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理论自信,推进学术期刊创新
——“学术期刊创新与理论自信”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2014-04-16 13:26:29史拴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10004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学报学术期刊

史拴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10004

坚持理论自信,推进学术期刊创新
——“学术期刊创新与理论自信”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史拴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10004

2014年5月31日,由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学术期刊创新与理论自信”高层论坛在南京举行,中宣部出版局、全国社科规划办、《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和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领导以及《社会学研究》、《新华文摘》、《清华大学学报》、《学海》、《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多家杂志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汪兴国,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朱剑分别主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致辞,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琪、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双传学代表有关部门先后发言,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作主旨发言。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理论自信与学术期刊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在致辞中指出,人文学术期刊是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阵地,须与时俱进,引领思潮。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向互动,执政科学化水平才能提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界对此负有重任,应当积极开展创新性工作。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表示,提升我国学术期刊水平,对促进我国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传播与交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学术期刊应增强学术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推出学术新观点,创造学术新思想,开辟理论新境界;须正确把握办刊方向,不断探索科学的办刊规律,在实践创新中扎根中国大地,创建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品牌。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琪指出,学术期刊是体现国家科教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应严格出版资质和要求,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提高学术出版质量,构建学术期刊发展的长效机制。获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提名奖的《江苏社会科学》和《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论前沿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研究,不仅扩大了江苏社科类杂志在全国社科界的学术影响力,更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和中国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双传学认为,学术期刊应当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动自身发展进步,进而提升学界乃至全民族的理论自觉自信,担当起“学术创新”和“理论自信”“引路人”的责任。热点问题争鸣是学术创新的助推力,推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理论自信的重要体现;研究的空白是学术创新的增长点,不断推进学术研究重大突破,让理论自信更有底气;话语体系变革是学术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期刊有责任以高度的理论自信推动学术话语体系、政治话语体系和大众话语体系相融相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在题为《理论自信的理由和路径——从另一种角度看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创新》的主旨发言中指出,自信的前提是真信。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不断前进的法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在于其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能够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当前,人类不断异化,社会生活愈发“商品化”,贪婪、充满攻击性、享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日益严重,我们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逐渐失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富有成果的讨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积淀,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理论探讨和理论创新。

二、如何进行学术期刊创新

结合《江苏社会科学》和《南京大学学报》的办刊实际,专家学者对如何进行学术期刊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1.坚持学术创新。《新华文摘》杂志社原总编张耀铭认为,学术创新对学术期刊创新非常重要。引领学术潮流,要有前瞻意识,高屋建瓴,同时又要贴近中国的经验和中国的现实。学术创新对刊物的主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编必须要有全球意识、开放的视野和人文素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张翼指出,学术创新,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需要有一个新的概念,要论述清楚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概念上升为理论,把理论推广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第二,学术创新需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如果方法错误,结论正确,那也称不上合格的学术成果;第三,一篇学术论文如果没有新概念,新方法,至少也需要有新的调查数据,这样才称得上起码的创新。第四,学术界已经发表过的一些重大论断,如果被推翻,或者有依据地指出此论断存在的缺陷,也可以称为学术创新。

2.编辑工作创新。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原主编龙协涛认为,期刊编辑不应该是收获型编辑,而是应该成为播种型编辑,要有前瞻性,出思想,出点子,要邀请作者,要引导作者。张翼研究员指出,学术期刊编辑部需要用制度来保障期刊创新。首先是在制度上想办法把作者、编辑和读者稳定住,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阵地,才能扩大学术刊物的影响力;其次是自律,期刊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不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后,严格约束某一群体发表文章的数量,我们的阵地是为整个学术共同体来发出声音的,不是为某一个小群体来发出声音的。

3.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学报》主编仲伟民指出,“中国特色”这个词汇不能掩盖学术期刊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在现有体制下,目前期刊的格局是不合理的,这种不合理不仅表现在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的问题上,还体现在目前学术期刊的现行运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大量综合性期刊的存在,会引发其生存问题,借助互联网,综合性期刊可能得到再生和飞跃。期刊创新,在网络化、数字化方面大有可为,比如数字化期刊平台。

4.本土化学术体系的构建。《光明日报》理论部副主任薄洁萍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文学科,包括文史哲;另一部分是社会科学,包括法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这些学科都是从西方学习而来,面临着本土化和中国化问题。中国社科研究在国际上缺少话语权,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从“五四”以来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一整套知识体系是以西方的概念和方法所构建的,从目前来看并不具有普适性。很多文章看起来很时髦,引用国际模型,但是没有思想。所以我们要摒弃拿来主义的想法,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原主编高瑞泉认为,现在的期刊创新还存在一个“返本”和“开新”的问题,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本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要兼容并蓄的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同时,中国的文化要有吸引力,需要有较强的解释力,不能自话自说。《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金晓瑜指出,作为学术期刊,应该为构建关于中国、中国人行为描述的“宏大叙事”或“理论体系”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概念、范式乃至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转型,注重中国问题与学术本土化,使中国人文社科的话语权回到中国人文社科界的手中。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处主任李朝晖,《学海》主编胡传胜,《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蔡道通、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处长刘海泉等先后发言并指出,学术期刊应敬畏学术、尊重学者、服务学术界,引导学者积极面向中国国情和重大现实需求做学问,讲“真话”,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发现新材料、新数据、新角度,支持公平学术探讨,匡正学风,以学术创新实现学术期刊内容创新,以数字化实现学术期刊办刊形式创新,通过理论创新进一步增强和坚定理论自信。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学报学术期刊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