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2014-04-16 22:21余凤英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泉州集群纺织

余凤英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钻石模型的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

余凤英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钻石模型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产业结构和竞争者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进而提出政府应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多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培育多层次人才引进和教育机制,行业协会应推动行业自律、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企业自身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三方合力才能有效提升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钻石模型;纺织服装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

一、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纺织服装业作为泉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经过30多年发展,已形成从抽丝、织布、漂染及后整理、服装生产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1],形成了年产值近2000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目前,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在岗从业人员50多万人,2013年纺织鞋服行业实现产值近3 000亿元,约占全省同行业总产值的80%,占全国纺织服装业总产值的10%。泉州市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总数已超过10 000家,其中纺织企业1 000多家,染整企业1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8 000多家,商标、纽扣、织带、印花等辅料生产企业300多家。在1万多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已有1800多家,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9家、超亿元企业132家、超5 000万元企业126家、超2 000万元企业177家、超1 000万元企业248家、超500万元企业467家。截至2013年底,泉州市纺织服装企业已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6项、中国驰名商标53枚、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7个、国家免检产品6件。其中,泉州市的休闲装、茄克装生产最具优势,约占全国市场份额1/4强,运动装、童装、内衣出口在全国也占主导地位。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中,泉州被称为“服装大市”。但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受到了产品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强、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融资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发展放缓。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有利于提升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建议。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以下将从钻石模型各要素条件来分析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一)生产要素分析

1.基础设施

泉州地处海峡西岸中部,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基本建成以港口、公路为主,航空、铁路为辅的物流运输网络,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泉州电网已形成南部以晋江变电站、泉州变电站为电源的石狮、晋江南部、晋江北部3个环形电网,基本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业用电需求。但是,由于泉州市经济发展迅猛,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部分县区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限电”,部分时段企业不得不停产。因此,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荒”难题,是提升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泉州作为我国著名的侨乡,目前拥有分布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人华侨700多万,在吸引华侨投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华侨来泉投资,必将为泉州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技术、设备支持,有利于纺织服装企业扩大生产和进行技术革新,为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2.劳动力资源

经过多年努力,泉州市已建成以中心市区、晋江、石狮三个劳动力市场为支柱,其他各县市劳动力市场为基础,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民办机构为补充,覆盖全市的市场就业服务网络,建有上万平方米的劳动力有形市场,为泉州的人才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泉州的纺织服装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然而,受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加大,“80后”、“90后”新生代劳动力群体务工观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员工流动频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行业频频出现“无工可聘”的局面,成为制约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一大难题。

3.人才和教育

在人才的教育方面,泉州市的黎明职业大学、闽南理工学院、石狮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泉州理工职业学院等高等院校均开设有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相关专业,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泉州纺织服装行业输送中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此外,泉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闽派服饰文化氛围的形成,多年的生产实践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熟练技术工人。但是,泉州市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家大多非专业出身,没有系统地学习企业管理,金融、财务、贸易、法律知识等都比较缺乏,很难应对信息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同时,除极少数规模以上企业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绝大多数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仍采用家族管理模式,老板一人独大,任人唯亲,这也导致了企业难以有效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外面的优秀人才也难以进入企业,造成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竞争力不足,很难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同步,长远发展受限。

4.信息化建设与资本市场

泉州市的信息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泉州市已建成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信息网60多个,积极运用网上交易、网上销售、网上展销等多种方式发展电子商务,同时举办了多届“网博会”、“网洽会”,并启动“万家企业上网工程”,有效地扩大影响,开拓国内外市场。另外,很多企业也开始关注信息化建设,关注EPR信息系统的应用,并初见成效。泉州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部分龙头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控股、兼并等手段融入资本市场,不断壮大实力。但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不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靠民间资本,融资成本较高,社会风险大,资本流动性较差,资本市场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需求条件分析

1.国内和本地需求

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 155美元,经济以及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将有力拉动服装的国内需求。2013年,泉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 329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强的总体经济实力能够支持泉州人对中高档服装的消费。然而国内服装消费市场还不成熟,缺乏精英消费阶层。

2.国际需求

泉州纺织服装传统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东盟等都出现了经济复苏的迹象,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将直接带动泉州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增长。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也积极开拓南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新兴市场强劲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拉动泉州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美经济下滑、频繁的“两反”调查等,这些都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造成更多的挑战和障碍。

(三)相关和支持产业分析

1.面料和辅料产业

由于泉州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在泉州本土就存在大量的面料和辅料供应商,基本能够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纺织服装企业面料和辅料的采购需求。但是高档面料的供应商比较少,部分中高档服装生产企业不得不从其他地区采购高档面料,如广东、上海等地区,甚至从国外采购高档面料,这直接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辅料产业本身技术含量较低,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产业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间同质恶性竞争严重,有待行业规范引导,有序发展。

2.服装机械行业

整个福建省,尚未形成服装机械及配件的企业群,与纺织服装产业链联系不够紧密,纺织机械行业发展稍显滞后。泉州的企业购买的纺织机械多从上海、浙江、广东一带采购,部分先进的智能生产线甚至从国外引进,泉州自主生产的服装机械很少且多为拼装机械,科技含量不高。

3.会展业

泉州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1998年泉州举办了第一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开始,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及针织设备(泉州)展览会、中国国际纺织面料、辅料及纱线(泉州)展览会等专业展会纷纷落户泉州,在吸引各地客商的同时,也为众多泉州本土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了展示实力的舞台。但与国内外其他大型展会相比,泉州的纺织服装展览会在规模、参展企业范围、展会影响力上都有待提高。

4.协会和中介组织

泉州市先后成立了泉州纺织服装商会、泉州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协会,在促进泉州市纺织服装企业间经济、技术和信息交流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集体效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泉州纺织服装商会还积极与宁波、东莞等服装强市沟通合作,带领企业赴相关地区调研、学习,从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产业集群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行业信息和先进经验支持。

(四)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分析

1.产业战略、结构

泉州服装产业已形成集群,如石湖化纤产业群,灵秀休闲男装产业群等。但产业集群存在同构现象,同业间企业恶性竞争激烈,有待整合。泉州的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绝大多数的纺织服装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其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同时企业间通过各种社会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分工合作,也能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2]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激烈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如七匹狼、劲霸等,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不可忽视的是,大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中小企业,抗压能力较差,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企业生存困难,甚至破产倒闭。

2.产业竞争者

在国内,宁波和温州的男装,杭州和东莞的女装以及佛山的针织等都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以温州服装为例,温州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年产5万套的西装企业200多家,销售额达亿元的有10家,并已形成“罗蒙”、“庄吉”、“报喜鸟”等众多国内知名品牌;温州服装设备较多,工艺先进,内销网络初步形成,品牌运作奏效;同时,温州政府也制定“穿在温州,建设中国服装名城”的目标,并启动了中国服装名城产业园区建设。[3]在国外,随着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纺织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攀升,泉州纺织服装产业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以印度为例,印度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历史已经很悠久了,也是世界上比较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纺织品原料数量充足,使得印度纺织品服装在价格上占有很大优势。这些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都将给中国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的份额造成一定的困难或障碍。

三、提升泉州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纺织企业品牌发展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品牌经营也初见成效。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品牌支持措施,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强品牌建设,重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荣誉的企业,以培育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为突破口,以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带动纺织行业品牌建设工作。

2.多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加强诚信建设,完善泉州市信用管理体系,打造诚信城市、诚信企业、诚信市民的形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出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也可以设立各种专项发展基金,如纺织服装科技研发与应用基金、纺织服装贸易发展基金(内销与外销并重)、纺织与服装教育发展基金等,以促进产业发展。

3.培育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教育机制

加强纺织服装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迅速从家族式管理模式脱胎出来。政府设立基金鼓励企业领导到名校、高校和境外培训,促进经营决策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接轨。

充分发挥泉州市高等院校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培训人才。主要依托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石狮纺织服装学院,培养行业中、高级人才;大力发展各种层次、各种体制的纺织服装教育,如大专教育、中专职业教育、社会办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支持并协助华侨大学、泉州师院、黎明大学、仰恩大学、育青学院、经贸学院等院校开设纺织服装专业。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快培养人才步伐。

同时,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加大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职业经理人等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人事关系办理、子女就学、户籍迁移、住房安置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吸引优秀人才落户泉州工作。

(二)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协助政府制定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

泉州纺织服装协会应当根据新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技术进步要求,特别是环保、社保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对纺织服装各个行业的技术标准化和行业规范提出新要求、新标准,特别是根据国际上新出现的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和实施适用于泉州纺织服装各个行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实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随时更新和提升。

2.建立ASP平台,宣传“泉州纺织服装”

纺织服装协会可以牵头,会同泉州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协同贸易相关部门(海关、商检、银行、税务、运输、保险等)、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共同建设ASP平台。该平台建设目标是:介绍和宣传“泉州纺织服装品牌”,提醒和预告纺织服装销售信息和风险,介绍和推广纺织服装先进技术,提醒和预告对外投资的信息和风险。

3.推动行业自律,打响泉州区域品牌

行业协会有责任加强对成员企业的教育,使成员企业树立起正当竞争、依法经营的意识。同时,行业协会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商会的做法,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建立行业自律管理机制,对纺织行业业内价格进行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互相残杀,同时加强与其他管理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对低价竞销进行监督管理。

4.加强商会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

行业协会应该继续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既包括将政府有关信息传达给企业,也包括将企业的有关要求传递给政府,更包括国外信息向国内行业和企业的传达。特别是在纺织品贸易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的情况下,商会应当树立对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意识,向国内行业和企业及时发布关于国际市场走势、国际贸易规则变动、主要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大的进口商经营策略与动态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并对企业在市场开拓、规避贸易风险、产品开发以及应对贸易保护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建议。

(三)企业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加大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力度

企业应该强化品牌意识,仔细研究品牌的内涵、价值,制定品牌建设的长期战略,做好长期规划,从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市场认同度等方面来认识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创立品牌并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4]同时,应加大研发力度,保证研发费用,积极进行产品的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特色,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也可以考虑收购国际二三流的品牌,既能够迅速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又可以扩大自身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2.内外结合,加速管理升级

要突破家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升级。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平台,鼓励员工创新,发挥专长;其次,可以引入专业的企业ERP管理软件,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日常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再次,应加强企业主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参加培训和进修,转变企业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并留住人才,注重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有效结合,全面提高服装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合力破解“工荒”难题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的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工荒”问题,出现了招工难的局面,熟练技术工人尤为短缺。为破解“工荒”难题,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加强产业链上企业的协同,适当提高产品对外报价和提高劳动工资水平,提升泉州企业对外形象,加大对员工的吸引力;其次,尝试推进纺织服装生产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中西部地区外包,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最后,企业在推进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全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用工数量,解决用工缺口。

4.多层次融资

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政府现行的各种融资便利,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融资、担保机构提供的担保贷款、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专项贷款等。另一方面,泉州纺织服装企业不能只盯着银行,要加强自身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长远规划,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方面同时着手,争取尽可能多的融资机会。可以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符合条件要求的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筹资。[5]

5.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应大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规避欧美经济下行的风险。在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开拓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这些新兴的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到国外设厂,到越南乃至非洲、南美洲投资。此外,随着人工、土地、电力和管理成本不断攀升,泉州企业的成本优势正逐渐消失,泉州纺织服装企业可以考虑将生产基地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比较充足的闽西北地区或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总之,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并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行业协会要有效发挥桥梁作用,企业要积极进行内部创新改造,三方合力、互相支持才能真正提升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保持整个产业的活力,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1]伍长南.福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孙琪.我国纺织服装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宁波为例[J].经济问题,2007,(4):43-47.

[3]浙江轻纺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宁波服装产业新视角——竞争力调查与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韩宇红,黄阿醒,唐永钟.福建省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0-33.

[5]刘素凤,余凤英.新形势下泉州市出口型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2):24-29.

[责任编辑:樊保臣]

F062.9

A

1674-3288(2014)05-0007-04

2014-09-22

余凤英(1980-),女,河南潢川人,黎明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猜你喜欢
泉州集群纺织
泉州
澳洋纺织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