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泉
【关键词】复习课 形式多样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2A-
0115-01
复习是一个系统梳理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复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复习总是伴随着教师的强制灌输和反复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复习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轻松自如——边玩边复习
小学生的天性好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复习,让学生易于接受且能积极投身其中。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内容与形式贴合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游戏活动的频繁互动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活动能力也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如,在复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千克与克》时,笔者精心准备了一些实物材料,布置了“小商店”的复习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分别充当店员与顾客的角色,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和“换一换”的方式中,发展学生估重的能力,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表象认知,熟练运用单位换算进行实物交换等。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和高效,笔者对扮演店员角色的学生进行了指导,并且对活动细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保证在整个模拟情境中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积极思考,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二、兴趣盎然——边听边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串联与重组,编撰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给他们娓娓道来。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迅速集中,在他们所熟悉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思维活动,通过角色代入感受到为故事人物排忧解难的成功与满足。
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复习活动中,针对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正确区分的“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笔者编撰了《大圣勇闯“对称王国”》的童话故事,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孙悟空形象作为故事主角,在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冒险情节中,学生积极地为孙悟空开动脑筋,尽管学生的表述不够准确,但他们活跃的思维中透出空间观念的进步和成长赢得了老师的一声声赞许。在他们帮助下,大圣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顺利地解救出“对称王国”的国王陛下,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
三、全力以赴——边赛边复习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将复习与比赛进行整合,在比赛中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温习,学生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赞扬和伙伴们的认可,感受到了强烈的自我精神满足。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诸如“擂台赛”“接力赛”和“个人表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在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的比赛中复习知识、增强能力。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拼组》复习课上,为了避免知识的机械重复,又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笔者精心组织了一场图形拼组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通过摆、拼、剪等形式,将手工制作与数学学习完美结合。学生们提供了诸如飞机、风车等较为复杂的作品,展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让他们体会到平面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渗透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图形的组成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平面与立体之间的简单转换,为后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点带面——边做边复习
教师要改进复习的内容,调整复习的节奏和步伐,使之更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由于时代的进步,学生接纳知识的容量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因此以往那种亦步亦趋式的复习势必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采用模块化、案例式的复习方式,精心设计出与复习内容契合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活动贯穿于这一段复习进程中,促进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如,在复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时,笔者发动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教材中主题图展示的小东家厨房里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样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小伙伴或家长一起探究其中的规律,解决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贴合。同时,组织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身边的事物设计出美丽的装饰图案,并且能对自己的作品中蕴含的规律进行说明。在一个个富有新意的设计作品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只有紧扣学生学习心理脉搏,让复习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才能让天真活泼的学生在面对复习时,依然保持着他们灿烂的笑容和旺盛的兴趣。当我们俯下身来,将学生引入到令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时,原本枯燥单调的复习也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