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爱新
(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江西 宜春 336000)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模具类行业企业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品质和数量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如何解决培养具备较强综合实践、综合创新、综合协作和综合服务等“四综能力”目标的模具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是有关职业院校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校内模具类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教学实践研究表明,立足院校,校企合作,政府支持,构建全真性准企业化“模拟工厂”校内模具类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思路创新可以有效破解基于“四综能力”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能有效达成模具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模具类行业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综合创新、综合协作和综合服务等“四综能力”为目标,以校内模具类专业实训室或实训车间改造建设为基础,以项目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线,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以学校自主发展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秉承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理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建成设备条件先进、管理科学规范,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等功能较为完备、特色鲜明的全真性准企业化“模拟工厂”校内模具类实习实训基地。
2、建设思路。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实施”的总方针进行建设统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改革发展思路创新:
(1)以“四综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四综能力导向作用,充分考虑把学校已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模具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全真性准企业化“模拟工厂”实训基地建设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企业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要求,有效开展以“四综能力”为导向的各项综合技术技能训练。
(2)以创新效益为原生动力。实训基地建设应与模具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建立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运行的社会经济效能。
(3)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定位。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相关专业。实训基地各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建设应本着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学校自主投资与企业合作共同出资的原则,不仅要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承接有关技术技能培训认证和行业企业部分生产订单加工需求。
(4)以科学发展为建设理念。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生产性实践教学和社会培训服务能力。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其可持续运行能力设计,按照“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在保证完成学生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体,确保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整体架构。在原有已建成的模具类实习实训室或实训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及模具类专业发展需要,重点规划改造建设以下“模拟工厂”校内模具类实习实训室或实训车间。
(1)CAD设计制图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使用各类CAD软件(如AutoCAD、CAXA、Pro/E、Catia等)进行电脑设计制图、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软件的培训认证等要求。
(2)普通金加工实训车间。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使用包括车、铣、刨、钻、磨等在内的普通金加工实训学习、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工种的培训认证、承接生产订单等需求。
(3)热处理与机械性能检测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正确使用各种热处理设备和工具进行实训学习、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培训认证等要求。
(4)CAD/CAM/CAE一体化编程实训室。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对模具CAD/CAM /CAE软件(如MasterCAM、UG、PowerMill、Catia等)的实训学习、精密模具数控CAD/CAM一体化编程训练以及相关软件的培训认证等工作。
(5)数控与特种加工实训中心。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实操数控机床加工、模具制造特种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工种的培训认证、承接生产订单等需求,保持先进制造技术学习培训的领先水平。
(6)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车间。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顺利地完成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方面的学习、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培训认证、承接生产订单等需求。
(7)模具成型与生产性验证实训车间。主要功能是满足学生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塑料模具成型、试模调试等实训项目和承接部分生产订单需要,并为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认证等工作提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场所。
(8)模具钳工与维修实训车间。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学生完成模具钳工与维修实训学习任务、一体化课程教学训练以及相关培训认证等需求。
(9)模具与制件QC检测实训中心。主要功能是建成能够满足相关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完成学生精密模具零件测量、逆向工程、QC品质检测等实操综合训练。
1、坚持职业“四综能力”培养创新理念,将学生教学实验、实习实训与行业企业生产项目有机结合,“模拟工厂”模具类实训基地建设要以现有实训场所改造建设为基础,经济高效地构建全真性准企业化的模拟工厂环境体系。
2、应充分考虑实训设备设施的技术含金量,既要有相当数量的常规设备,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尽可能与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或适度超前。实训设备设施可以采用仿真设备、仿真加生产科研设备、生产实际设备等组合模式进行优化配置,经济合理,高低搭配。
3、实训基地建设要按模具生产技术大类来群分,把相关大类的模具类专业集中起来,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岗位群进行科学分类设置,可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4、实训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模拟和营造真实的企业工厂环境氛围,有条件的实训室或实训车间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依托工学结合项目接洽部分生产订单,充分提高实训设备设施的实际利用率。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建设要灵活应变,并预留一定发展空间,不要全部占满。当人才需求多的时候可以适时扩充,当人才需求少的时候可以适时递减。
5、实训基地建设要注意有机地融合校园与企业文化精髓,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职业文化。让学生在一种模仿的工厂环境里学习模具类技术技能型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模拟着真实工厂的加工设备、生产流程、生产技术、岗位标准规范、生产管理和生产技能,在专业技能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学生进入模拟工厂车间,如同进入真实企业上岗,要走标准的入岗手续,遵守企业化的规章制度,实行企业化的考勤、例会、日志等,使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对真实的企业生产和管理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产生良好的工作情感体念,实现教、学、做、创合一,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爱岗敬业职业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6、实训基地建设要同步进行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为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向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转型,优化制度环境,鼓励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发挥工学结合项目资源优势,加强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间的合作交流,积极推进模具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7、校企合作共建“模拟工厂”校内模具类实训基地,工学研相结合,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所需投入较大,仅靠学校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方面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如行业企业捐赠、产品样品展示及设备设施试用等),争取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与深度合作,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1、“模拟工厂”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搭建起培养学生“四综能力”的平台,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与行业企业工厂生产技术岗位零距离无缝隙对接起来,更加高效地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2、“模拟工厂”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转换学习岗位角色,培养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提高他们的开拓创新、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元素不断渗入到校园文化之中,便于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职业文化。
3、“模拟工厂”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为一体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撑,使教师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4、“模拟工厂”实训基地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研深度融合,优质资源共享,有利于模具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企业、学校和社会三者利益共赢。
基于“四综能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校内模具类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改革创新,有利于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模具类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为模具类专业学生人生出彩提供人人尽展其才的追梦圆梦舞台,有利于为相关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参考,这些都将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于万7成,王桂莲.以模拟工厂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5期.
[2]吉文林.“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及其理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