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尤佳教授运脾法治疗儿科疾病

2014-04-15 15:11指导许尤佳
吉林中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遗尿舌苔舌质

黄 腾,指导:许尤佳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广州510120)

许尤佳教授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罗笑容名老中医。许老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载,学验俱丰,对小儿体质特点多有创见,临床擅长治疗小儿肺系、脾系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受益良多。兹将许老师运用运脾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1 对脾常不足的认识

在小儿“三不足,两有余”的生理病理特点中,各个环节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脾属土,肺属金,“脾常不足”与“肺常不足”具有互为因果、互为加重的关系。脾属土,肝属木,“脾常不足”与“肝常有余”亦互为因果,互为加重。故“脾常不足”可谓处于中心地位。临床上脾虚小儿除常出现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外,还会逐步影响他脏。土不生金,可能出现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虚汗证、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土虚木亢,可能出现如睡眠障碍、抽动症、多动症,甚至惊痫等。治疗上同样也要抓住“脾常不足”,以补土运脾为中心,重点调运脾胃。脾胃健旺,肺卫自固,肝气自达。

《吴医汇讲》说,“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1]。补脾还要重视技巧,若只重脾虚,单予甘厚壅中之品,壅补脾胃,可使胃气呆滞,脾运失调。或因“饮食不消”而久用、过用消导之品,亦可削伐胃气。故许尤佳教授主张以“运脾法”为主。因虚不运则益气助运,湿阻不运则燥湿行气助运,食积不运则消导助运,木郁不运则助少阳生生之气,解脾胃之困,恢复脾胃气机升降运转,使脾胃调和,脾运复健[2]。对于脾虚证衍生出来的其他杂病,还可灵活佐用补益肺脾、扶土抑木、补火生土、升清化浊等法综合治疗。

2 从感染后综合征到脾虚综合征

在许老师大量的病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脾虚体质小儿患热病后,经中、西药治疗后发热已退,出现纳呆、面色苍黄、倦怠乏力、虚汗淋漓、夜寐不安、大便干稀不调,甚或原有的抽动症、遗尿症、湿疹加重或发作。早在10年前许老师就将这种病后的虚弱状态命名为感染后综合征。感染后综合征的出现与热病耗气伤阴,消耗正气有关,也与药物如抗生素、苦寒药、退热药的使用有关,并且常常出现在体弱易感儿身上。究其原因,外邪、发汗解表药伤肺气则自汗,伤阴则盗汗,气虚倦怠懒动;苦寒药物伤脾胃以及肺病及脾,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则纳呆、面色苍黄、大便不调;土虚木亢、肝风内动则抽动、多动加重,脾胃不运则湿邪阻滞可致湿疹复发;脾气虚失于固摄则遗尿。归结而言,是以脾气虚证为中心,影响及肺卫、肝气、肾气为主的症候群。这类病人以中医运脾法为主,配合补肺固卫、疏肝、升提中气、壮先天之本等治法,疗效满意。

许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脾虚体质小儿除了外感病后易出现感染后综合征外,也常常因“厌食”“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来诊,同样需要用运脾法治疗。由于出现在同一病人群,临床表现类似,治疗方法类似,许老师就把这两类病人归纳为一类,命名为脾虚综合征。此类病人见有“脾虚貌”[3-4],即面色苍黄、气池(眼胞下)红紫、肌肉松软、能食不肥或纳呆体瘦等表现,常合并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鼻炎、湿疹、抽动症、遗尿症等病。脾虚小儿进食稍有不慎就出现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常常是上感、鼻炎发作的先兆。脾虚综合征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发育。

3 病案举例

3.1 营养不良案 患儿陈某,男,3.5岁,2012年5月30日来诊。病史:自幼多病,纳呆,生长发育缓慢,目前3岁半,体重13 kg,身高91 cm,有慢性鼻窦炎病史,间断咳嗽、鼻塞,偶有喷嚏,脸色苍黄,纳呆,夜寐不宁,二便调。脾虚貌,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西医诊断:营养不良。中医诊断:脾虚综合征(肺脾气虚,风邪留恋)。治法:运脾和胃,化痰止咳。方药:石菖蒲 5 g,陈皮 2 g,杏仁6 g,炒稻芽 10 g,防风 6 g,柿蒂6 g,苍术8 g,芒果15 g,半夏6 g,槟榔 5 g,甘草3 g,五味子5 g。2诊:服药5剂,现偶咳嗽、鼻塞,有痰难净,脸色苍黄,纳呆,夜寐不宁,二便调。脾虚貌。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辨证同前,守方再服5剂,配合祛痰止咳颗粒(广东花城药业)。3诊:偶咳鼻塞,有痰,脸色苍黄,纳寐可,二便调。脾虚貌。舌淡,舌苔薄白,脉细。纳眠改善,舌苔薄,脾运有所恢复,可受补益。拟健脾补肺、益气固表法。方药:白术8 g,五味子 5 g,防风 5 g,佛手 6 g,炒稻芽 10 g,柿蒂6 g,陈皮 2 g,黄芪 12 g,麦冬 8 g,甘草 3 g,太子参 6 g,浮小麦15 g,5剂。4诊:咳嗽消失,无鼻塞,痰少,脸色改善,纳眠可,二便调。脾虚貌。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嘱病家继续按原方隔日服药巩固疗效。半年后家长寄来相片,十分高兴地告知孩子体质量增至15.5 kg,面色红润,胃纳旺盛,形容恍若换人。

3.2 多汗症案 患儿李某,男,4岁,2013年2月1日来诊。病史:患儿平素出汗多,白天动则汗出,夜间睡觉也较多汗。每次病后则多汗表现加重,汗出湿衣。既往有遗尿及反复咳喘病史。刻下症见:面色萎黄,白天动则汗出,夜寐多汗,无咳嗽鼻塞,无发热,纳呆,夜间遗尿,大便调。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滑。西医诊断:1)多汗症。2)遗尿症。中医诊断:1)小儿汗病(肺脾两虚)。2)遗尿(脾肾亏虚)。治法:补肺固表,补肾止遗。方药:石菖蒲5 g,白术6 g,黄芪9 g,茯苓12 g,防风5 g,糯稻根15 g,五味子4 g,浮小麦15 g,煅牡蛎15 g,甘草2 g,补骨脂10 g,杜仲10 g,益智仁12 g,金樱子10 g,7剂。2诊:症如前,出汗多,面色黄,纳呆,大便调,夜寐转侧不安,有遗尿,间断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脉滑。虚不受补,脾胃不运,拟运脾消滞,燥湿化痰。方药:石菖蒲5 g,陈皮2 g,苦杏仁6 g,炒稻芽 10 g,防风 6 g,柿蒂 6 g,白术8 g,芒果核 15 g,苍术 5 g,槟榔 5 g,甘草 3 g,乌梅6 g。3诊:服药7剂诸症好转,汗出减少,面色仍黄,纳呆,大便调,遗尿次数减少,无咳无痰。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试投补益,拟运脾益气,固表止汗。方药:石菖蒲5 g,陈皮 2 g,五味子 2 g,炒稻芽 10 g,防风6 g,干姜5 g,白术8 g,芒果核15 g,苍术 5 g,糯稻根15 g,甘草3 g,黄芪12 g。服药1周,汗出基本正常,遗尿1周来暂无发生。原方加补骨脂、益智仁、金樱子,再服1周后巩固疗效。

按:本例以白天汗出为主症当属自汗(肺脾气虚)。遗尿为先天不足,脾虚中气不摄则症状加重。投以补肺脾肾之药却无好转,反见夜寐不安,舌苔转厚,脉滑,实为虚不受补,积滞在内。转以运脾法,再行补益,方才取效,且遗尿未经补肾药也暂缓解,再次证明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脾胃中焦不仅运化水谷,也是运化药物的转枢,所谓“得胃气者昌,失胃气者亡”。

4 运脾法的使用技巧

许老师常强调脾健不在补而贵在运,临证调理脾胃并非一味补益,主张采用运脾法。若合并有外感、痰湿一并先治,过程中耐心观察时机,见脾运胃和才可动手补益,切不可操之过急。还常反复叮嘱患儿家长不要吃太饱,不轻意用抗生素。常用的运脾药包括:苍术、炒稻芽、芒果核、槟榔、鸡内金消食开胃,陈皮、佛手、半夏、石菖蒲、柿蒂等理气运脾,茯苓、白术、太子参、党参、黄芪益气健脾,重视“运脾用苍术,健脾用白术”[5]。若见阳浮、汗多心烦用五味子、乌梅补养心肝、收敛相火,虚汗用糯稻根、浮小麦,夜寐不宁用龙骨、牡蛎、麦冬、炒酸枣仁,遗尿用益智仁、肉桂、补骨脂、金樱子。即钱乙七味白术散加减。单纯健脾益气力度不足时考虑用升麻、桔梗、柴胡升提阳气,助少阳生生之气。顽固难愈、反复发作的疾病考虑先天不足,在健脾基础上加补肾药壮先天之本也能提高疗效。

[1]郁晓维.江育仁儿科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5-66.

[2]程毅,何平.刘以敏“运脾”“和脾”治疗小儿厌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2):6-7.

[3]杨京华,许尤佳,邓国安.罗笑容辨治儿科疾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10):5-6.

[4]黄腾,许尤佳.“哮儿虚寒”理论诊治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0):65-66.

[5]王晓杰,胡菊英.浅议运脾法在儿科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46-47.

猜你喜欢
遗尿舌苔舌质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100例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相关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