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与应用研究

2014-04-15 17:02:37陈思雨秦鑫月何伟民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4年1期
关键词:调研设计师用户

金 贺,陈思雨,秦鑫月,赵 辉,何伟民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00)

产品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与应用研究

金 贺,陈思雨,秦鑫月,赵 辉,何伟民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00)

论文立足学生设计创新课题实践,从调研的思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一些有建设意义的设想;目的是提高和推动学生的设计热情,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设计实践活动,帮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 “做中学,在学中练”,真正独立地设计出与市场接轨又不脱离教育目标的准产品。

发现;研究;设计;创新

0 引言

信息革命的浪潮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看看青年人的装束就不难发现,信息产品已经被不知不觉的穿戴上身了。平板电脑、智能眼镜,以及最流行的智能手机,人们的行为已形影不离地与这些物品深度融合,劳动结果不再是为工业产品机械地复制,而是使用者积极参与了智能化主导且引领生活的时代。但看似主动的行为能使我们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么?有时也不一定,因为生活的模式已经被技术程序化了,人们反而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中;要想继续创新,人们不但需要超越工业化程序化的技术,还要适应不断发掘民族文化和学习现代文化的趋势;从创新角度,我赞成一位学者曾经说过 “创意,从传统中来,到现代中去”;历史发展从时间的连续性来看是不能分割的,而人的一生也只能在其局部展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不仅仅是个人的态度,也折射出社会的响应;从这两点看,创新设计的选择就不是轻而易举但确是头等重要的事了;所以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环境,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仅仅追随国外的潮流和技术或样式的改良,将是学生们思考的起点。

1 如何确定设计题目

面对当前的社会现象,我们题目的学生如何突破设计专业这个瓶颈呢?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讲过 “艺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设计也是一样;但是,专业的差异性,观察生活的角度自然也不同了,我们的学生需要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过去美术学院为了创作,经常下乡体验生活几个月甚至半年,而设计专业如何做到这点呢?应该说这是都市设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通病;纵观当今的学生设计和社会设计竞赛,信息产品的比例逐渐增高,机械类工具类产品也逐步与信息化相结合,过去人们需要动手获得的结果,现在可能一句语音传输,动动手指就完成了;再加上独生子女的现象,使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几乎为信息产品占据,网络代替了体验;接下来怎么办呢,只有适应它才能改变么?那可能会麻木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首先要回顾一下设计的含义和本次设计的目标。

理解‘设计’理念和目标非常重要;‘设计’理念各国设计大师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给出了不同的文字解释,我们要从发展动态的眼光学习它们。静止的观察是不准确的;无论设计满足人的需要需求还是为了商业销售的升级换代等等,都是为人服务的这点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为环境所浸泡,要主动地从“置身室外”的角度融入生活;这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确是客观的;因为你仅仅是融入则有可能迷失,所以要参与而不能是 “沉迷;同时要运用好设计理念主动地参与不同的生活环境,对比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 “选题”出现。面对信息环境的 “爆炸”,应主动参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自己的查阅,应包括更多 “用户”的感受;艺术反映的是艺术家的主观认识,而设计师则反映与引导他人的需求。这两点是不同的。学生们由于环境特点受其所困,表面上好像没有生活调研的素材,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典故样样可以作为调研的对象,不仅当代设计师能在进行这些问题的思考,古代也同样给了我们那么多优秀的设计经验积淀。

设计所解决的问题应是面对群体的,不能局限在个人的情节中;这样容易形成设计的瓶颈,打不开思路。我的建议是可以从各种文献各种生活形态中吸取素材,单纯的网络信息资源是间接的感知,缺乏体验和经验的过程,容易停留在 “形”的层面;但学生的生活实践机会在现实中大部分被成年人代劳了,这也是事实;真的没有其它出路了么?我的建议是建立特定生活形态的设计体验站;比如:“购物的形态流程,用餐的行为过程,医疗的服务过程”等等模块,将生活形态模块化,然后鼓励学生对这些环境根据需要重新选择和定位;当然也可以按这个思路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这样的生活体验均较为容易完成的;从另一个方面讲,学生们没有过多的技术和传统生活经验,也许更喜欢想像;而且对于创新,我们不能渴求完美,体验到整个过程就达到了目的,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会提炼出核心的东西,那就收获更大了。封闭的环境只能衍生改良的产品,而跨界则更需要知识高度的综合性;这对于调研体验的工作量和难度确实有一定能力要求,有时需要多年的知识积累才能有所领悟,但可以对整个选题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当代设计师田中一雄说过:设计是 “发现与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2 如何进行设计调研

前面提到如何体验生活,跨界知识的综合,而如何提炼素材才是根本,是硬功夫;通常改良性设计是根据调研数据对产品进行修正的依据,这是一条设计思路,但步伐不大,也不能代表当今工业设计的方向,田中一雄在报告中曾经提到: “用户需要省力的代步工具,他首先想到的是马车,但设计师却呈现给了他们汽车”。这无论如何也不是调研所能解决的结果。这个例子在我们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数不胜数;有人把这种调研背后的信息称之为未来的需求也不无道理;那么是否说可以忽视基本调研的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深入地调研可以知道用户的问题是什么,而解决的方向他们是不会说清楚的,那么我们设计师则是完成用户到产品之间的桥梁。而这个桥梁也必然是用户没有见到过的,否则,他们不会掏钱买。以上清楚地叙述了调研的理念和目标。

关于调研的方式方法,现在各个学校和研究机构仅有少部分设有专门的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方向;而清华大学也开设了用户研究的课程;这对于量化信息数据,提高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方法上,也不能是粗放型的问询和发放咨询表单,甚至还要参与到用户体验并转换角色;对于本学院设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应该静下心来把这部分工作做实,否则根本不可能找出创新的理由。有的时候单纯的问询和记录,用户和设计者两方面都难免觉得工作枯燥繁杂,应该动一下脑筋,转化脚色,相互参与,就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体验到消费者背后的潜在目标。

就以本次的设计来举例分析:题目是 “手袋助理器创新设计”;教师在查看了学生的调研进度和内容后提出了几个问题:①提物勒手的原因;②货物分量的控制;③收纳如何方便;④界面识别和造型的美观和协调。

3 从调研到研究

(1)针对上面的上述问题,需要在数据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凭设计师个人的经验而为;比如 “勒手”,不是一个简单的常规问题,应做出关于重量使用的分析,承重多大袋子重量才会感觉到勒手,什么年龄段比较敏感,是否老年人和妇女会觉得5公斤就勒手,而年轻男子15公斤都不会感觉到勒手;这就需要先做个分类,把分类对比结果提炼出来,进行下一步总结;每个人提物都有可能勒手,但只有特定人群 (耐受度小的)尤其是比较敏感,看看是哪些人,最需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用户分类基本就完成了;那么下面要做的是对更多人的行为观察和进行验证、调整结果乃至体验这个过程。他们通常的耐受重量是多少;单手持续的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分手担负这些重量;购物的行为包括常规采购内容的了解有时也要分析的,因为这个与袋子的大小与数量、承重与体积都有关系;如果重量不大,但体积大,使操作力臂过大也会增加重量,那么这个装置是否适用呢?

(2)对货物分量的了解有时也是采购过程需要面对的问题,在正规超市购物结束,根据货物品种、体积和袋子的容积和承重适当分类,这也较简便地确定了重量的相对数值;其商品相对包装完整,分量的准确性不必质疑;另外,当购物地点变化怎么办,换个购物地点如早市,可能会发生口袋甚至分量无法预计的问题,这与购物内容有关,商场多是半成品,露天早市多是蔬菜和杂物。前者大多有完整的物流包装,而后者无包装或只有半成品包装,需要塑料袋保护;这样就会增加袋子数量,对助理器的结构设计会有很大影响;这就涉及称重和多悬挂点设计的需求;当下的社会形态,在不规范的场合购物,难免不遇到这样的问题,设计附带这个称重功能是非常实用的。只是这两个功能需要分配好结构关系,这个功能并不是常用的,但确是必备的;所以收纳也要体现在产品的局部结构里收放自如;当然,产品整体的携带和收纳则是另一个层面的内容,如放入服装的什么位置方便,省空间等等。最后一点要说道的是界面和造型,不单单是造型问题,它会加强产品功能的实现,使用户方便,商家满意。

研究的结果是为设计做准备,调研不仅仅是功能的分析和总结,那也是技术人员可以承担的工作;包括造型样式、流行趋势,文化元素、社会价值等等,这些整合的工作和精华提炼则是一个未来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仅对学生科技创新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剖析,目的是使同学们在完成这一项目后能理清思路,为以后的创新课题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理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Practice and Applied Research Topics

JIN He,CHEN Si-Yu,QIN Xin-Yue,ZHAO Hui,HE Wei-Mi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000,China)

This article is based student design innovation practice issues,starting from research ideas,research questions,identify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ideas;aim is to enhance and promote the design of enthusiastic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school and community design practice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in industrial design"learning bydoing,practicing in science,"to design a truly independent with the market without departing from the educational goals of prospective products.

discovery;research;design;innovation

G420

:Adoi:10.3969/j.issn.1002-6673.2014.01.039

1002-6673(2014)01-107-03

2014-01-13

金贺(1991-),男,北京人,在读本科生。专业方向:产品设计;通讯作者:何伟民(1964-),男,北京人,教师。研究方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调研设计师用户
小小设计师
幼儿100(2022年37期)2022-10-24 01:52:52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推荐一个设计师
现代装饰(2018年4期)2018-05-22 02:57:07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11期)2016-12-19 01:20:16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6期)2016-06-29 09:18:54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关注用户
商用汽车(2016年4期)2016-05-09 0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