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官兵遂行任务中的危机干预

2014-04-16 15:02雷榕LEIRong宋玉霞SONGYuxia
价值工程 2014年32期
关键词:官兵工作者危机

雷榕LEI Rong;宋玉霞SONG Yu-xia

(武警警种学院,北京 102202)

(Armed Police Category College,Beijing 102202,China)

0 引言

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使我们对应急救援官兵在遂行任务中的心理健康维护有了全新的认识。由于突发事件事发突然,难以预料,人们常常缺乏心理准备,习惯于用以往的经验、思维、行为来匆忙应对,在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同时对公众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极易引发心理危机,对参与应急救援官兵的心理冲击更甚。

1 应急救援官兵遂行任务中常见心理问题

1.1 恐惧心理 恐惧是当我们面临某种紧迫而危险的情景时千方百计试图摆脱、逃避但又无能为力时的一种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震惊、眩晕、麻木呆板、不知所措等急性心理功能紊乱。一方面,应急救援官兵在遂行任务中,当看到残垣断壁下的肢体、滔滔洪水中脆弱的生命、熊熊大火中烧焦的躯体等惨烈的现场环境时,缺乏经验或心理准备不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青年官兵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增加,应急救援官兵都是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在遂行任务中面对复杂的情况不知如何应对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1.2 身心衰竭状态 身心衰竭状态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竭,是一种逐渐发生的应急救援官兵作战能力崩溃并伴有躯体、心理症状的慢性应急救援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官兵具有低活度的生理状态。常伴有失眠、消瘦、便秘。二是严重耗竭、软弱无力。感到疲惫不堪、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等,并有保全、抑郁、孤独和退缩的征象,如动作技巧丧失、挫折耐力降低。三是缺乏交流、固执己见。严重者两眼发直,思维和动作极慢,以致丧失应急救援能力。造成应急救援官兵的体力和精力处于一种过度消耗的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身心极度疲劳。在遂行任务中,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二是缺乏行动动机。对个别领导失去信心,感觉指挥不得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或由于谣言的蛊惑对行动疑虑。三是人际关系紧张。集体内部不融洽、不团结,互相猜疑、妒忌、分裂或压制不同观点等。

1.3 创伤后应激障碍 对应急救援官兵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的调查结果显示,33.07%的官兵表示灾害对精神有打击,30.45%的官兵表示反复考虑与灾害有关的事情,30.02%的官兵表示担心灾害再度发生,26.96%的官兵表示想起灾害恐惧害怕,16.54%的官兵表示灾害后兴趣减少。遭遇灾难、意外等巨大压力后,引发精神上重复经历创伤经验而出现相应症状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伤性事件记忆增强。出现反复闯入意识或梦境的创伤体验,高度的警觉状态,与社会隔离和回避行为,生活目标缺失,悲观、失望甚至绝望,有自杀倾向。二是工作能力下降,兴趣减退。社交技能丧失,脾气暴怒、易冲动;性格变得冷漠、情感麻木、逃避、愤怒、惊慌、离群、沮丧等。三是神经衰弱综合症。失眠、多梦、早醒、食欲下降、心悸、头痛等。

1.4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当一个人面临突然发生的重大灾难时,因缺乏心理准备,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法解决问题时,而出现心理失衡。应急救援官兵在出乎人们意料的突发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就要赶往现场,这就使得官兵迅速处在一种失衡状态。不仅正常生活受到干扰,而且救援工作常常使官兵感到难以解决和把握,内心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官兵会出现认知、躯体、情感、行为和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的变化,有焦虑、震惊、沮丧、担忧、悲伤、哀痛等不良反应,如不及时进行紧急处理,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事件的后果就会加重,危机可能就会走向极端,严重者可能有轻生倾向。

2 应急救援官兵遂行任务中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步骤

2.1 确定问题 从应急救援官兵的角度出发,使用心理咨询技巧中的积极倾听、开放式提问、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等方式探索和确定问题,这是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工作者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当事官兵的信任,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这一工作阶段,心理工作者必须明确的问题包括:当事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关重大事件和诱因;是否需要其战友或基层领导的参与;有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损伤;什么方式可以起到干预效果;有无自杀或者自伤的危险性等。

2.2 促进安全感的建立 对于求助官兵来说,帮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是首要目标,也是贯穿整个危机干预全过程的主要目的。心理工作者需要把这项目标融入到危机干预技术的运用中。一是接纳技术,在危机事件后,每一个产生心理危机的官兵都会有恐惧心理,此时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关怀和理解,渴望别人接纳他们的一切,心理工作者的接纳、尊重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二是倾听技术,只有认真地倾听,才能发现其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合理宣泄,让求助官兵一吐为快,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把内心深处的负性感受和想法以适当的方式不加掩饰的宣泄出来,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

2.3 给予支持并寻找可替代的办法 心理工作者对求助官兵的行为不作任何评价,无条件地以积极的方式接纳他们,使得他们感到心理工作者是能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的人,真心地愿意帮助他们度过危机。通过良好的沟通给予求助官兵有力的心理支持,有利于他们恢复自信和减少对生活的绝望,保持心理稳定。心理工作者运用认知模式帮助求助官兵正视危机,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他们明白,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使其正视可能应对和处理的方式,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2.4 制定计划并获得承诺 帮助求助官兵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帮助他们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发掘可利用资源,敦促他们接受帮助和治疗。充分调动求助官兵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明白这是他自己的计划,这一过程即可让求助官兵建立起积极的信念:我是有能力的。帮助官兵恢复自制能力并体验到自我的力量和尊严,从而推动其心理发展。计划制定后,需要让求助官兵自己复述计划,并表达如何进行自我情绪控制,最后得到他们直接和真实的承诺保证。求助官兵在较高水平上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丧失,接近生活,并且愿意为创造新的生活而努力。这是在遂行任务中遭遇重大事件,体验巨大丧失感之后出现的重构和转化,能够使得求助官兵产生一种比以前更大的发展能量。

3 应急救援官兵遂行任务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首先,遂行任务中危机干预的重点始终要放在求助官兵前来求助的那些当前问题上,不要过多挖掘以前的生活经历和事件,也不要考虑过于长远的问题。其次,心理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求助官兵强烈改变自身痛苦和困惑的愿望来开展工作。第三,充分重视求助官兵的积极参与,心理工作者始终要向求助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并非轻而易举,我将尽力做好我能做的一切,也需要你的全力配合。第四,危机干预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求助官兵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所在单位的战友和干部,以及家庭成员和好朋友。最后,危机干预工作结束时,心理工作者要给求助官兵传达一个信念:相信他在今后不会发生与过去类似的困难,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人帮他一起度过。

[1]王进礼,张月娟,赵春云,孙燕玲,曹鹏飞,康海龙.官兵地震救援心理应激状况的调查分析[J].武警医学,2009(03).

[2]孙景海,宋华淼,黄津芳.四川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救援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8(08).

[3]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01).

猜你喜欢
官兵工作者危机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危机”中的自信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