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郝巍/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
地质勘探理论原则在地质找矿中的运用浅析
张林 郝巍/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勘查方面的新理论相继出现,高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对此我们应重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利用。本文通过对矿物质的几种成矿理论以及地质勘探在地质采矿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地质勘探;地质找矿;矿物形成;运用
地质勘探就是人类根据生产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地势、地貌以及地下所蕴含的矿物质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地质勘探的项目之一就是矿体地质勘探,矿体地质勘探是根据地质条件找矿开矿。地质找矿是在在勘探过程中寻找具有开发价值的矿床,并通过地质勘探的一些方法探明矿产的质量和数量,并确定开发所需的技术要求。总之,地质勘探可为矿床的开发提供一切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
1.统筹规划,适度超前。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各类规划区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发展与地勘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基础性的先导作用,提前10年-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点,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引导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发展。
3.突出重点,拓宽领域。立足于我国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要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勘查工作,努力创造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宽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创新科技,增强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大力推进成矿理论和地质勘查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化建没,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创新基地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的急剧短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对矿物勘探的理论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随着全球科研成果的累积,现在世界公认的成矿理论主要有:矿床模型理论、矿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论和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等,这些理论成果对准确预测找矿意义重大。
1.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成矿系列的核心是把成矿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研究成矿因素整个时空中的形成规律。它的成矿原理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质时期,矿物的形成往往和当时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关,类别不同但又可以相互产生作用的矿床相结合,就可能在地质构造不同的地带形成多种完全不同的矿种。按层次的不同可以将成矿因素分为:成矿亚系列、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类型等几个序次。这种结构的矿床在一定地质曾长期互相发化合作用,此时采用成矿系列理论,有助于对矿物质的寻找和开采。
2.矿床模型理论。模型理论是指现对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该矿床形成所需的地理、化学和地质等条件。对难以辨别的矿床进行勘探的过程中,可将矿床与一定时期的时间、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矿床识别理论系统。这种理论对找矿的意义在于:它能将地质和矿床建立相关联系,指引勘查人员在找矿时自觉将模型理论和被测矿床之间建立联系,顺利实现勘探任务。
3.矿床分布的重聚性理论。重聚性理论就是矿床的分布往往在某一地域范围内比较集中,这块矿物集中区域也就是成矿区域。它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内,某种或多种矿产资源蕴藏量格外丰富。此矿产地带往往有一套成规模的矿床组合,人们之为“大型矿集区”。世界各地存在很多这种矿化集中区,比如胶东半岛的金矿化集中区,长江中下游的各种稀有金属集中区,中原的煤炭矿化区,撒哈拉沙漠的黄金矿化区等。
4.矿床的带状分布理论。矿床的带状分布指的是不同的矿产类型或矿物质的组成构造,普遍存在于某一空间范围内。根据成矿的规模大小,矿床的带状分布可分为:全球成矿带、区域分带、矿区分带和矿体分带。全球成矿带中最著名的有环太平洋成矿带、喜马拉雅成矿带;区域性成矿带有秦岭地槽褶皱带等。此勘探理论对找矿的指导意义是勘探者通过考虑对矿床或矿体的分带规律,可将找矿区限制在该矿物的成矿地带,避免盲目勘探不必要的耗费。
1.目前利用地质勘探手段找矿的发展趋向就是方法由单一化到多样化,勘探领域由地质学扩展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由于每一种地质单元都是在一定地质作用下产生的,而地质作用同样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对找矿时除了要对地质构造与形成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更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勘探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勘探预测。而仅单纯使用化探或钻探等单一手段进行找矿工作,无疑是不合理的。
2.物化探方式的使用要在遵循成矿区的具体地质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其探测结果必须结合矿产所处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在物化探勘测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探测与地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但是不能脱离成矿区的地质条件,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探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3.将地质勘探领域的技术运用到找矿领域,不可生搬硬套,也不能孤注一掷。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体制革新期,目前国内的开矿工作面临着资金少、投入少、效益低、浪费大等问题。此外,各找矿机构互相分离,没有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高效益找矿体系。对找矿业的整体规划需做到以下几点:控制研究群体的规模,根据需求量进行矿产勘探的合理规划;制定一套系统的勘探体制,合理调整找矿结构和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划定重点勘探区域和矿种,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找矿;找矿不单局限于地理学科,要实行跨学科、多行业综合找矿作业。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探方式运用到地质找矿中来。此外出现了不少关于地质勘探的新技术和新理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将极大地促进采矿业的长足发展。在地质找矿中,除了着重对矿物质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以外,若综合运用各种先进采矿技术,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采矿任务,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耿令乔;尹以文;地质勘查在找矿中的应用叨;科技与企业,2013.02.
[2]郭增昌;浅议承德地区找煤方向及方法[J];河北煤炭,1993.03.
[31刘敏;浅谈在地质找矿中地质勘探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