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荣淋
摘要:歌唱艺术即人们所说的声乐,它是人体科学领域里的一门音响学科,以身体为乐器,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优美的声音,用来演唱歌曲,为表达情感服务。在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细心体会,日积月累,对声乐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使之成为初学者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浅显理论。
关键词:声乐;歌唱生理;歌唱心理;音乐素养;基本技能
歌唱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形成的情感表达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大脑传导高级神经系统形成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激起正确的歌唱生理活动,从而形成完美的歌唱。在平时的歌唱中,我们应该正确运用歌唱心理,积极引导歌唱生理,及时进入歌唱状态。对各种声乐技巧的训练,都要用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引导,充分发挥个人的艺术想象力,利用形象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启发思维活动,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当然,学会和掌握一种音乐技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从而成为音乐的爱好者和传播者。根据自己学习声乐的体会和多年的教学成果来看,在初步学会歌唱方法之后,对音乐会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更足,体会更深刻,进步也更大。
首先,我来谈谈声乐教学中的一些感受,以此阐述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一、教师的教学
1.倾注爱心,感染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发展。作为声乐老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既是老师,又是父母。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兴趣爱好和个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做到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爱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只有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会在不断的交往中逐渐缩小,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调整心态,欣赏学生
声乐老师除了有爱心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老师有责任心,才有工作热情,不管自己有什么困难和不良情绪,在上课时都会及时调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生动幽默,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只有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歌唱心理状态,学生才会有愉快的心情和发自内心的歌声,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在教学中要懂得欣赏学生。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训练过程。在训练时,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正确面对学生不断出现的问题,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用自己敏锐的听觉及时捕捉学生正确的声音,善于抓住优点鼓励引导,多用赞赏的语言和神情与学生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对学生多肯定、少否定,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的良好途径。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是声乐教师应该特别重视和严格遵守的教学原则。初学者往往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特别是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他们常常练习了三五个月的发声练习,顺利地唱了几首难度不大的歌曲之后就去扩展音域,唱高难度的歌曲,拼命喊高音,不适当地扩大音量。这不仅给学习进程造成很大的障碍和困难,也常常给发声器官带来损害,造成发声方法上的错误,以致不能正常地进行声乐学习。“欲速则不达”,这是声乐学习者应该牢记的警句。
二、学生的学习
1.信任教师,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信任老师,才愿意听老师讲课,才会把课堂学习看成是一种精神享受,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态度,注意了解老师的长远目标和具體要求,端正学习态度,始终从零开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它,使问题最终得以圆满解决。有了信任老师为前提,学生还要激发自己学习声乐的兴趣。在声乐学习中要培养对声乐积极而稳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只有对声乐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在学习和训练中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并保持积极兴奋状态,使思维清晰,记忆活跃,想象丰富,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
2.勤思精炼,磨练意志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声乐技能是在不断练习中形成的。要学好唱歌,既要有嗓子,更要有脑子。学生在课堂上要善于思考,在课后更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练习的效果取决于一定的条件:a.要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使其思考怎样改进生理机能,达到要求,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提高训练效果。b.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练习方法,就可以避免盲目的尝试,提高练习效率。因为每个人在老师那里都会发出较好的接近要求的声音,那时的自我感觉较好,情绪也高涨。此时多次重复相同的感觉是十分有效的。c.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想要较快准确地掌握发声技能,练习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一次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先简后繁,从易到难。d.要正确掌握练习进度,保证练习质量。在练习初期,不要急于求成。速度要适当放慢,这样可以练习的准确性,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和困难。学生要重视声乐基本功(呼吸和共鸣)的训练,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e.要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声乐训练如果在一段时间里练习次数太多,时间太长,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容易引起声带疲劳,降低学习兴趣和练习效果。因此,练习的时间要适当分配。f.要充分利用反馈的强化作用。学生在每次声乐训练后,如果能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并对结果有所分析,就能对自己的技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练习,就能迅速提高练习质量,促进声乐技能的形成。声乐的反馈途径一般有老师分析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在声乐学习中,除了声乐技巧的训练外,还要加强意志的磨练。意志是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坚持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声乐训练中注意力的集中与维持,思维与想象的进行和深入,抵抗外界干扰等,都需要通过意志的努力来实现。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使情感服从理智,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持之以恒,戒骄戒躁,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保持镇定和放松的情绪。可见。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声乐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我来谈一谈声乐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问题。目前的声乐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积极钻研精神,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1.认真完整唱好旋律
旋律是音乐的支柱,我们在学习一首歌曲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旋律的结构、音乐语汇和特征,以及描绘的形象,才能唱出它应有的风格和特点。但凡优秀作品,都是在特有的情绪和基本旋律基调上构成的。旋律的进展是以不同形式和调式的变化而延伸展开的,节奏的变化,使旋律更富于律动性。所以,在演唱旋律时,首先要它的旋律线条,唱得既要连贯,又要掌握它的节奏特点,体现出特有的情感色彩。
2.准确把握节奏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是密切联系的。旋律中包括节奏,节奏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节奏把分散的乐音组合成有意义的乐节,形成一种有形象的乐思。音乐的轻重缓急也依赖于节奏。音乐的千变万化和风格特色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规则的节奏变化。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支柱,那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在日常教学中,节奏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有些学生在歌唱中轻重颠倒,或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更有甚者是“千首一调”。因此,在学习新的作品时,要认真读谱,分析它的乐句,弄清节奏和确定速度。按照作曲家的要求,把谱唱准确,反复推敲和练习,通过对作品内容的深入了解,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3.理解乐曲的组织结构
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旋律、节奏的训练外,还要学生学习一些曲式的基础知识。曲式是指音樂作品的组织结构。传统的格式有二段式、三段式、连续式、回旋式、变奏式和混合式等。基本要素包括主题、乐章、乐段、乐节、乐句,常见的创作手法有重复、变化、对比等。音乐结构关系到歌唱者如何达到作品要求的问题。只有对作品的旋律、节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才能对音乐有更深地了解,便于我们再度创作。
4.加强文化修养
在歌唱的时候,不但是在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还在传播艺术知识和先进文化。由此可见,音乐文化素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教育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情感丰富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专业技能,把音乐的深邃内涵和真挚情感表达出来,献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担负起音乐艺术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当然,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和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和道德修养,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对于我们的艺术教育事业是很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刚,张友刚编著
[2]《歌唱的知识与方法》梁小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