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供应链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2014-04-16 17:03:38刘雪梅张兆芬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供应链环节监管

□刘雪梅 张兆芬

食品企业供应链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刘雪梅 张兆芬

食品供应链;市场化;网络化监管;集成化供应链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成为百姓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企业供应链风险与现阶段我国食品供应链环节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食品企业供应链风险规避策略,使之具有实用性,更加符合实际。

一、相关理论分析

1.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后端的售后服务)所组成的整体。食品供应链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供应链,供应链的总体目标要求各环节综合成本最小。

2.供应链风险

供应链风险是指物资经供应链各环节流通至用户,期间产生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过程,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供应链出现供需不平衡而无法正常运行的风险。

3.食品企业供应链风险

食品企业供应链要求供应链的完整性,包括供应链前端的原材料采购和后端的终端消费者退换货,而与其对应的供应链风险多指不确定性突发事件打破了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其整体性受到破坏。

由于食品企业供应链受到突发事件影响,使得其完整性受到破坏,内部与外部的正常生产流程改变,引起产品生产不足或产品滞销,导致终端供需不平衡。文中所指食品供应链风险,既包含突发事件引起的产品供给不足,又包括质量缺失引起的需求减少和产品滞销。

二、问题的表现

1.原材料采购风险

原材料采购是供应链构建的第一环节。采购原材料风险主要从原材料、人为因素和法制完善等环节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原材料以次充好,人员更换致使供应链关系维护被破坏,政府层面规制过低,地域习惯使采购产品改变等。

2.初级产品加工与运输风险

食品企业通过产品加工将原材料制成初级产品,经深度加工、运输等环节传递至消费者。在此期间,产品由于操作不当、运输在途时间过长、人为因素等使产品品质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其风险表现方式为企业员工重复使用油品违规从事生产活动,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使用卫生不达标的生产设备,运输企业专业设备缺失致使中途产品质量未达到储存要求等。

3.终端消费风险

食品企业终端消费风险主要指企业受消费习惯变化、企业标准较低等致使产品质量未达到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风险,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奶粉的国家标准较低,使消费者忠诚度降低等。

三、产生风险的原因

1.企业行为不当

企业行为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源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追求超额利润。规模化、集约化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方面,当企业通过扩大市场份额达到规模化效应后,会进一步通过采购的低成本化,甚至不惜降低产品品质扩大利润。二是企业道德缺失。主要指企业制度约束标准较低、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惩罚机制不明确等,使企业违背道德意愿,致使食品企业供应链遭受损失。企业道德缺失主要问题在于管理人员对污染源处理不当、国家问责机制不完善等。

2.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

消费者习惯变化不仅体现在地域因素带来的消费习惯变化,而且包括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食品企业的标准要求更为严格,消费者对食品状况的掌控更加便捷高效等。

3.分销商角度分析

分销商是保证供应链完整性的重要环节,对产品的高品质传递起到中介作用。分销商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部分分销商通过转接、掉包等手段将过期的食品经过重包装、更改生产日期等手段使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故生产企业在严格把控自身生产标准的同时,更多的应该关注市场中的假货和过期食品。

4.政府行为分析

政府行为不当主要表现在政府制定的惩罚机制不严、对过失行为惩戒力度过轻等,政府行为不足还表现在相应法规不完善。通常情况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国家才会寻求法律的约束,即法律规范往往晚于问题的出现。

5.市场行为分析

市场经济又称自由经济,在这种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引导。现阶段,市场行为并不能保证足够的公平竞争,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迅速的现状,对优质食品原料的需求增长迅速,但供给有限,使得市场上次品鱼目混珠。

四、规避的策略

风险是相对于食品企业供应链非常规运营而言的,它不仅具有危害性大、潜伏期长等特点,更具有可控性不足的特点,因此,对此类风险早预防,及时将隐患控制在萌芽阶段更有战略意义。笔者利用市场经济学原理,结合定性化分析手段,提出系统化的风险规避策略。

1.完善国家法制,促进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

如何构建基于国情、减少行政干预的市场体制,是我国目前需要持续完善的重要任务。法制建设成为平衡政府干预与构建可持续市场体制的重要途径。我国应构建、完善基于宪法角度的法律约束,制定严格审批、生产、责任追究的流程标准,并结合地方经济、文化习俗等特点的制定地方行政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制度。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特别是职业经理人的道德水平建设

进入世贸组织后,跨国企业充分进入中国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国企业加快改制进程,在促进内部法制化进程的同时,更应保证职业经理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完善企业内部流程化改造,明确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中高层的职能负责制,提高中小企业法人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3.制定更加专业化的损货、毁货赔偿标准,严惩物流环节出现的问题

物流环节出现的问题主要由掉包、在途时间过长等因素造成。伴随电子商务的崛起,食品企业逐步认同了电子商务模式,利用传统与网络终端销售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零售渠道需要加强生产企业与相应流通企业的合作,如使用GPS监控货物动态。对于电商模式的零售渠道,严格管理第三方物流合作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对物流企业行为进行规范,如对调包、货损制定更为严格的快递从业规范。

4.完善民间监督机制,适当增加中立的权威性社会检测机构

民间监管机制主要包括对食品添加剂的内容和含量等测试,用更严格的标准对食品企业进行监管。完善的民间监管机制不仅能将企业违规操作行为规避在萌芽阶段,更能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因政府对市场问题的反应过慢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同时,监管机构一定要保证其中立性,杜绝企业与消费者对检测报告和民间监管的影响。因此,政府应更积极地使公民参与到食品企业供应链建设中,在保证其自身知情权的同时,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5.加大网络监管力度,通过网络构造“无缝链接,全方位,动态化”的立体监管网络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将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市场参与者进行动态整合,使企业自觉规范生产、政府监管与消费者及时获知食品信息等动态整合,确保对食品企业的全程监管,形成“无缝衔接”的监管体系,减少由于某一环节风险导致供应链整体瘫痪的概率,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采购、消费终端的网络化更能使企业实时掌控食品企业生产与消费信息,避免供需信息掌控不足导致的风险。

全程监管的思想符合供应链一体化发展理念,通过网络手段向消费者及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使科研院所、高校等检测机构和生产、物流等企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都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

6.深化企业全产业链战略,集成化供应链理念,确保食品企业从源头上追踪产品动态

伴随企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制造高品质的产品成为企业战略的必然选择。因此,从集成化角度分析,在企业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可选择采取参股和控股的方式对产业链进行监控,把在企业内部打造全产业链理念提升至企业战略高度。

源头上监控产品,企业需要借助物联网、二维码和微信等现代技术手段为产品打造身份识别体系,通过扫描二维码和短信等方式对产品实施监控,使其能够实时查找,动态监管食品,高效整合食品源头。

利用现代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造食品企业全产业链,将外部交易转变为内部交易,减少频繁交易、监管不力等带来的风险,进而避免在生产、消费环节由产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将动态化与集成化思想贯穿在食品企业供应链监管的每个环节,可以确保企业核心部门的风险最小化。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10.3963/j.issn.1006-8864.2014.7.029

猜你喜欢
供应链环节监管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2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