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视角探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

2014-04-16 13:26张晶晶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传统功能文化

张晶晶

(安徽工程大学思政部,安徽芜湖241000)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随着世界交往的扩大加深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蕴含的价值和功能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习近平在“五四”讲话中提到:“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狄德罗说:“人们谈论的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的很少的东西。”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在过去的一个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周秦至清中叶这三千多年历史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也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指从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指植根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的稳态的东西,但又有动态的东西包含于其中,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过程,渗入了各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侧重,但也有其不足。

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晚清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继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具体来说,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内容,有观念文化,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说;有历史文物,如器物、艺术品、建筑、陵墓、服饰等;有社会制度,如税收制度、服役制度、选拔制度等;有古代书籍以及相关的文学、医药养生学、史学、农学、天文历法等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传统文化的痕迹。在龚鹏程看来,传统文化就是“儿时街坊邻里的揖让进退、闲话桑麻,是生活里具体存在着的体验,人人悲喜愉泣,俯仰于斯,谁也很难说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我’,传统并不是‘我’之外的一个东西”[2]9。他认为,传统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活。

二、传统文化的功能

文化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整合功能、导向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等,对人们社会生活和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加强政治领导、推动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增强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养、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思想认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观念导向功能

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对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对“礼”的重视和自身修养的提升,“吾日三省吾身”等对世界观的树立有积极作用。第二,对人生观的影响。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观教育思想,注重荣辱观、道德观、苦乐观的教育,“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宽厚爱人,推己及人”。注重诚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交往的基本准则,关爱他人,厚德载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正是对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肯定。第三,对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中关于积极进取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精神,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子民。传统文化强调社会本位,重义轻利,注重培养优秀人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国家利益、集体主义和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避免个人利己主义的倾向。

(二)道德修养塑造功能

儒家思想和经典中关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的理论著作非常丰富。孔子的思想以“仁”为主,还提出孝、悌、忠、恕、宽、信、让等道德规范,“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荀子则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认为礼法并重,二者相辅相成,在他看来,礼不仅仅是道德规范,它本身就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即礼就是广义的法。《大学》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诚意、正心、修身”就是要实现自身不自欺,不欺人,诚意从内心所发,端正自我态度,使自身逐渐完善。《中庸》要求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时,都要有节制、有分寸,做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为已甚,不走极端,反对过激,适可而止,说话做事要留有余地。这些思想精华都对现代社会存在着的诟病有教育功能,是一剂治疗现代顽症的良药,对于培养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规范有重要的作用。

(三)政治素养培养功能

一方面,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关乎国家命运的情怀,东林党对联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蕴含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心表露无疑,岳飞精忠报国的赤子之心,都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今我们更应该心怀祖国,担当重任,培养高度的政治素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儒家学派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绵延两千多年,其根深蒂固的“仁政”理念正是由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率先提出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到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派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绵延两千多年。而今十八大顺利召开,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强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而不同的行政协调观,强调以德治国的方针政策,都或多或少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和思想。

(四)促进经济发展功能

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是民族的精髓,是国家的灵魂,是先进的价值观和规范,不仅影响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历代君主和统治者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封建统治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进行的各项工程,不少在当今世界都是前无古人的杰作和传奇。蜿蜒的万里长城、都江堰、赵州桥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从国家各个方面出发,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统治的稳定。而今传统文化各种研究机构相应而生,各家学派的思想和经典广为流传,文化产业蒸蒸日上,《老子》一书已有30多种外国译本,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如今建设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民族品牌。

(五)学习教育引领功能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唯一形式,开创了私塾教学的模式,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观点,并指出要因材施教,这些对于当今教育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现在学生们课本中古文篇目和诗词歌赋的学习,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弘扬。在诸经典中,《礼记·大学》可谓一语道出教育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大学”的规律、宗旨就在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持之以恒。《大学》开篇确立了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后人称之为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还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也即八个步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关键,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才能推己及人,达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的最高目标。《中庸》则重点阐述了学习的过程,分为“由知到行”的五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告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广博地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从中发现问题,认真的思考,辨明事物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以达到知的目的,但学习不能从此中止,要转入行的阶段,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三、结语

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绵延至今,不仅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不仅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也发挥着育人启人的功能。习近平指出,这些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社会弊病屡见不鲜,人们思想观念的混杂和深受外国文化的侵蚀,日益凸显出传统文化作为中华古典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功能作用。弘扬传统文化,强化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郭爱荣.从文化功能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J].钦州学院学报,2013(11):89-92.

[4]何星亮.文化功能及其变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5):33-41.

猜你喜欢
传统功能文化
也谈诗的“功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