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恒
现如今,全球互联网用户有数十亿之多,Internet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得各种信息,如: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以及网上购物、网络歌手的走红及网络歌曲的创作等等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时期的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网络的影响下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群众文化需求与被需求的网络传播渠道越来越广泛,其对整个社会文化,尤其是群众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如何使群众文化传播向着有利于大众人文素质提高的方向上发展呢?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笔者就网络文化传播的正负面影响、提高群众文化的思想内涵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
网络文化是网络信息内容的核心,无论网络信息的核心是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存在,还是表现为大量信息载体、通信工程、商务来往、视听娱乐等活动,都承载着其文化的内涵,如电影、电视信息的大量存储等。网络文化具有信息量庞大、覆盖面广、传播途径快等传播特点。网络文化除了具有网络体系所普遍具有的形式的开放性、内容的动态性、制约的松散性、传播的交互性外,既独立又相连,其在群众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能正确地指导与引领群众的文化发展,是网络时代下群众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网络的出现给传统的社会结构、管理结构、传播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歌曲的创作与发布,可以使一首歌曲在一夜间红遍全国,甚至全球,那么一个不雅的视频也会一夜间搞乱文明。所以对信息的思想性、积极性的要求就要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所以网络文化的监督、引导就极为重要了。
全国各地的群艺馆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和城乡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加快了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以适应当前的客观主体要求,这很符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建设的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免费开放,个别省市地区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网络活动室等,有的地方还开展了“群众文化大讲堂”,用网络的形式进行培训等。网络联系着众多需要服务的群众,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全覆盖等,这些建设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来共同使用,观摩,学习,参观,借鉴等。以省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把各个村、屯、乡、镇的群众文化成果不出家门地进行欣赏学习。这样的文化网络体系建设适应了当前网络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社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纽带。社区群众文化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社区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是不可或缺的,网络的发展与利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效果。因此,强化社区网络建设十分必要。社区是直接接触基层群众的窗口,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为群众导航,信息的传播、活动的安排、演出的安排、内容的指导等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
在群众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多元化已经日益呈现出来,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民间工艺的挖掘、儿童艺术的弘扬与发展、音乐美术艺术的推进、戏曲艺术的创作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群众文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广场舞、大秧歌等形式,网络的资源已经覆盖了全体民众。就网络下的群众文化如何发展,作为群艺馆的每一员都要成为网络下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导者。每一员都有权利和义务成为群众文化的引路者。只有这样,网络下的群众文化才不会迷失方向。
总之,要大力加强网络立体化的联网培训工作,从省市级群艺馆一直到乡镇的文化站要建立一个立体的网络联络群,从网络艺术的发展到聊天室的建立,在这里可以加强群众文化的交流和学习。网络下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网络下的群众文化也正是现在人们过好日子的一种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