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4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思考
杨 玲
(江西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江西,南昌 330006)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方法。对我院PICU住院的45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经过执行有效护理措施,患者治愈率达91%,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效果。对于重症肺炎患儿,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重症肺炎;患儿;护理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诱因常为受凉而发病。小儿由于体质弱、抵抗力差,外加肺功能没有发育正常,一旦发病,容易加重而转为重症肺炎,导致了较高的死亡率。重症肺炎患儿还易并发循环、神经、消化等系统的功能障碍,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除临床医生的精准治疗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重症肺炎患儿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30 d。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发热,气促、咳痰、咳嗽、嗜睡、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等。其中并发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15例,嗜睡3例,喘憋、紫绀3例,心力衰竭8例;体温38~40 ℃,心率120~200次/min,呼吸35~65次/min,肺部闻及湿性啰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等体征。
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病室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注意定时通风换气,确保病室空气新鲜,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 ℃,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 %[1]。病室定期消毒,对重症患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准备好各种抢救措施,积极配合临床医生进行各项监护。同时护士注意每日2~3次口腔护理,较大的患儿给予呋喃西林口腔护理,预防患儿出现口腔感染,注意皮肤护理,勤换尿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较大患儿注意阴道及尿道口的护理,遇到红臀给予淡鱼肝油及百多邦外用。
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相应的体位,保持其呼吸道畅通,有利于肺的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2]。呼吸道湿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选措施,可选择雾化吸入促使呼吸道湿化。雾化吸入时头偏向一侧,取半卧位或头部抬高,喷嘴与患儿口鼻保持距离约3.3 cm,但重症肺炎患儿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喷嘴与患儿应保持在10 cm左右,过远或过近都会影响换气功能。雾化时间8~15 min。雾化后合并五指空心掌拍背,用力均匀,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数分钟。拍背后及时吸痰,吸痰时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选择大小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并尽快连接到电动负压吸引器上,吸管插入时中断负压,到位后边吸边旋转边提抽。重度患儿吸痰后,吸氧2~3 min使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8 %后再吸痰。经上述处理后,如果遇到患儿面色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要立即给患儿气囊加压给氧,如果患儿不能得到改善,心率明显下降可以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的型号及深度依照患儿的年龄而定,插管后拍摄胸片CR,上机半小时后监测血气分析,同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达到最佳的辅助呼吸的目的。当出现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床旁听到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和氧饱和度突然降低等吸痰指征时,要立即采取吸痰措施。吸痰前后均给予100 %氧气吸人2 min,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3],痰前后用气囊正压通气10次,随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如出现面色发绀,呼吸困难立即停止吸痰。严格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及手套。气道湿化主要采用气管内直接滴入液体和湿化罐加温加湿,具体方法是吸痰时向导管内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或1 /2张盐水,使气管内痰液稀释,便于吸出,并能防止痰痂堵管。
静脉穿刺要有计划地选择血管,一般要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先细后粗,抢救危重患儿时要求两条静脉通路同时运用,尽量选择上肢的血管作为穿刺点,能快速补充患儿所需要的液体量,最好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的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注意做好留置针的冲管与封管,留置针的护理非常重要,如果护理不好,很容易发生脱管、打折、堵管等现象。特别是对于重症患儿,因为良好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营养的供给总共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一般采用肠内营养。临床机械通气患儿由于不能正常进食,加上呼吸肌的做功的增加,热量需要的明显增加,能量供给不足,常处于消瘦的状态,我院PICU大部分都采取鼻饲管供给营养维持患儿机体的正常代谢。肠内营养的优点主要是给药方便、费用低廉、感染较少、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更符合生理特点,且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4]。患儿撤机后停喂两顿,开始还是鼻饲流质饮食,而后拔除胃管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让患儿正常摄入营养。临床上已不再局限于为患儿提供足量(甚至超量) 的能源底物,而是更加关注各种营养物质对于机体组织器官代谢的影响及其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传统的“静脉高营养”概念已被废弃,代之以按照患儿的代谢需求与代谢能力提供适当的能量,甚至在危重患儿提倡“允许性低热摄入”,以避免加重器官代谢负担[5]。
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在输液过程中要控制好输液速度,最好应用输液泵及微量泵明确每小时输入液体量,算出每分钟的滴速。重症肺炎患儿多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容易发生水钠储留,要限制水钠的入量,速度宜慢,如在输液过程中,患儿突然出现心率加快、心慌、乏力、面色苍白、大汗、烦躁哭闹等,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是心力衰竭的表现。有心衰者应缓慢滴注,一般控制在15滴/min以内,以防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同时及时报告主治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患儿对陌生环境会本能地产生不适应感,面对医护人员的检查治疗,会出现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用亲切的话语安慰患儿,对患儿一定要细心、温柔;对年长儿可解释说明各项治疗措施对治愈疾病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由于患儿年龄小、承受能力差,患儿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对于意识清醒的患儿可以试着和他交流,对于使用呼吸机通气的患儿则可以利用语言与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沟通的方式,鼓励患儿,使他得到安全感,消除恐惧的心理,以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应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充分收集资料,认真地评估,尽量了解患儿心中的感受与真正的需求,使其在治疗环境中能保证身心健康成长。
护士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告知家长防治呼吸道感染的知识,预防本病发生,以便患病在早期能得到及时处理。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儿童在气温变化或寒冷季节要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预防感冒,并定期做健康检查。患儿平时要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家长注意不要带小孩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者接触,减少发病机率。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预防感染。护士要教育患儿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尽量不要让痰沫向周围喷射,防止病菌传染给他人。
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嗜睡、喘憋、紫绀、心力衰竭等症状均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各指标均有较大的改善。经10 d~1个月的治疗,治愈41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
从临床实践来看,由于病情较为紧急复杂,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诊断资料迅速判断病情,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机械通气、药物等综合处理。在抢救过程中要准备好抢救器材,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抢救措施。要密切关注患儿的面色、口唇、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确保患儿尽快度过危险期。康复期间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护理,以帮助患儿尽快恢复体力。医护人员应对家属做好健康知识的宣教,教会如何放置正确的体位与翻身拍背等简单实用的护理技巧,家属学会对患儿的病情作初步判断,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喂养,给予充足营养补充[6]。由于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和疾病所造成的痛苦,患儿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和健康指导,提高患儿的配合意识,提高治疗效果。在做安抚和解释工作时,护士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由患儿信赖的亲人陪住,减轻其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诊断治疗和护理,促其早日康复。护士要将舒适护理融入到重症肺炎患者的日常护理中,从环境、心理、生理舒适三个角度出发,注重患儿的心理感受,在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耐心细致、温柔,多讲解,多鼓励,利用知识和技巧对患儿实施专业的护理措施[7]。在整个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的反应力及综合的判断力,认真仔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准确准时按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处理,确保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安全高效。
从我院临床效果来看,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绝大部分患儿痊愈出院,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重症肺炎患儿进行高质量的护理配合,这对于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实践,我们认为在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中,要坚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要精心选择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增强护理的整体效果;三是要规范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四是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患儿进行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罗鸿坤,罗晓玫.53例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4):231-233.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0.
[3] 傅金华,张晓丽,王振霞.机械通气650例呼吸道管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4):25
[4] 陈银花,崔焱.临床机械通气患儿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07,21(10):855-857.
[5] 安友仲. 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 ,3 (3):139-141.
[6] 唐李翠. 5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323-325.
[7] 黄勇帆. 舒适护理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8):6215-6216.
Thinking about THE nursing of 45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YANG Ling
(Radiology Department, Jiangxi Provincial Children's Hospital, Nanchang, Jiangxi 330006, China)
: To explore the nursing of the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our hospital PICU.: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the cure rate reached to 91% and good healing effect was achieved.: For the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the reasonable nursing measure is a valid method to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cure rate.
severe pneumonia; child; nursing
R473.72
A
10.3969/j.issn.1674-8085.2014.02.022
1674-8085(2014)02-0098-03
2013-12-12;
2014-01-06
杨 玲(1975-),女,江西上饶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护理研究(E-mail: huxujxfs@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