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元东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6—0056—01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无法利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将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同时,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传授知识的职能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任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行。另外,教师要从“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不—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其实,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和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使新课程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教育的共建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引导和参与社区的一些社会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社区也向学校开放自己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即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也应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更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新课程实施下小学语文师生教学行为转变的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X[2012]GHB05)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