主体的不明确,而港口的归属权和所有权也不明晰。从表面上看,港口投资主体确实逐步转移到企业,但是在实际上,固定资产还是归属于国家。所以港口企业的员工工资和奖金在经营过程中,虽然已经与风险效益关联在一起,从实质上说,并没有实现权、责、利的统一。
(二)武汉港岸线利用率较低,优良岸线资源比较稀缺。
现在可以开发利用的优质深水岸线集中的地段主要是长江上游的金口和下游的阳逻、白浒山等地方。多占少用和深水浅用等情况也是港口岸线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岸线利用率相对较高的地段主要是社会公用码头,但是货主的码头则相对比较分散,还存在着码头的建设和利用占用岸线过长的情况,所以岸线的利用率则比较低。港口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展进行的依据是港口规划,它也是合理高效利用港口岸线的重要保证,港口岸线是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武汉港有历史的因素夹杂在其中,目前优良的港口岸线大部分被占用,但是由于受到桥梁通航净空和产业布局的限制,可用的深水优质岸线并不多。
(三)港口与腹地经济发展极不协调。
城市发展规划和港口发展规划的不同步也导致港口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不协调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港口的建设与后方陆域试用、道路和水电通信、环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出现矛盾的情况。因为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也会对已建成港区的发展空间形成制约,这也会限制港口的发展。例如汉阳的杨泗港区,此港区在初期建设的时候还处于城区的偏远地区,而现在周围已经被新发展的城区所包围。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集装箱的运输出现困难,而且也有煤炭作业所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城市生活。所以这些位于中心城区和附近的港区已经没有办法像现代港口发展那些,依靠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和临港工业,这些老港区向现代港口进行过渡和升级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而且刚刚所提到的煤炭作业会对周围城市环境带来污染,这对港口和城市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处于城市中心或城市近郊的港区难以依靠港区来发展临港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城市化的进程对于老港区向现代化港口发展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四)现在港口的集约化的程度并不高。
武汉港的码头功能分区不强,布局比较分散,所以专业化程度比较低,这也制约了港口的通过能力和整体的作用发挥。现在的港口码头中,集装箱、汽车滚装,危险品码头较少,而主要是杂件码头,这种情况也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港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新港区也逐步开发出来,统一规划、明确港区的功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五)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武汉港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这也导致港口现在的情况主要是简易的斜坡码头,而现代化泊位建设自完工后,配套基础设施完整的泊位比较少。由于老港区的建设都是相对比较早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许多设备出现了严重老化、效率低下、能耗偏大等情况,信息化的水平也不足,而且加上很多老港区建设的结构和功能单一,导致影响到了港口的通过能力。另外,港口的水电通信等设施不完备,铁路专用线也不足,缺乏环保和安全设施,影响到港口的生产作业,所以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则是比较脆弱。
武汉新港已经有了发展规划,为了加强和改善建港条件,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和运营效率,协调城市与港口发展的关系,适应国际航运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下面的一些对策。以实现武汉港口深水岸线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拉动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甚至更大区域的发展。
(一)需要创新港口管理的体制。
对于所分析出来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这些相关的制约港口发展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根据体制机制、土地财政政策、投资奖励政策、信贷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制定更好更快更优的能够促进武汉新港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支持国内外企业投资新港。应该积极促建项目工作,并且负责前期的筹建工作,包括筹资融资、法人治理结构等。应该形成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政府行政为主导,以企业效益为主体,以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依托的良性运行机制,多方参与,共同发展,互惠共赢,是武汉新港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工程。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把握市场发展重心,建立港口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抓住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促进港口产业的高速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长江及周边航道航运。武汉新港要从区域地理位置实际特点出发,联系周边城市港口,优化整合港口资源和力量。
(二)改善港口集疏运网络。
吞吐能力和吞吐量的增加需要得到重视,另外也需要重视集疏运体系、吞吐结构的优化。要协调武汉新港周边的经济开发,密切联系港口和区域发展的联系,增强新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武汉新港分东西两个港口集群组织疏港交通,要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辅助地方性通道和港区铁路专用线,发展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将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更好的配合起来,将新港与区域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其中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划入规划目标的咸宁港区还有鄂州与黄冈港区,它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中部地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加港口的贡献度,增强港口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完善的集疏运网络,对于武汉新港以后向枢纽港的方向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更能将港口与整个辐射区域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港口产业结构。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与区位优势,依据武汉新港发展规划目标,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三大产业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分别是粮食生产、能源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依托武汉新港的建设,通过长江航运,重点发展以集装箱转运为核心的物流服务业。中部的支柱产业包括煤炭、石化、钢铁、电力、机械制造、金属冶炼及食品加工等领域。武汉新港要重点发展以电子、加工等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以钢铁、造船、能源、化工为核心的重工业,建设起多元化的临港产业化集群。对于港口发展产业结构进行积极调整,重点发展制造业和临港重工业,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物流中心、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优化产业结构,让港口可以更好促进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作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要加强临港产业的发展,实现港口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企业运输成本中,水运运输方式具有其优势项目,要突出产品的市场流向,以产业为导向,对临港产业分配进行合理布局。对城市圈内港口和城市之间的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武汉新港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利益再分配,运用股份制,对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港区的合理分工。对于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临港产业进行合理布局,避免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港口功能与城市经济的合理分工。武汉新港要从港口和经济腹地的科学关系出发,进行积极探索,把港口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航运中心,对于国家实施长江战略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武汉新港可以加大对区域性港口资源的整合力度,合理利用港口行政管理,鼓励发展公共码头。同时也要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对于港口码头资源通过联营、入股、兼并等方式进行整合,对于区域港口进行统筹协调发展。
[1]Wiegmans B W,Louw E.Changing port-city relations at Amsterdam:A new phase at the interfac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1,19(4):575-583.
[2]荆钶迪:《港口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载于《农业经济》2011年第2期,第81~82页。
[3]宋炳良:《港口腹地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载于《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第61~65页。
[4]蔡弘志:《港口建设对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载于《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8期,第23~24页。
[5]李文荣:《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载于《大众科技》2006年第7期,第185~186页。
[6]唐宋元:《广州港城关系互动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载于《港口经济》2011年第6期,第48~51页。
[7]刘振宇、盖美:《基于DEA方法的辽宁省港口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评价》,载于《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第11期,第1002~1005页。
[8]王益澄:《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研究》,载于《城市观察》2012年第1期,第68~77页。
[9]苏慧:《青岛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载于《开发研究》2001年第2期,第47~49页。
[11]沈晨光:《我国垄断行业运营模式改革研究——以港口业为例》,载于《现代商业》2011年第2期,第135~136页。
[12]陈洪波:《新背景下港城关系研究——以宁波为例》,载于《当代经济》2009年第13期,第78~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