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舞剧中感悟舞蹈艺术
任梦怡
舞剧艺术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结合音乐、舞美等其它辅助手段来刻画人物,塑造舞台艺术形象。舞剧具有高度凝练、概括的特点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它通过演员表演,让舞蹈语言尽情展现,常常会将观者带入诗一般的境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也会使人们在不同的舞蹈段落中,慢慢体会和领悟人生的哲理。
我国的舞剧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很多经典剧目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宝莲灯》等已经名留史册。进入新时期以来创作的《一把酸枣》、《三更雨•愿》、《沂蒙颂》等也已深入人心。《白毛女》是一部经典的传统剧目,为我们塑造了喜儿、杨白劳、大春等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这部剧通过舞蹈演员深厚的芭蕾功力的展示,结合我国民族舞蹈的艺术特色,让二者完美结合。同时,作品也引发人们更深层的思考,即对黑暗的旧社会充满仇恨,对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让我们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现代舞剧《三更雨•愿》于2013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作品意在通过舞蹈语言诠释生命轮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归宿起始是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该剧采用象征手法,通过花、鸟、鱼、虫的拟人形象,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通过这些经典舞剧的研究比较,我们首先会感到,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编导们通过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提炼才最后实现的。他们运过舞蹈的艺术手段来实现自己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艺术阐述。在整个艺术生产过程中,作品的情节安排、舞蹈语言其实都是要受到作品主题思想制约的,由于作品主题思想的积极和深化,才让作品令人感动,使人振奋。确立了主题思想的作品,无论是艺术构思还是人物形象都会更加具有特色和完整性,从而会使作品更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从舞蹈创作角度来说,也让我们对如何选用、发展和创造新的舞蹈语汇进行思考。舞蹈语汇越多、越丰富,他在创作中的思路就越广阔。我们看到的这些经典舞剧,正是掌握了大量丰富的舞蹈素材、舞蹈语言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才使它们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这些富有色彩与激情的传递,是生活和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一成不变的照搬传统和原有的舞蹈样式,一定缺乏对新时代和新社会、新形势的表现。要展现时代面貌,就必须“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再次,从舞蹈动作设计来看,要求对每一个舞蹈人物都要赋予性格化表现,并以此为基础,根据人物情感变化来进行动作安排,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无论是独舞还是双人舞、集体舞,都要突出表达主要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有了鲜明的主题涵义,又有个性化舞蹈动作,人物的性格一定会跃然纸上。当然,作为舞蹈设计,还必须选择生活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在情感,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使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舞蹈细节的选取,应该有一定的生活依据,应该避免细节的虚假以及图解式的繁琐表达,要以舞蹈美学观念来摘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性、富有象征、隐喻特点的内容,来进行舞蹈创作的夸张、提炼与加工,真正让舞蹈细节能够为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化服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灿烂的舞蹈文化,犹如晶莹闪亮的明珠,散发着夺目的光芒。舞蹈艺术在当今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领域的文化支柱。当今的舞蹈艺术,不仅仅只局限于舞台、广场,还扩展到集体活动的很多场所,这种舞蹈活动的不断壮大与拓展更加证明,它在人类生存的需要和自娱中诞生,它的一切形态都建立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上。在历史的辉煌进程中,是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让舞蹈艺术的创造灵光闪现,写下了许多绚丽篇章,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沐浴在它的艺术海洋里,感受着它的精彩与魅力。
责任编辑 刘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