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杨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高 杨
《音乐课程标准》在“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中表述道: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普遍的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放飞学生的个性,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和创造的天地。
小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要想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的规定,注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出发,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己的心理需要。学生喜欢学什么,怎样学习,都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问题。课堂要允许学生以喜爱的方式学习或者表现音乐语言。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尽显自己的才能,袒露自己的心声,并逐步形成自尊,自信的个性。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表现和发展。
(一)创设多种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展示不同个性。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唱一唱、跳一跳、奏一奏、比一比的活动中,有趣地、令人开心地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的同时,展示不同个性。
(三)设计有趣的游戏。音乐课堂中的游戏是对音乐的再认识、再拓展、再创造。它的真正目的是以游戏的方式挖掘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让不敢唱的学生唱起来,不敢跳的学生跳起来,不敢说的学生说出来。
在教学中学生要么随波逐流,没有个性;要么我行我素,个性过于张扬:要么忽上忽下,个性不太明显。面对不同特征的学生,我们除了尊重、信任与理解,不能忽视正确的引导与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寻找身边的真、善、美,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完善其个性。
(二)在音乐学习中要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要把发展个性与培养健全人格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与对比中,把握其进步。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在激励声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建立音乐学习及成长记录本,让评价有始有终。
心理学研究证明:音乐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使人产生兴奋、兴趣,产生巨大的积极动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还在于教师重视,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挥,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唱歌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编配一些简单的动作,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述把自己对乐曲的情感,内涵的理解充分表现出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他认为:“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美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在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马斯洛的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其实很简单:每个学生都想了解自己唱功如何,都想听一听自己唱的歌,都想从中而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掌声和欣赏。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既满足学生追求真与美自我感觉的需求,又给了学生追求个性不断发展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呢。如教唱《小小音乐会》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然后互评找出演唱中的优点、长处和不足。在这样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激励的热烈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积极的个性特点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情绪得以转化。
责任编辑 姜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