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艺全手工与半手工

2014-04-16 06:22李锡凤
江苏陶瓷 2014年6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手工

李锡凤

(宜兴 214221)

千年陶都,五百年紫艺芳华,宜兴制陶业经久不衰,紫砂陶由日用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茶客茶人的雅器,紫砂壶艺心口相传,紫砂壶创作技法传承至今,面对电器及现代机床等工具的出现,紫砂壶爱好者围绕着全手工和半手工的问题探讨已久。

1 从供春做壶看全手工、半手工

明代正德年间,紫砂鼻祖供春于金沙寺“给使之暇”,发现金沙寺僧人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制成壶样。便“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壶。姑且不说“供春壶”的价值及日后的影响力,谈一下供春创作时的方式方法:

(1)手工炼泥。“淘细土”便是体现出手工炼泥的原始方法,而现代多数以机器炼泥,当然会比手工炼泥更细腻,更适合紫砂壶创作成型。

(2)手工抟泥。“抟坯”是将炼好的泥捏成实心的泥团,也是最原始的创作手法,与现代打泥条、镶身筒的创作方法有区别,但是两者都是手工,与日后的手拉胚及模具直接成型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3)巧借工具。“茶匙穴中”,“抟坯”成实心泥团后用茶匙掏空成身筒,是开紫砂壶创作“借”工具的先河。

(4)手工塑形。“指掠内外”是最原始的处理壶身的手工技法。

从供春做壶来看,虽说后人称之仿银杏树皮“树瘿壶”成天下第一壶,同时也为日后紫砂壶的成型奠定了基础,也体现了“全手工”与“半手工”的区别。所以紫砂壶的创作从紫砂鼻祖开始以心手合一的方式,巧借工具共同完成一件作品的真正存在,说是全手工完成却借助了“茶匙”作为工具,说是半手工完成则没有“机器”的参与,所以很难去说清真正的全手工和半手工,但是还是有广义概念的全手工和半手工定义。

2 自己理解的全手工和半手工

通过对“供春壶”的相关资料进一步认识,通过对现代紫砂同行们创作紫砂壶的经验探讨,通过自己几十年紫砂壶创作的经验及总结,对“全手工”及“半手工”做个解析:

全手工,狭义上讲全部通过手工创作,但是何其难;广义上讲是通过双手创作,借助工具(模具除外),进行局部的辅助性创作,而并非直接通过模型制作身筒、壶钮、壶柄等,例如:泥锤、打印顶柱、圆口陀、打印锤、牛角片、弯圆孔陀等等传统工具,亦是一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排除现代化机器、机床等加入。

半手工,狭义上讲是相对于全手工来说一部分通过手工创作,一部分借助工具或者模具;广义上讲半手工应该是借助“模型”成壶,也就失去了传统手工艺的真正意义,但是对于紫砂壶的创作,对于紫砂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3 区别全手工与半手工的意义

紫砂壶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砂壶如果不重视全手工,怎么称之为真正的手工技艺传承;如果没有全手工与半手工的区别,怎样为以后的传承人传承正规的“手工艺活”呢。不区分全手工与半手工,就不会有传统意义的文化与艺术。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在讲一把壶的好坏,一件作品的收藏价值,一件藏品的艺术价值,都与全手工、半手工没有意义,探讨紫砂壶的真正意义其实是手工的传承、文化艺术的延续、泥料的纯正,也只能这样,紫砂壶艺才能传承恒久。

全手工与半手工的创作流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在最后的一道程序上有少许区别,半手工的要模子准型,而全手工的不要,衡量一把紫砂壶的价值,要看它做出来的最终效果,而不是做的方法。所以全手工与半手工区别的意义最终还是能不能体现传统手工文化艺术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4 结语

紫砂壶艺全手工与半手工,无论怎样解析,紫砂文化艺术都会有自己的传承方式与发展方向,紫砂文化艺术之所以能有顽强的生命力,正因为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包容性与艺术创新性,紫砂壶手工制作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紫砂壶艺传承人更应有责任与义务继续为紫砂文化艺术努力,创作出更多的文化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手工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