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志如 赵亚新
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同年,江苏省教育厅开全国先河,面向全省所有高校启动首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学科前沿和科研训练的机会,在项目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和组织的教学相长的共同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①张友琴、王萍、朱昌平:《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第18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也极大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实战化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每年组织一次,至今已经七年。笔者参与了历年来江苏警官学院此项项目的申报和日常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有了一点体会和思考。
江苏警官学院从2008年起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申报工作,至今已六年,成功立项196项。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工作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分别制定了《江苏警官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办法(试行)》(苏警院〔2007〕41号文件)、《江苏警官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细则(试行)》(苏警院〔2009〕8号文件)、《江苏警官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警院〔2012〕57号文件)。近年来学院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稳步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全面实施,效果显著。在学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学院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创新效果明显。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了其知识,而且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形成了“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倡导个性化培养,贯彻研究型教学,实践综合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软件开发、实物制作、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形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效果显著。2008年至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共有34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目前,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创新项目中,有的指导教师只是担一个名,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辅导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参与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激励不够。《江苏警官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苏警院〔2012〕57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省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指导项目分别给予每人68课时、34课时、17课时工作量的补贴。但由于本院教师学期工作量考核中超课时的奖励没有明确,同时,参与辅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也没有纳入教师考核的范围,因此难以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为了提高教师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积极性,应该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对指导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按照省级或院级教改项目认定。以学生为第一作者、指导教师为第二作者并以学院名义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等科研成果,全部计入指导教师科研工作量。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一学生有热情,但对科研不知从何下手,大二学生刚开始学专业基础课,每年3-4月份开始申报课题,每年9月份才公布立项名单,课题研究周期均为1年,做课题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而且学院申报的课题以文科调查类居多,需调研走访,由于公安院校的学生平时训练任务较多、较重,学院实行警务化管理,做课题的时间更加紧张,再加上创新项目难度较大,更何况是初次做创新课题,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省级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分别资助5000元、3000元,学院按照1∶1匹配,指导项目省厅不给予资助,由学院资助3000元。但是对于部分信息类、软件类、文科类的项目其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进行调研活动,经费花销较少,而一些制作类、理工类的项目经费花销较大,学院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资助经费全部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平均分配,没有再进行二次分配,从而造成经费配置的不合理,今后将加大制作类、理工类的项目资助力度,适当降低文科类的项目资助力度。
自学院申报以来,项目成果以发表研究论文居多,制作装置类、软件类偏少,申请专利的更是寥寥无几,后续进一步研究的价值不高。
(1)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在学院统筹规划、协调组织下,由教务处牵头,成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评审、验收专家委员会,创建“一体两翼”服务机构,①李焦明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教育学术月刊 》2009年第7期。围绕育人核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着重做好项目的立项评审、季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四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计划的实施做好服务性工作。
(2)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突出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实施,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将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持续学习的能力。
(3)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科研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和鼓励政策,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严谨的科研作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依托学院“数字化校园”,实现项目通知、项目公告、项目管理资源网络化途径发布,提高项目管理效率;通过建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QQ群与每名项目主持人及成员直接交流,快捷有效地了解学生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2)依托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平台,注重项目的过程管理,②付国楷、张晓 :《过程管理在大学生实践创新型实验项目中的作用》,《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8期。同时理性看待项目结题,重在梳理总结。应该扭转忽视过程而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的趋向。
(3)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宣传力度。项目结束后及时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参与项目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对项目进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学院定期举行优秀项目经验交流会,项目实施报告会,分享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同时可以与其他在宁高校联合举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成果展。
(4)多元化助推项目成果转化,实现计划可持续发展。鼓励学生将项目成果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公安部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等竞赛,实现项目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提高。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评价体系的导向,建立一个从实施过程到实施结果都能够得到客观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是最有效推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实践活动的关键。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规范科学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使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及实战化教学中发挥真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