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辉 石好岭 唐新亚
改良Kugel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张庆辉 石好岭 唐新亚
目的 探讨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Kugel补片行改良Kugel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42例, 观察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手术时间为40~80 min, 平均52 min。术后6 h患者即可饮食及起床活动, 切口疼痛轻, 异物感不明显, 无复发, 平均住院时间为5.1 d。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有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不适感轻、复发率低优点, 是目前腹股沟疝治疗中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改良Kugel;腹股沟疝;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之一, 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是主要的疝修补方法, 近年来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取得很大的发展, 产生了多种无张力修补方式。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自2010年11月~2013年10月对4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施行了改良Kugel疝修补术, 效果良好。
1. 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 年龄58~91岁, 平均年龄为69.5岁, 病史2月~30年, 平均病史7.8年。其中直疝10例, 斜疝32例, 按照根据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分型方法[1], 其中Ⅱ型10例, Ⅲ型28例, Ⅳ 型4例。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例, 前列腺增症7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脑梗塞后遗症5例、2型糖尿病2例, 高血压病1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1. 2 材料 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改良Kugel补片。
1. 3 麻醉方法 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1. 4 手术方法 ①选耻骨结节与髂前上嵴连线中点腹股沟切口, 长约6 cm, 逐层切开皮下各层, 显露疝囊、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等。②疝囊的分离与处理:a.斜疝:用持续的牵引法, 轻柔地将疝囊与精索分开。如发现精索脂肪瘤, 可切除之,消除术后腹股沟区可触及包块的可能。在内环口处, 将疝囊与精索充分游离, 使补片能完全覆盖内环口, 以防术后疝复发。对疝囊巨大者, 将疝囊横断, 近端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关闭, 远端开放于腹股沟管内。若内环口较大, 则需要缩小内环。b.直疝:一般的直疝只需将疝囊与腹横筋膜分离即可,缺损较大者, 也需缝合缩小。③建立腹膜前间隙的要点:对于直疝于疝囊颈处环形切开腹横筋膜, 进入腹膜前间隙;对于斜疝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环处切开腹横筋膜进入腹膜前间隙。④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下至耻骨疏韧带, 上至腹内斜肌深面, 外至髂腰肌, 内至耻骨联合处, 范围大小约10 cm×10 cm 。⑤将改良Kugel补片置于腹膜前间隙, 用可吸收线将其缝合固定在周围组织上;将精索置于改良Kugel补片的两尾叶之间, 将两尾叶缝合固定于腹股沟韧带上, 重建内环;将补片置于耻骨结节内约3~4 cm, 不予固定。⑥重建外环, 逐层缝合。
本组42例老年患者均痊愈, 手术时间为40~80 min, 平均52 min。术后6 h可进食及下床活动, 术后切口疼痛轻,无异物感, 术后并发皮下积液1例, 经穿刺抽液后痊愈, 阴囊水肿2例, 经理疗后水肿消失。术后住院3~6 d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5.1 d。随访2月~3年无复发。
目前腹股沟疝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手术修补, 手术方法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经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修补方法有加强前壁的Ferguson法, 加强后壁 的有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有: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Kugel疝修补术等。腹腔镜疝修补术有经腹膜前法(TAPP)、完全腹膜外法(TEP)等。传统疝修补是将不同的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以加强腹股沟管壁, 改变了腹股沟区的原有解剖结构, 不符合解剖学基础及组织愈合的原理。因组织张力大, 愈合时间长, 导致术后复发率高, 特别是老年患者复发率更高。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常用的疝修补术, 具有组织分离少,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疼痛轻,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优点, 特别适合老年患者或合有内科慢性病患者手术治疗。
法国Fruchaud医生于1956年提出耻骨肌孔这一概念,耻骨肌孔的概念揭示了腹股沟疝的发病原理及腹股沟疝治疗的解剖学基础。腹股沟疝的发生是由于耻骨肌孔结构的破坏,所有腹股沟疝(直疝、斜疝和股疝)都是由于耻骨肌孔的腹横筋膜薄弱引起的[2]。只有修补耻骨肌孔这一解剖薄弱区域才能真正解决腹股沟疝发病的解剖学基础, 而改良Kugel疝修补术正是对耻骨肌孔区进行腹膜前修补的一项新的修补技术。
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是由Kugel疝修补术改良而来。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后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技术, 改良Kugel疝修补术是前入路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的技术, 改良Kugel疝修补术解决了Kugel疝修补术的缺点, 符合传统前入路疝修补术的习惯、易于掌握,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关键是分离建立腹膜前间隙, 要求术者对腹股沟局部解剖非常熟悉[3]。
本组42患者均为老年男性, 以Ⅲ 型腹股沟疝为主, 少部分为Ⅱ型和Ⅳ型腹股沟疝, 其中有36例合并有内科慢性疾病, 本组42例治疗效果良好, 经随访2月~3年无复发。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易于掌握, 组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疼痛轻、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优点。作者认为该术式特别是适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有利于在基层医院临床广泛应用。
[1] 马颂章. 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21(10): 4.
[2] 王广义. Cooper韧带修复术//马颂章.疝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0-139.
[3] 陈双. 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陈双.腹股沟疝外科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5:143.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