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宝容
【关键词】“潜力生” 学习动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45-02
“潜力生”主要指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按其产生的原因,“潜力生”大致可分为:因师生间出现隔阂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意志不坚强;缺乏正面的评价等。不过,学生学习有困难只是相对的,也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激发“潜力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谈几点有效的策略。
一、热爱“潜力生”,激发“潜力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爱是教育的根源。爱学生的方式有许多种,但在教育过程中,对“潜力生”有时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那么,如何去爱“潜力生”呢?笔者认为,信任就是对“潜力生”最好的热爱。
首先,要求教师要相信“潜力生”,相信他们能学好数学,促使学生摒弃自卑、自弃的心理。这样,“潜力生”就能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产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乐于接受现状,不责怪过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和不足都很正常,如果过多责怪学生,轻则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则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教师要宽容、谅解学生,换位思考学生的困窘,留给学生一点自尊,想办法把学生带出学习的困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精心设疑,诱发“潜力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由于其抽象性而显得较为枯燥,如果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只会导致课堂更加寡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精心设置合适的疑点,唤起他们的新奇感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被动”为“主动”。
例如,笔者在教学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时,采用了演示楼房失火后消防队员灭火的录像片段,然后导入:楼房一旦失火,造成的灾难是十分惨重的。一般高层建筑周围有楼群,消防车很难靠得太近。如果云梯的最大高度是25米,梯子底端离墙的距离是7米,那么消防队员能到达的楼房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米?这样,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找准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故意出错,为“潜力生”扫清心理障碍
“潜力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于后天的不努力才导致了学习上暂时的困难。由于学不懂,即使他们开始还保留有一点学习的意愿,但在经受反复失败后,就会陷入自卑的泥潭。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心理障碍。要让学生从一次次失败中走出来,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而教师故意出错,能让“潜力生”找到行为的“榜样”——“教师也会出错,更何况是我们学生”,这在帮助“潜力生”重拾信心的同时,也可以巧妙地将学生推到学习的前台。要知道,给教师纠错,这不仅让学生感到新奇,也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一课教学中,例题中求人均耕地面积,很多学生会做错(“潜力生”就更不用说)。课本是以小明的错误做法来做示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实际板书小明的做法)和学生比赛计算的方法进行教学,把错误的方法嫁接到自己身上,让“潜力生”体会到不仅是自己容易出错,教师也会在此处出错。这样不仅拉近了“潜力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潜力生”扫清了心理上的障碍。同时学生也能在此次为教师纠错中,深刻地理解了“人均耕地面积等于总面积除以总人数的商”这一知识点,为后面学习加权平均数的引入做好铺垫。
四、体验成功,唤起“潜力生”自信的风帆
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对“潜力生”而言,在学习上哪怕取得一点点成绩,得到教师的肯定、赞许时,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增强自信心。所以,对“潜力生”,教师要通过为他们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诱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直至学生主动地把握、争取创造成功的机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时,要求学生在课本练习上作出图形的对称轴。当笔者巡查到一个单独坐在角落里的男生旁边时,他慌忙之中找出一把已断截的小刀当直尺,作了对称轴。凭经验,单独坐在被“遗忘”的角落里的学生大多都是“潜力生”。于是,笔者特意将该生的练习作为示范进行点评,为了进一步鼓励他,笔者还故意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用什么工具作出这些对称轴吗?”学生回答:“是直尺。”笔者说:“不,在特殊情况下,没有直尺作出直线时,他给了老师另一种方法——见机行事,用断截的小刀边缘当直尺作直线。他的机智让老师佩服。”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报以掌声。接下来的时间,这位学生脸上都带着笑容认真地学习这节课。
五、制订目标,培养“潜力生”坚强的意志
对于“潜力生”,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起步的目标宜“浅、慢、少”,课本的内容不要急于深入理解,进度可以适当放慢些,布置的作业要少而精,先让学生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的学习目标,然后因势利导、由浅入深,以此激发“潜力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慢慢培养“潜力生”坚强意志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数与式》总复习课时,学生对0次方、开平方、负指数、三角函数等问题掌握得不够透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题目:计算sin60°+(π-2013)0-3-2-■。由于掌握不好,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出错。某同学第一次做此题时,一步都没做对,他为此很气馁。经过讲解后,笔者只要求他掌握0次方的运算和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第二次测试后,他做到了这两点,之后笔者又指导他复习负指数的来源及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因数分解。通过“测试—讲评—再测试—再讲评”,在多次反复的训练后,他最终全部掌握了以上知识点。对这种克服困难的勇气的产生,正是在制订合理的目标中形成的意志力作用的结果。
六、激励评价,促进“潜力生”不断进步
“潜力生”由于缺乏自信,所以课堂上参与度不高,展示自我的机会就更少,这样教师想给他们评价也会很难。作为教师,此时就应该抓住另一种机会,通过在作业上写评语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以达到激励他们走出困境、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如,对学生的行为,可写上:“老师很欣赏你工整的作业!”“你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当学生出现计算、观察、分析等错误时,我们可写:“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把握好计算的每一步,你一定能成功。”“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得到不断进步。不少学生正是在笔者的这些不厌其烦的评语中,逐渐爱上了曾经讨厌的数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一位学生上了大学后,在写信给笔者时说道:“老师,其实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学,因为枯燥乏味和逻辑的严谨性(做计算题只要错一步,整道题就全错),正是您的鼓励——‘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把握好计算的每一步,你一定能成功,让我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有了改变,从此喜欢上了数学。”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激发“潜力生”学习热情策略的价值,不断改进方法,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从而使“潜力生”也能自觉钻研和探索,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摆脱学习上的困难。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