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敏/山东里彦发电有限公司
浅析我国电力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和对策
孙慧敏/山东里彦发电有限公司
电力是我国生产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关系着我国能源安全并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因此电力企业有必要制定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企业内部架构不合理或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等也会面临采取风险,因此电力企业上至领导下到员工都要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并意识到财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从而有效规避风险,保证企业健康运转。
1.内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中央直属的电力企业以及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较为完善,但是众多的地方性电力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管与控制工作不到位,众多电力企业的资产比较多,内部管理以及财会工作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资产质量,威胁企业的正常运转。一些电力企业的资产主权问题不明确,不良资产长期挂在公司账面上,但是却不能给公司带来收益,这就存在电力企业账面资产与其实际发挥效能的资产存在很大的数量与质量差别。由于电力企业内部与财务管理相关的控制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加大企业财务风险,在进行融资活动时,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除了一些上市公司之外,绝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只能向银行进行融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资金来源受到很大限制,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银行利率由国家控制,这就使得企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的融资活动会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电力企业进行的资本运作通常是指通过上市、并购、托管等形式实现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益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受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影响,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电力企业的资本运作存在诸多弊端,无形中加大了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设置了很大障碍。
2.外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财务风险。电气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不仅来自于企业内部,还来自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然会受到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等的影响,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政策变动、成本因素等都是引起电气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并在电力企业中进行结构重组,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会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这势必会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电力资源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盈利水平等都直接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因此电价政策变动也会大大影响电力企业,并增加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电力是二次能源,成本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火力发电上,煤炭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会给我国电力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并威胁电力企业的财务安全。
1.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电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却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气企业必须要实施精细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树立科学理财观,建立起能够有效实行的财务工作制度,将企业的资金有效安排到每一个环节上,促进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电力企业内部首先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到银行开户,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力度,从源头上控制资金,并严格执行资金的“收支两条线”,减少资金的沉淀与分散,并可以用集中起来的闲置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或者进行对外投资。一些大型的电力企业内部要建设资金市场,整合企业内部资金,对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内部资金调剂。电力企业要实行资金预算管理,根据企业年度生产计划指标等,为所属单位分配计划量,并分配完成计划生产经营任务所需的资金量,各个单位要明确对资金的管理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努力实现资金的精细化管理,减少资金的不必要消耗,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2.拓宽电力企业融资渠道。电力企业进行的融资活动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就必须解决电力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避免企业因为负债过高而面临偿债风险等。电力企业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除了上市公司,一般电力企业只有向银行融资这一种方式,针对这一现象,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规避财务风险。一是通过积极发展股权的多元化,扩大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积极采取金融创新形式,培养机构投资者,避免因为企业资金不足而影响项目的建设;三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总结市场发展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电气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或者灵活运用各种筹资手段,降低筹资成本和财务费用,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电气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企业内部结构控制不完善,财会管理等相关工作不到位等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电力企业需要运用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努力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气企业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财会管理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促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实现,并最终实现现代化管理,提升财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4.出台市场化政策,鼓励行业内部竞争。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生存发展等长期以来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缺乏竞争,这种非竞争状态会弱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电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反应能力,而西方国家的电力行业则是竞争性行业,政府扶持却不主导。我国出台市场化政策,可以在宏观上改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在理论上提高电力能源的产量,并降低电价。在市场化政策下,电力行业间会不断竞争,促使企业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管理方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促使电力企业将融资目标放在市场化方向上,利用银行借贷、商业信誉、公司债券等方式解决企业的短期融资问题,规避单一融资方式所造成的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
[1]高艳.小议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2]王合喜,中国电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其优化措施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8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