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张佐友
关于海洋大开发战略的思考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张佐友
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非常重大,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深刻认识海洋对人类、对民族、对国家的极端重要性,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培养全民族爱海、亲海、利用海和保护海的观念、意识,处理好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建议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和海洋四部,在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总结西部大开发的经验,借鉴海洋强国的经验,不失时机地,举东、中、西部即全国之力,像西部大开发那样,实行海洋大开发战略;开发海洋科技教育必须先行;开发海洋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海洋;海洋大开发战略;科技;教育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讲到生态文明建设时,提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短短两行文字,特别是最后6个字,使全国人民、全中华儿女,特别是有过遭受侵略者欺凌有过当亡国奴经历的老人,眼前一亮,备受鼓舞。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上,由于我们不是海洋强国,虽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悠久、造船技术先进、物产丰富、经济总量曾长期居世界第一位,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却总是遭受来自海洋的国家,包括比我国小得太多的一些海洋国家的欺侮和侵略。我们把火药和指南针用于和平生产和友好交往,人家却用于战争与侵略。现在我们也要建设海洋强国,任人宰割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面对“建设海洋强国”这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思绪万千,浮想联翩,写下来与知音共飨。
水是人类的母亲。这个命题不是说水生了人类,而是把水比作人类的母亲。水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水养育了人类,呵护了人类。生物学家说地球上最原始的动物是变形虫。人类这个高级动物是从这种原始动物进化而来。变形虫这个人类的祖先生活在海水中。氧气是生命体所必需的,严重缺氧就会死亡,氧气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说23亿年前氧气从海水中分离出来。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死亡,其实人儿也离不开水,水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构成人体的物质有70%是水,水比饭重要,饭可三天不吃,水不可三天不喝,医书上说:“当人体失去10% ~20%的水分时就会昏厥甚至死亡。”人体所需淡水从何而来?主要是海水蒸发成云,云在一定条件成雨,雨是脱盐的淡水。盐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保健专家、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多吃盐有害健康,但他们还是说,每人每天要吃5~6克盐,因为盐是生命所必需的,盐从哪里来?主要从海水中获得。
海洋对一个国家,特别是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太重要了,怎么评价也不过分。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陆地才占29%。陆地上的资源已被开采的差不多了,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后的地球空间。海洋有比陆地更多的甚至陆地上没有的稀缺资源。地球上的人口已经是70亿人,据说2050年就可能达到100亿人。地球上容不下了,科学家们正在寻找其他星球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不断传来好消息,很可能找到,但那确确实实是天方夜谭,即使找到了,怎样把人运过去?地球与那些星球的距离按光年计算,人类的寿命这么短,霍金说:这是幻想!从实际出发还是把海洋开发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吧!
海洋是巨大的蓝色聚宝盆:
1.海洋蕴藏着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已探明的海底石油储量为11 37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155万亿立方米,可燃冰换算成甲烷约合1.1万亿吨,海底的煤炭储量也非常大,至今尚无人估算。近年来还在海底发现蕴藏丰富的锰结核、热液矿、五彩软泥、钴矿等新能源。另外还可以利用潮涨潮落、波浪冲击力、海水温差、海上风力发电。近年来,挪威又开发出一种海洋新能源——海洋渗透能。它不产生垃圾,不排放二氧化碳,不依赖天气状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近年来人们从海藻中提取生物燃料比原有的生物柴油更具优越性,它不占用农田,不用淡水,生长快速,产油率高。
2.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人类已经开采着的有铁、铜、硫、黄金、铀、镁、钛、金刚石、锡、磷等。
3.海洋是广阔的蓝色牧场,是一个巨大的食品库房。食盐、鱼、虾、海藻、海兽、贝类极其丰富。海洋中的生物有20万种,其中鱼类就有1.2万余种,称得上是人类生存所需蛋白质的大宝库,人类所需粮食、蔬菜的大仓库。
4.海洋是人类的大药房。许多海产品是医病的有效药材,已知的药用海洋动植物达1000多种。鱼油被称作心血管的“护理天使”,有人称海产品的甲壳是人体所必需的第六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从海洋的动物、植物、矿物中提取出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抗肿瘤等物质,还用海洋生物制造出血浆、人造骨用于医药。
5.海洋是巨大的淡水库。水是构成地球的最重要物质,因此有人称地球为“水球”。然而适合人类饮用的淡水却只占2.5%,97.5%是海洋咸水。这2.5%的淡水原本是够用的。由于人口膨胀、耗水量大及污染水的工业的发展、过度开垦和灌溉农业的发展,地球上的淡水显然不够用了。据联合国的统计,目前全球有34亿人口缺水。甚至为争水源而几次发生过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几百年前人类就开始探索海水淡化的技术,但因成本太高,不能形成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水淡化的技术在不断改进,总有一天海水必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甘泉、用之不竭的生命水源。
6.海洋开发可以与港口城市的发展相互促进。所有国家的众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都是因海而建、因海而兴,这些城市还成为一片腹地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助推器。如荷兰的鹿特丹、美国的纽约、德国的汉堡、日本的横滨、我国的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青岛、大连、香港等。荷兰的国土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而其港口城市鹿特丹却是世界第一大港。
7.此外,海底还有大量沉船、其中沉睡着无数金银珠宝和珍贵历史文物。有科学家估算,1500年以来,每百年约有两万多艘船沉没海中。这也是广袤海洋引人关注的一个方面。据悉,西班牙文化部已请航运史专家和水下考古专家绘制出海底宝藏图,在西班牙海域有约700艘沉船,沉船中的金银珠宝的价值比西班牙现在中央银行的财富还要大。
以上所列仅为已有所了解的荦荦大者,其实藏在大海深处的秘密还不知有多少,有人说迄今为止,人类对海底的认知还不足1%。
海洋开发对我国还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解决我国地少人多的矛盾,人们都知道,我国与美国的国土面积差不多,而我国人口13亿人,美国才3亿人,整整比人家多10亿人。开发海洋一方面可以向海岛疏散人口,另一方面发展海洋运输可以大大节约土地。我国的铁路、公路发展甚快,有利于物畅其流,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占了大量土地,而海上运输除港口建设外是不占土地的。美国早就不发展铁路了,大力发展空运,但机场占地也不少,而海港的船是停在水中的,也不占地。而且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耗能少,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效益于一体的、直接与间接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效益。
历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回顾历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接近海洋,重视海洋的民族必然强盛,不重视海洋的民族很可能衰败。
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来看就是这样。4000年前的雅典,后来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国土面积狭小,都是靠海洋发展起来的,都曾是海上霸主,英国甚至曾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和日本的强大,也与重视海洋的开发利用有密切关系。我们中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战国时期的齐国,“修渔盐之利”重视与海洋有关的渔业、盐业,经济比较发达而成为七雄之一,秦始皇“东抚东土”,“乃临于海”的举动,表现出对海洋的关注,刺激了民间对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热情;汉武帝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唐代把广州港建成“通夷海道”联结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非37个国家。这些都是那些朝代兴盛一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从明代中叶之后,在400年中几度实行“片板不许下海”的非常严格的“海禁”政策,闭关锁国,结果是禁了自己,却禁不住列强,人家用坚船利炮轰开我国国门,最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在近代史上,列强从黄海入侵我国的次数就有88次之多。
往事越千年,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已进入21世纪,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的新世纪,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海洋开发,我们中国也开始更加重视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增强全民的海洋观念和意识。与海洋强国的国民相比,我国国民的海洋观念和意识还比较薄弱。我们常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中国地大物博”。地有多大?小学的课本上写着,小学生都会一张口就说出来,960万平方公里。其实我们中国不但地大,海也大,不但是陆地大国,还是海洋大国。中国有7000多个岛屿,加上这些岛屿,中国的领土就不是960万平方公里,而是1260万平方公里。海上岛屿的面积是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0个福建省的面积。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那个国家拥有那个岛屿的所有权,也就同时有了那个岛周围的专署经济区,也就是有了那个地方海洋资源的开发权。这就表明,我们中国不但地大物博,而且海也大,可供开发的物更博。
我们长时期的重视陆地而不重视海洋的观念,主要是受传统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视广阔的草原为最美丽的天堂,农耕民族靠农田吃饭,土地是命根子,视农村为最广阔的天地。传统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弱点是领土观念强于领海观念,乡土情结重于海洋情结。其实海洋更美丽,海洋是更广阔的天地,更可以大有作为。历史上的统治者囿于传统观念,在施政方针上,重视领土,“寸土必争”,而不太重视对海权的维护。在对江河湖海的开发利用上,比较重视江河湖,而不太重视海。
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都是优秀的,但是还应有与之并重的海洋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如前所述,我们开始重视海洋,海洋文化也在崛起。但是至今尚未形成全民族面向海洋求生存发展的氛围和气势。
在生产力理论中,关于生产力部局问题有一个梯度理论,其内容是生产力发展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由于国土广大,不可能各个地区齐头并进,同时开发,应有先有后,先开发基础和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具备条件后,再依次逐步开发其他地区。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利用后发达地区的资源支援了本来就比较发达的地区,结果是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说这一种做法是较发达地区剥削了后发达地区,应该把次序颠倒过来,先发展后发达地区,这种观点也有一个名称叫逆梯度理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下。最后国家确定发展战略时,衡权利弊,还是决定先把基础和条件都好些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再用东部发展的力量去支援西部地区。这样做的结果,成效果然显著。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当东部发展起来之后,及时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当西部也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党和国家又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东、中、西部都发展起来之后,曾支援过全国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共和国的骄子,原本就属于东部的东北三省又明显地落后了,党和国家又及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我们应该再提出什么发展战略?笔者建议国家考虑,把国家分为四部,除陆地的中、东、西三部外,把广袤的领海列入,成为第四部,适时的倾东、中、西部之力、即举全国之力实行海洋大开发战略。在党中央的指挥下,演奏一曲有节奏的,振兴中华、圆中国梦的四部大合唱。
海洋大开发,是一项大举动,也应按照生产力发展的梯度理论统筹安排。当前应抓紧时间做什么?
一是尽快开发至今尚无人居住的海岛。至今无人居住的海岛占海岛总数的94%。让这些海岛从无人到有人居住,从无名到有名,从荒岛尽快被利用起来,分别成为海洋研究基地、大学生就业基地、渔业基地、农业基地、林业基地、矿业基地、养老基地、海洋教育基地、造船基地、农家乐式的休闲观光基地、海军补给度假基地等,当前应重点考虑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坚持一岛一个特色的模式,特别要突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把一些条件特别好的岛屿有计划、有步骤地建成东方夏威夷。美丽中国包括美丽的海洋,首先要把海岛打扮得更靓丽。经营模式,可国有,可民有,可公私合营,形式应灵活多样。
二是尽快倾全国之力开发海洋油气。原来外国人认定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的理论加上铁人精神大大发展了中国的石油产业。现在我国的石油产量已居世界前列。开采量不断增加,而消耗量增加的更快,已成石油消耗大国,进口大国。以2010年为例,我国的石油产量为20 301万吨,而消费是 44 900万吨,缺口为24 600万吨,缺口全靠进口的高价石油来补。我国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不去开采,而要用高价从国外购买石油,这不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吗?中国航海事业的伟大先驱者郑和讲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讲过:“自然界大事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讲得多深刻,多有远见啊!由于条件环境的限制,他们认识到了,讲到了,但没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始重视海洋开发,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举动也还很不够。
西部大开发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瑕疵也是有的。东部支援西部的早期阶段,由于把关不够严,一些严重污染的项目、企业,在东部已没有生存的立脚点,被搬到西部去了,结果是东部的污染减轻了,西部的污染加重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我国有72条江河,大多数是东流入海,而大多石化企业都是沿江河而建,以长江为例,沿岸就有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其中包括七大炼油厂、五大钢铁基地,2009年排入长江的工业污水就多达221万吨。全国72条主要江河,2012年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达1705万吨。江河变成污水管道,大海也就变成污水场了,《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我国81%的河口海湾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
不仅排入江河的污水入海,海上的各种溢油事故,也污染了海洋,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的还有许多国家向海洋抛弃的军用废弃物,仅1946~1965年就向海洋抛弃了大约30万吨用于战争的化学制剂。1946~1958年间,美国在马尔绍群岛进行了60多次核试验,1977~1996年间,法国在其属地波利尼西亚海域进行了127次海底核试验。近年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造成近万吨核废料流入太平洋。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披露,从1946~1993年欧美等14个国家向海洋投放的放射性物质约相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的核废液的5.6倍。2008年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成的“大板块”,被称为“垃圾洲”、“世界第七大洲”,由350万吨垃圾聚成,面积343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总面积的1/3。人们曾经把海洋誉为“聚宝盆”、“渔业摇篮”、“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然而由于海水被污染,全球已出现400多个没有生命的海洋死角。大海原本是寂静的、湛蓝的、清新的,海洋制造了地球一半的氧气,吸收了人类所排放的30%的二氧化碳,是个巨大的呼吸系统,现在这个功能正在消失。由于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等因素加快了两极冰盖的融化,使海洋平面每世纪以5~6米的速度上升,致使图瓦卢、基里巴斯、马尔代夫三个岛国正在面临“灭顶”之灾,被喻为“天堂乐园”的马尔代夫正在考虑举国搬迁。大陆的濒海城市都受到威胁,而全世界的大城市多是临海而建。即使城市不被淹没,也会遇到排洪困难和海水倒灌的问题。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岛急剧消失,近年来我国海岛已消失806个。鱼类是世界1/5人口的主要蛋白质来源,由于气候变化,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许多海洋动植物正在急剧减少,甚至消失。某国际海洋组织警告说到2050年海洋动植物灭绝的规模可能与过去6亿年中的5次大规模全球灭绝相当。我国过度捕捞、非法捕捞的现象十分严重。2013年9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报某地渔民用国家严令禁止的雷达网、灯光网等“灭绝性”捕捞的严重情况,令人震惊!我们中国有“一网打尽”的成语,但指的不是打鱼,政府和老百姓始终反对用小网眼的渔网打鱼,老百姓把小网眼的渔网叫“绝户网”,道理很简单,小鱼仔儿被打尽灭绝,从哪里来大鱼,大鱼被灭绝,无鱼产卵,从哪来小鱼?捕鱼万万不可“一网打尽”。这件事再一次证明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监管的重要性,还证明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不应只惩罚违法的渔民,还应追究雷达网、灯光网的营销者、生产者和研制者,研制者是祸首。
中国老辈子的人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气被污染了,土地被污染了,江河被污染了,大海被污染了,整个地球被污染了,试想,球之不存,人将焉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吃亏在永远!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永远,如果不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家园,我们将无颜面对逝去的老人,更无颜面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建设海洋强国,科技教育必须先行,这已是各海洋强国的普遍经验。海洋资源勘探,海洋资源开采,海洋资源运输,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无一不需要科技和高新科技,而教育是通向科技的桥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更是第一生产力。二者是孪生兄弟,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人们很高兴地看到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课题(第一批)共60题,其中第58题是:“海洋强国战略与我国海疆安全研究”。人们还看到,国家也更加重视对海洋研究机构的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1996年建立海南南海研究中心,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南海研究中心,2013年又建立了南海研究院北京分院。该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历史、外交、法理、发展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机构已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众所周知,我国的深海探测,由于有了蛟龙号,已取得国际领先的突破性进展。我国的深海铺管起重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在除北极外的全球无限航区作业。然而在海洋科技上我们在许多方面与发达海洋国家的差距还不小。应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打破地区、部门、系统的界限,全国一盘棋,把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管理人才集中起来,由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将军那样的领导者来协调和统帅,继承古代郑和那样的传统,发扬现代中国的“航天精神”,举全国之力,搞成几个大项目。
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建设海洋强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浦东要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海洋科研中心,为上海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崛起提供智力支持。国家对建立自由贸易区早有考虑,1987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上就曾讨论过是否把海南建成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现在上海成了第一个。第一个起示范作用,要创造和积累经验,当上海取得成功之后 ,海南是否应成为第二个?之后,天津、广州、深圳、厦门、珠海、青岛、大连、汕头、连云港、北海相继成为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作用更大。我们受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影响,亲海、爱海、利用海、保护海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个问题靠什么来解决?主要靠从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来解决。海洋大开发的人才从哪里来?更主要靠各级各类教育、终身教育来解决。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发展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和贡献是十分突出的。作者目睹了1952年的院系大调整,在北京城西北郊一大片农田上建起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政法学院等八大学院,由于拔地而起这么多所高校集中在一起,这个地区也就叫做学院路。60年过去了,对这次大调整的功与过众说纷纭。缺点和不足是有的,但主要是成绩和功勋。这些高校为钢元帅升帐、两弹一星飞船上天、航母出海、甩掉贫油国帽子、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地质勘探、医药卫生和法制建设培养了几十万人才。
北京学院路已经没有空地了,不可能在那里再建一所北京海洋学院。可选适当地点,最好是沿海多建几所海洋院校。要加大对现有的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湛江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和众多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扶持,有条件的高校要像中国海洋大学那样,设立附中和附小,从小培养亲海、爱海、知海为海洋事业献身的意识和精神,成为与中国“航天人”并驾齐驱的中国“海洋人”,一个上九天揽月,一个下五洋捉鳖。附中和附小的建设还可以使海大有合格的、充足的生源。
在之前的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战争往往是解决各利益集团之间、国与国之间重大利益矛盾的最终手段。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讲“和为贵”、“礼尚往来”、“化干戈为玉帛”,在迫不得已非用战争手段不可时,也是“先礼而后兵”。20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是战争最为频繁、战争规模最大的100年,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但这两次世界大战争的结果,都没让战争的挑起者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争取扩大生存空间,结果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日本和意大利也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改弦易辙,认罪赎罪,走和平发展道路,结果是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用战争手段得不到的东西,用和平的方式取得了。世界大战结束了,但小规模战争不断,这些战争也没达到发动者的预期目的,以美国发动的两次伊拉克战争为例,花了6万亿美元,死亡数千士兵,伊拉克平民死伤无数,解决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反而使伊拉克至今还处于混乱动荡之中,伊拉克老百姓的感受是今不如昔,什么时候能安定下来?看不到丝毫希望。
邓小平同志最具远见卓识。从1984年至1992年的8年时间里,至少有10次在接见外宾和一些重要场合讲了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他指出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发展又有利于保障和平。1985年他强调要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又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近日提出“时代变了,战争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我们自己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处理国际争端。当然,由于战争狂人依然存在,军火商这个利益集团的能量还很大,战争的危险是有的,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要加强国防建设,建设强大海军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哪一个战争狂人胆敢欺负我们,我们就会奉陪到底,敌人从哪里来,我们就让他在哪里灭亡!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国土经济研究》,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年版。
F120.4
A
2095-3151(2014)10-0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