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2014-05-06 07:56:51黄永春王祖丽郑江淮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企业家资本

黄永春 王祖丽 郑江淮

新兴产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黄永春 王祖丽 郑江淮

本文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借助文献推导和描述性统计提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方法验证了新兴产业企业家在企业技术赶超中的作用,指出企业家人力资本将影响企业创新机会的把握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赶超。企业家作为企业与社会网络的关键结点,若企业家能借助社会网络汲取技术社会资本、商业社会资本和制度社会资本,并配置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促进企业的技术赶超。

新兴产业 企业家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技术赶超

一、引言

企业家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协调与创新,能促进企业的成长(魏江等,2003)。近几年,柯达公司申请破产,摩托罗拉被收购,诺基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索尼、松下、东芝等日本家电巨头陷入全面亏损,不复当年辉煌。这些商业巨人拥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制度优势,为何会对市场和技术做出误判。除了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外,其原因可归结为企业缺少能把握创新机会和推进企业协同创新的企业家,以致企业缺失新兴技术成果。相反,苹果、脸谱等企业由于企业家善于推动和协调技术创新,使企业新产品不断呈现,从而驱动企业的崛起和发展。由此可知,新兴产业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创新管理能力等内在特殊性人力资本对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赶超至关重要。

然而,处于成长期的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不仅面临政策环境滞后不利和商业化配套匮乏等困境,而且也面临先发国家企业的技术狙击和市场压制(黄永春,2013)。因此仅靠企业家的个人才能和企业内部资源难以实现技术跨越,亟需从外部社会网络获取技术赶超资源。我国部分新兴产业的企业家由于善于撬动外部社会资本,从而保障和加速了新兴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进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赶超。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兴产业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赶超的作用,并探讨新兴产业企业家实施企业技术赶超所需的社会资本。

本文基于昆山调研数据的描述统计和计量研究,指出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是个人前期教育、经验、技能投资的凝结,其将影响企业家创新机会的把握和创新管理能力,并将影响企业的技术赶超。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政府等外部社会网络掌握公共创新资源的支配权。倘若新兴产业的企业家善于利用社会网络中的技术社会资本、商业社会资本以及制度社会资本,将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赶超资源,化解企业的技术赶超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赶超绩效。

二、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与研究假设

为凝练出新兴产业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化特征,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理论分析,并结合昆山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数据的统计分析,推导出研究假设。本文数据源于昆山市政府和南京大学昆山现代化研究院于2011年3-5月进行的昆山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共收回628份有效问卷,样本既包括传统制造业,如纺织(82个)、化学纤维(51个)、造纸(34个)、橡胶(48个)、金属制品(55个)等;也包括新兴产业,如新能源(26个)、新材料(45个)、生物医药(34个)、电子信息(167个)、高端装备制造业(43个)、电动汽车(43个)等。

1.新兴技术的演化需要企业家撬动社会资本的融入

企业家是创新管理的推动者和协调者,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善于把握新兴技术的商机,并能推动新兴技术的革命和商业化。正如熊彼特(1997)所述,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地创新组合带来了经济增长。通常,高素质的企业家更能敏锐地洞察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善于获取和利用外部的技术资源(高展军;江旭,2011),更善于发掘和利用企业的未吸收冗余(李妹,高山行;2013),并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动态管理能力(刘烨等,2013),这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赶超。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创新”作用超过单纯的技术创新(张小蒂,2008),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要素重构。

当然,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赶超不仅依赖于企业家的人力资本,而且需要企业家撬动外部社会资本,以弥补内部资源的缺陷。新兴产业的形成遵循“新技术研发-新市场开拓-新兴产业形成”的演化过程(苏津津,2010),并且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社会资本嵌入。依据网络资源视角,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包括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制度社会资本和商业社会资本(耿新等;2010)。见图1所示。

图1 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撬动、配置与企业新兴技术的演化

企业家社会资本反映了企业家在社会网络中的“可涉取资源”,即企业家通过其社会网络所能调动的资源。尤其在中国特有的体制转型和要素禀赋结构情形下,作为创新要素支配者的企业家,其社会关系网络所积累的社会资本将影响企业的技术赶超。

2.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企业家人力资本是个人前期教育、经验、技能投资的凝结,是附着在企业家身上内生化知识存量的总和,而这些因素又与企业家教育背景、任职经历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从教育程度、海外经历、企业工作经历和科研院所工作经历四方面分析新兴产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特征:

首先,学历水平反映了企业家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即对新异、复杂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通常,企业家学历越高表明其学识和修养越好,越有助于企业成长。陈传明、孙俊华(2008)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的受教育程度与企业战略革新和技术变革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高学历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和决策能力较强,并且具有更广阔的社会网络规模和高层次网络成员等优势,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支持。

其次,具有海外经验的企业家对国际前沿技术较熟悉,也较注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且倾向于国际科技合作,因此能有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再次,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企业家,应对创新复杂问题的管理能力较强。通常,在多个企事业单位任职过的企业家,其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更大,能通过关系网络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的实施谋取更多的网络资源。

由此可见,企业家的教育背景、海外经历、任职经历等个人特质将影响企业识别高潜力和技术密集的创业机会,有助于企业家借助社会网络整合社会创新资源(叶伟巍等,2012),因而有利于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赶超。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新兴产业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正相关。

3.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企业的技术赶超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且需要技术社会资本、制度社会资本和商业社会资本等社会资本的融入,以弥补企业资源的内生缺陷。

(1)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企业家的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家乃至企业重要的信息通道,它不仅可为企业家提供非正式的私人信息,也可使企业家通过技术交流研讨、技术产品展示等社会网络获得前瞻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王霄、胡军,2005)。尤其在开放创新时代,企业家与科研院所间建立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企业进行宽泛的外部搜索(Teece,2007),从而易获得外部技术专家有关创新概念、工艺架构、法律和担保等高端领域的服务支持。与此同时,高校、科研院所等作为新兴技术和专家的集聚中心,能为企业提供大量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种子”和市场机会(张晗等,2008)。统计表明,新兴产业企业家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27.2%)、引进技术人员(6.2%)、购买国内专利(2.5%)、购买国外专利(3.1%)的意识和频率较高。值得说明的是,传统产业企业家更侧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创新,这可能是由于传统产业的技术较成熟,由此传统产业的企业家更倾向于实施技术联盟。上述研究表明,新兴产业企业家在技术赶超过程中,更倾向于借助外部的技术网络。因为,企业家与这些社会网络成员的互动,可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更前沿的新技术(王龙伟等,2006),有助于企业化解技术风险,缓解企业内部技术资源的约束,突破企业的技术赶超瓶颈,并提高企业赶超效率。由此可见,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更倾向于借助外部的技术社会资本,并且能凭借创新的洞察力和识别力从外部技术网络汲取更多的技术资源,从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故而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新兴产业企业家的技术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正相关。

(2)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企业家与商业网络成员的关系及其中所蕴含的商业社会资本,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获取互补知识和资源,从而能帮助企业家做出正确的技术赶超策略(Slater&Narver,1994)。例如,企业家与供应商及时有效沟通技术路线图、技术规划、新产品研发进展等信息,可使供应商尽早介入新产品开发过程,从而协助企业发现新产品研发中的潜在问题,减少新产品研发的时间与成本(Ragatz et al.,1997)。其次,尚若企业家强化与下游企业知识与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企业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开发出新产品。统计表明,新兴产业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吸引上游企业参与本企业研发、获得上游企业融资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4.5%、13.2%,而传统产业企业家的比例仅为7.6%和6.9%;与此同时,新兴产业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吸引下游参与本企业研发、获得下游融资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0.5%、6.6%,而传统产业企业家的比例仅为8.8%、6.1%。Morgan和Hunt(1994)从关系营销角度的研究也发现,企业家与合作伙伴间的信任与承诺关系有助于各方为深化合作进行互补性投资,有利于企业家从长期利益出发考虑彼此关系,并放弃机会主义倾向以降低更换合作对象的概率,从而使现有合作更为顺利。这说明,新兴产业的企业家更倾向于也更能够协调商业网络的创新资源,而商业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将利于企业的技术追赶。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新兴产业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正相关。

(3)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

对处于经济转轨背景下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能帮助企业汲取所需的政策扶持、创新资源和信息,从而能降低企业因市场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Acquaah,2007)。首先,企业家与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助于企业家及时获悉宏观调控措施与产业技术导向,从而调整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开发方向(杨鹏鹏等,2005);有助于企业新产品及时得到审批而较快地进入市场;有助于增加政府的了解和信任,赢得政府采购;并且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资助,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声誉。统计表明,与传统产业相比,新兴产业企业家在技术赶超过程中较多地获得人才引进支持(27.6%)、研发投入资助(24.1%)、科技园孵化服务(9.2%)、科研攻关项目资助(25.1%)等。然而,传统产业企业家较多地得到土地优惠(16.0%)、政府采购(4.9%)等政策支撑。这主要由是于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特征,亟需政府帮助企业家降低技术赶超的不确定性和投资的风险性,并且新兴产业的企业家能凭借新技术的高收益和高辐射效应获得政府扶持。

与此同时,企业家与银行等融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提高融资的便利性与融资的额度,从而不仅能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且能加快企业新兴技术的商业化。统计表明,新兴产业企业家创业时股东较分散,来自于共同创业者(67%)、政府资助(15%)、风险投资(3.1%)、技术人员(16.3%)和其他企业(12.4%)的比例较高;而传统产业企业家创业时的股东则较集中,且来自于亲戚家人(36.3%)和银行贷款(26.8%)的比例较高。这说明,新兴产业企业家可凭借新兴技术的高收益等特征获得多渠道的资金支持。Chakravarty和Scott(1999)等人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企业家与银行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向外界传递企业家信誉与新兴技术盈利性等信息;并且这种“宣告效应”可帮助企业家赢得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致力于新兴技术的开发。由此本文提出假设4。

假设4:新兴产业企业家的制度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正相关。

由上分析可知,企业家社会网络中高速流动的知识与持续累积的创新资源是企业实施技术赶超的重要支撑。企业家嵌入社会网络可以及时把握技术机会,可以从政府、银行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得财务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创新资源的支撑,并能从客户、供应商等社会网络主体了解客户需求,还可通过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取得协同效应,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赶超绩效。

三、计量检验

本文的实证数据来源于昆山市政府和南京大学昆山现代化研究院于2011年实施的《昆山产业转型与升级调查问卷》。该调研问卷由南京大学课题组负责问卷的设计和统计分析,由昆山市政府负责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本文基于上述描述性分析和研究假设,进一步借助SPSS的Binary Logistic方法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并进行理论研讨。在计量分析与理论研讨过程中,本文通过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比较分析,旨在深入揭示新兴产业企业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赶超的作用机制。

1.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计量检验

teachleadi=β1graduatei+β2foreigni+β3U&Ii+β3poinei+νi

其中teachleadi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领先,i=1代表是,i=0代表否。同理,graduatei表示企业家是否研究生,foreigni表示企业家是否有海外学历或生活背景,U&Ii表示企业家创业前是否在科研院所工作过,poinei表示企业家是否有创业经历。计量结果见表1所示。

表1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计量结果

计量结果表明,高学历、具有海外工作和学习背景的企业家对企业的技术赶超效果更明显。因为企业家的学历越高,越具有较高的学习意愿和能力,从而对企业技术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于东平等,2012)。并且高学历的企业家社会交往参与度也较高,交往对象的层次也越高,从而越能从外部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这将有助于企业的技术赶超。其次,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企业家,其企业技术赶超效应也较显著。这主要是由于具有海外背景的企业家拥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能把国外先进技术移植国内,并进行应用创新。与此同时,在科研院所工作过的企业家对企业的技术赶超也具有正效应。这主要是因为在科研院所工作过的企业家能把脉该领域最新趋势,并能将所学技能和知识应用到企业技术赶超实践中,从而有效规避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此外,具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对企业的技术赶超也具有显著正效应。值得说明的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更高,因此要求企业家敏锐地识别创新机会,并推动新兴技术的市场化。因此企业家的高学历、海外学习经历、科研院所工作经历以及创业经历等人力资本特征对企业技术赶超的作用更明显。

2.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计量检验

(1)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的计量检验

teachleadi=β1coopwithei+β2coopwithuii+β3technicisti+β4prpatenti+β5plpatenti+νi

其中teachleadi反映企业技术水平是否领先,i=1代表是,i=0代表否。同理,coopwithe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与其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coopwithui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开展过产学研合作;technicist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引进过关键技术人员; pfpatent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购买过国外专利;plpatent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购买过国内专利。计量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家技术社会资本的计量结果

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开展协作创新、借助产学研合作创新、引进关键技术人员、购买国内外专利对企业技术赶超具有显著正效应。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家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创新能形成协同效应,解决共性技术问题,并形成技术标准乃至垄断市场;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有助于企业获得最新的创新资源,并解决技术赶超瓶颈;而企业家引进关键技术人员和购买国内外专利,则有利于企业减少技术赶超时间和成本,从而有助于企业的技术跨越。

(2)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的计量检验

teachleadi=β1uppartiR&Di+β2upfinanciali+β3downpatiR&Di+β4downfinanciali+νi

其中teachleadi反映企业技术水平是否领先,i=1代表是,i=0代表否。同理,uppartiR&D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上游企业是否参与本企业研发;upfinancial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过上游企业的融资服务;downpatiR&D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下游企业是否参与本企业的研发;downfinanciali表示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下游企业的融资服务。计量结果见表3。

表3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家商业社会资本的计量结果

企业技术的商业化需要商业生态网络的支撑,需要与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形成协同创新关系。计量结果表明,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上下游企业参与本企业研发,以及企业家获得上下游融资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新兴产业企业的技术赶超。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家在实施技术赶超的过程中,若上游参与本企业研发更能确保上游提供的原料和部件符合本企业的需求,而下游参与本企业研发不仅能将市场需求反馈给本企业,而且能和本企业协同地将市场需求准确地物化为新技术产品,从而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风险更高、市场不确定性更强,因此更需要企业家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联盟关系,以化解技术赶超风险,避免原料难以采购,规避研发与市场脱节,从而加快新兴技术的市场化。此外,相对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企业家能凭借新兴技术的高投资回报、高附加值等特征赢得上下游客户的融资帮助,因此新兴产业企业家的融资效应更明显。

(3)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的计量检验

①政策扶持

teachleadi=β1personi+β2taxi+β3landi+β4R&Daidi+β5S&TParki+β6publicpi+β7tecproji+β8govenpi+νi

其中teachleadi反映企业技术水平是否领先,i=1代表是,i=0代表否。同理,person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人才引进支持;tax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税收优惠;land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土地优惠;R&Daid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研发资助;S&TPark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享受过科技园孵化服务;publicp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公共研发平台服务;techproj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科技项目支持;governpi表示企业家实施技术赶超过程中,是否获得政府采购扶持。计量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家政策社会资本的计量结果

计量研究表明,新兴产业企业家与政府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不仅能获得人才引进支持、研发资助、科技园孵化服务、公共研发平台等优惠政策,从而有利于企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且能赢得政府采购,从而帮助企业赢得市场的认可和信任,进而较快地实现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对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很强,诸如在项目审批、招标、监管等活动中政府的决定将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

②融资网络

teachleadi=β1jointlyfi+β2relai+β3bankloani+β4governi+β5venturei+β6otheresi+β7technicisti+νi

其中teachleadi反映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领先,i=1代表是,i=0代表否。同理,jointlyf表示企业家的共同创始人是否出资,rela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的亲戚或家人有无出资;bankloan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是否得到银行贷款;govern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是否获得政府资助;venture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是否获得风险投资;othere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其他企业是否入股;technicist表示企业家创业过程中,本企业科技人员是否入股。计量结果见表5所示。

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帮助企业家获得新技能和新知识,也可以为企业家提供信息和资金。计量结果表明,企业家拥有良好的社会网络,更利于企业获得社会融资,从而更利于企业的技术追赶。相对而言,新兴产业的高技术特质更易于企业家获得共同创业者投资、政府资助、风险投资,以及其他企业和本企业技术人员的投融资。然而,共同创业者、企业技术人员、以及风险投资对新兴技术有更准确的风险认知和更乐观的市场预期,且政府更看重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前景。

表5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企业家融资社会资本的计量结果

四、结果讨论与政策启示

1.结果讨论

(1)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

科技创新是新兴产业产生的动力源,是新兴产业发展的资本,而这种动力源和资本的载体是“人”,即人是将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的行为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家的知识吸收、技术获取应用能力决定了企业动力源和创新能力。本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丰富创业实践的企业家能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提升企业的技术势力和市场势力,进而实现技术追赶。首先,具有海外教育和生活背景的企业家能最早地嗅得商机,从而把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并实现产业化,带动行业的发展。其次,具有科研院所工作经历的企业家更善于把握创新机会,也更注重技术赶超,通常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推进技术创新的流程整合与再造。第三,具有创业实践经历的企业家更善于驾驭宏观经济周期,尤其注重在经济周期处于低谷时期积极进行技术寻求型与市场拓展型的创新策略,提升研发成果的时效性,扩大市场规模。由此可见,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其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从而能帮助企业实现技术赶超。

(2)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作用

新兴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相联系,需要企业家借助社会网络系统撬动社会资本,以为新兴技术的演化提供资源基础。企业家作为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键结点,能为企业新兴技术的赶超获取政府行政资源。首先,企业家的纵向关系网络表现为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组织等权利机构的联系,能帮助企业获取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从而更利于企业的技术赶超。尤其在转型时期的我国,企业家与政府建立的政治关系网是影响企业赶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仍然掌控较多的资源,而资源配置又较多地取决于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其次,企业家的横向关系网络规模和强度体现了企业家调动产业链资源的能力。若企业家能通过横向社会网络获取互补资产,必将有效抵御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通常,企业家的横向关系网络越广,获得的有效信息也越多,因而越能把握先机。诸如,企业家与合作伙伴保持良好关系,能促进战略合作;与竞争对手保持好关系,可以避免恶性竞争,并及时了解对方的动态;与上下游企业保持良好关系,可以获得稳定的进货渠道和销售渠道(边燕杰,丘海雄,2000)。由此可见,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和强度体现了企业家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构成了企业家的社会资本。

2.政策启示

我国不仅应引进和培养卓越的企业家,而且应为企业家的技术赶超营造良好的社会网络,以便于企业家在技术赶超过程中撬动外部社会资本。

(1)强化引智回国的力度

长期以来,中国产业发展依赖外国资本、技术乃至市场,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取得成功,但也在防范中国的技术赶超。然而,与FDI可能存在的“挤出”和“替代”效应相比,海归人才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少人还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是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并且“引智”不但不会“挤出”本国人才,反而能带动周边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此外,“引智”明显优于“引资”,因为海外归国人员不仅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对本国情况比较熟悉,能更好地适应国情(罗思平等,2012),对企业引入先进技术和实现企业国际化经营均有裨益。因此,我国应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促进先进国际技术的转移。诸如,在众多人才计划、优惠政策中,应重点向民营企业特别是投身新兴技术创业的海外优秀人才给予政策倾斜。

(2)构建企业家培养机制

企业家利用社会关系能弥补企业资源、信息和经验的不足,增加外部合作者加盟企业合作的意愿,从而有利于企业的技术赶超。因此,政府应完善企业家培养与激励机制,既要引进技术创业型企业家,也要着力完善企业家的培养机制。首先,企业家职业的性质要求其承担很高的经济风险,而高风险应当得到高回报。国外普遍采用年薪制,并伴随股票期权。我国目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还不能大范围采用该类薪酬模式,但可以建立薪酬水平的参考标准,构建合理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其次,企业家的社会关系网络展现了自主创新的结构能力,该网络中所蕴涵和流动的信息、资源等能促进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因此,政府应构建企业家沟通平台,举办企业家高层管理论坛,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再次,可以为新兴产业的创业企业家聘请创业导师,指导其技术赶超。此外,可以组织企业家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学习。

(3)推进企业间互补合作

企业家的横向关系网络能帮助企业在产业链内建立利益共同体,从而在原材料供给、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等环节构筑严密的竞争壁垒,有利于推进和保护企业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家与NVC上下游企业实施合作创新,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立法支持,即通过新立或修订法律法规等手段,支持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其二,经费支持,即政府出资引导多个创新主体的协作研究。其三,建立信息支持平台和网络组织,促成联盟实体间的知识流动。其四,应建立共性技术的研发平台,并鼓励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

核心技术缺乏仍然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短腿。因此,应促进官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引导科研院所参与新兴技术研发的积极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与本地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弥补企业创新资源与能力的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制度支持,以引导产学研开展务实的创新协作。其次,应推动官产学研技术合作模式的创新,促进协作体系切实进行协同攻关,而非流于表面形式。诸如,可通过项目招标方式,引导产学研协作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院所为支撑的技术联盟。再次,应完善产学研联盟的利益分享机制和合作绩效的考评奖励机制,防范联盟的瓦解和短视效应。最后,政府应引导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创业教育的实训孵化平台,以促进高校创新成果的转化。

(5)完善技术创业的风投机制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重心出现后移现象,即对种子期和起步期的投资占比低。因此,应引导风险投资更多地关注处于初创期、孵化期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多地聚焦那些潜在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创业项目。其次,政府应出资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并大力支持天使投资人、境内外知名的创业投资机构聚集式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信用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小额贷款等。再次,应借鉴国外风险投资行业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强风险投资行业规范,完善促进创业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与监管体系。此外,政府可以搭建创业投资机构和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

[1]魏江、陈志辉、周江华:《基于知识观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系统研究》,〔北京〕《科学学研究》2003年第12期。

[2]黄永春、郑江淮、杨以文等:《中国“去工业化”与美国“再工业化”冲突之谜的解析》,〔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

[3]项国鹏、李武杰、肖建忠:《转型经济中的企业家制度能力:中国企业家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北京〕《管理世界》2009年第11期。

[4]〔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高展军、江旭:《企业家导向对企业间知识获取的影响研究》,〔北京〕《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2期。

[6]李妹、高山行:《企业家导向、未吸收冗余与自主创新关系研究》,〔北京〕《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11期。

[7]刘烨、孙凡云、惠士友、张鹏:《企业家资源、动态能力和企业创业期的绩效》,〔北京〕《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8]张小蒂、贾钰哲:《全球化中基于企业家创新的市场势力构建研究》,〔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2期。

[9]刘剑雄:《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中国私营企业制度选择和创新》,〔北京〕《管理世界》2008年第6期。

[10]耿新、张体勤:《企业家社会资本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北京〕《管理世界》2010年第6期。

[11]Acquaah,M.,2007,“Managerial Social Capital,Strategic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an Emerging E conom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8(12),pp.1235-1255.

[12]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北京〕《管理世界》2008年第5期。

[13]王霄、胡军:《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北京〕《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14]Teece,D.J.,2007,“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8(13),pp.1319-1350.

[15]张晗、徐二明:《社会资本对中国企业创新知识转化的影响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S2期。

[16]王龙伟、李垣、刘益:《信息交流、组织能力与产品创新的关系研究》,〔北京〕《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年第4期。

[17]Landry,R.,Amara,N.&Lamari,M.,2002,“Does Social Capital Determine Innovation?To what Extent?”,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69(7),pp.681-701.

[18]Slater,S.F.&Narver,J.C.,2000,“The Positive Effect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A BalancedReplication”,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48(1),pp.69-73.

[19]Ragatz,G.L.,Handheld,R.B.&Scannell,T.V.,1997,“Success Factors for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New Product De velopment”,Journal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4(3),pp.190-202.

[20]Morgan,R.M.&Hunt,S.D.,1994,“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58(July),pp.20-38.

[21]杨鹏鹏、万迪昉、王廷丽:《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西安〕《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第4期。

[22]Chakravarty,S.&Scott,J.S.,1999,“Relationships and Rationing in Consumer Loans”,The Journal of Business, 72(4),pp.523-544.

[23]于东平、段万春:《区域软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中小企业绩效》,〔北京〕《科研管理》2012年第12期。

[24]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25]罗思平、于永达:《技术转移、“海归”与企业技术创新》,〔北京〕《管理世界》2012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天则〕

黄永春,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 210093

王祖丽,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210098

郑江淮,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21009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GL008)、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2013T60512)、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2012M520055)、教育部社科基金(11YJC630073)、教育部社科基金(11YJC790150)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企业家资本
资本策局变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2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第一资本观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VR 资本之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06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商事法论集(2015年2期)2015-06-27 01:18:54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