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兰
〔关键词〕 生物教学;“倾听技术”;运用;提
问;讨论;预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47—01
“倾听技术”,是心理咨询的参与技术之一,是心理咨询中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指的是咨询师获取和理解来访者所传达信息的能力,倾听并非仅仅靠耳朵来完成,更重要的是需要咨询师用整个身心去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经常会面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困境和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和习惯。学习使用多种教育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改善我们的教育态势。心理学中的“倾听技术”不仅有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增强学生被教师尊重和认可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教师在提问中倾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教学成功的保障。那么有效提问要获得高效的结果,则必须从教师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在传统教学中,常见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回答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久而久之,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就会逐渐减弱。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技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语言背后的思维、情绪、态度、欲望和需求,并给予恰当呵护和引导。如在倾听过程中以身体前倾、点头示意、目光轻柔接触、适时地言语反应等行为作出回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不失时机地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他的回答进程,学生内心获得教师的强大支持会使他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倾听技术的发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不失为生物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二、教师在讨论中倾听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无疑课堂讨论是适应新课程发展需要的。根据课堂教学进程,讨论可以发生在生师之间、生生之间、教学之间等多层面。在讨论中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信息是多向的、多元的,这些信息进入到学生的知识系统中,不断与自身学习产生反馈联系。在获取与整合中构建起学生自身信息的加工与转化,从而实现自主、互助、反馈等多层次性学习。
在教学讨论中,年轻教师往往会在倾听这一重要环节上出现以下现象:一是忽视倾听,在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时,忙于处理其他事务而不倾听学生的讨论内容;二是选择性倾听,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或希望谈论的话题倾听;三是片面性倾听,轻视学生的想法,认为学生的想法太幼稚、大惊小怪、无事生非;四是干扰性倾听,在学生讨论时,不时打断学生的叙述,插话转移学生的思路;五是评价性倾听,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按自己的习惯,对学生的观点作出价值判断和评论。以上现象都会阻碍师生信息的交流,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因此,讨论式教学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搭建多层次的交流平台,必须重视倾听技术的运用,使倾听成为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澄清问题、建立关系、参与帮助的教学过程。
三、教师在课前预习中倾听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其中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经过长期实践,笔者将初中生物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为以下六环节:明确目标——课前预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目标反馈。其中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保障和教学起点。因此,教师在此环节要用心去倾听学生各种学习行为背后所表达的语言。
教师用整个身心倾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后,才能制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预习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标地对个别学生给予帮助。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防止表现过度和激励过度。
编辑:张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