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刘 放
(一)毕业生总量大于市场需求。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策略,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合700万左右,比2012年增加了20万人,加上累积往届毕业未能就业的学生,总计约合1000万人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就业市场容量增长缓慢,近几年的新增岗位平均增长率远远低于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率。可见,高校毕业生增长率已经远远高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就业弹性,高校毕业生总量大于市场需求,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
(二)高校的人才培养落后社会需求。
近年来,高校出于种种原因,大幅度扩张,其专业设置、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体系不考虑就业市场的需求和院校自身特色,造成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落后于社会的需求、毕业生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一方面大量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某些新兴岗位却陷入人才荒的现象,人才供需矛盾情况严重。
(三)缺少有效地就业指导和培训。
目前,多数高校只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大多数高校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就业岗位和方向模糊不清,缺少正确的自我定位和发展规划;同时造成高校学生普遍缺少就业技巧,在面试时的表现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最终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四)高校就业促销方式落后。
当前高校的就业促销工作普遍缺少良好、有效地就业促销体系和方式,仅仅简单地为毕业生推荐就业机会,比如择日召开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接触的机会,提供推荐服务,这种形式看起来人头攒动、场面热闹,但是实际效果不佳,许多用人单位仅借此提高知名度,而并非真正的招聘用人,导致招聘会收效甚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由于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因此,高校必须密切注意就业市场发展的变化,准确把握市场的就业趋势变化,发现新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此外,还要关注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和需求的变化,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就业、市场、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产品质量为生命。
在市场营销理念中,产品质量是关键。在高校就业营销过程中,产品质量指的就是学生的质量,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是高校开展就业营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高校急剧扩张的大环境下,各个高校都应当处理好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对于已经饱和及过时的老旧专业应当缩减招生规模或者直接取消;对于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当及时作出调整。抓好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完善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技能;同时高校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之上,还应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整体营销。
整体营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于1992年提出,他认为“市场营销活动应当囊括构成其内、外环境的所有重要行为者”。目前,国内各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主要由各级就业指导部门来完成,并没有将其他重要行为者囊括其中,使得就业工作开展事倍功半,效果不佳。高校在开展就业市场营销时,应当以整体营销观念为指导,除了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纳入整体营销体系,还应当将用人单位、人才市场等各类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纳入到就业市场营销体系,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为毕业生就业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就业营销产品策略。
毕业生可以结合SWOT分析法,对自身的优劣势、风险和机会进行详细分析,采用差异化战略,凸显自身的特点,对自身进行职业包装设计;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满足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招工需求,提高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倾向,立足社会需求和自身特性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毕业生还应当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此,高校应当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和培训,依据市场需要修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同时加强对学生软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就业营销价格策略。
用人单位对同一个层次的毕业生的基本定价,保持在一个较有规律的水平,而对毕业生而言这个定价指的就是工作的基本薪酬。目前,部分学生对自身和就业市场认识不清,在薪酬方面要么狮子大开口,期望过高的薪水导致用人单位不得不放弃用工;要么要求过低,使得用人单位怀疑毕业生的能力,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较为不利。因此,高校针对毕业生薪酬问题应当给予正确的引导,针对不同地区、岗位、用人单位性质,尽可能多的收集毕业生起始薪酬作为依据;同时帮助学生及早认清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早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合理定价,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就业营销渠道策略。
就业渠道策略可以认为指的是促使毕业生顺利被用人单位录取聘用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对高校而言,只有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方式为适当的用人单位提供适当的人才,才能满足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顺利占领就业市场。在现今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校要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建设,实现大学生就业,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长远的发展。高校首先要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提供专项资金、配备专业的人员,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制度和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丰富服务内容;其次,高校可以借助并利用职业中介的专业优势和就业信息资源,将职业中介等相关机构纳入就业营销渠道,拓展实现有效就业的路径,扩大毕业生的选择面,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高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效的合作关系,按照用人单位需求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并建立实习机制,派遣学生至相应的用人单位开展一定时间的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也可以使得用人单位借此机会考察学生的素质方便用人单位择优录取;最后,高校应当积极引导毕业生主动出击,寻找用人单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会和招聘会,方便学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就业营销促销策略。
就业促销指的是高校和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宣传、展示、推介毕业生,刺激和诱导用人单位聘用学生的一种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在就业过程中要做好自我营销工作,有信心、有策略地展示自己,这也是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方式。对于高校而言,高校可以通过广告来介绍自身特点、学科优势、专业设置、毕业生基本能力或者素质等信息;或运用公共关系,运用一定的公关策略,获取公众对学校、学生的认可,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展人员促销,向各类用人单位介绍该校毕业生的特点等相关信息,促使用人单位聘用本校的毕业生。
面对目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各个高校应当立足就业市场,同时结合本校的自身特点和优势,研究相应的营销策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努力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1]王卓:《浅谈就业过程中营销的作用》,载于《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20期,第207页。
[2]林楠:《营销策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载于《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102~105页。
[3]张帆:《大学生就业营销策略》,载于《科教文汇》2007年第7期,第154~155页。
[4]杨莹:《4PS营销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载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第2期,第122~124页。
[5]赵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营销策略运用探析》,载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23~26页。
[6]丁轶:《关于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营销策略的探索》,载于《经济视野》2012年第5期,第1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