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体会

2014-04-15 14:25杨红明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0期
关键词:虎杖莪术转氨酶

杨红明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 225400)

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体会

杨红明

(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泰兴 225400)

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困脾、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采用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兼证等因素随证加减,辨证施治。

非酒精性脂肪肝 湿热困脾 痰瘀互结 清热祛痰 活血通络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胁痛”“积聚”范畴。笔者采用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湿热困脾、痰瘀互结为基本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或感受湿热,情志失调,久病体虚,脾土失运,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为痰,壅塞脉道,阻滞气机,血运不畅,脉络涩滞,痰瘀互结,瘀滞痹阻肝脉,损伤肝脾,形成脂肪肝。因此湿热困脾、痰瘀互结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素问·经脉别论》早有论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水液正常代谢有赖于脾肺功能的正常,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最后下输膀胱。痰是津液代谢障碍的产物,具有重浊黏滞的特征,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而成瘀。古代医家对因瘀致痰也有论述,《景岳全书·痰饮》说:“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唐容川《血证论》也提到“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说明血瘀阻络,气化不行,留滞为痰饮。湿热日久,痰瘀阻滞于肝脉形成脂肪肝。所以说,湿热困脾、痰瘀互结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病理特点。

2 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首先应当控制饮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是本病重要的外在原因,故控制饮食对治疗本病有重要的意义。治疗以清热祛痰、活血通络为其大法。药用垂盆草、蛇舌草、虎杖、泽兰、姜黄、莪术、丹参、瓜蒌、半夏、茯苓、白术、橘络、生山楂等。其中垂盆草、蛇舌草、虎杖能清热化湿,降低谷丙转氨酶;泽兰能除体内肥甘之气;姜黄活血化瘀,现代研究认为其能清洗血管阻塞,分解甘油三酯,更善于把体内肥甘之陈气从大便排出;莪术与姜黄功效相差不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郁金入心专治血分之病,姜黄入脾兼治血中之气(肥甘不化之陈气),莪术入肝治气中之血”;丹参有明显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颇多;瓜蒌上通胸膈之痞塞,下泻肠胃之积滞,半夏和胃化痰,二药温凉相济,对痰湿壅盛聚而不化者尤为适宜;“脾为生痰之源”,故以茯苓、白术健脾化湿,橘络理气通络化痰,配伍使用还有升清降浊之功效;生山楂消食散积为降血脂常用药。

在以清热祛痰、活血通络用药的同时,根据患者体质、年龄及不同兼证随证加减。如湿热重者,该类患者一般体质好,喜食厚味饮酒,舌苔厚黄腻,药用鬼箭羽、茵陈、大黄等清热利湿;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炼液为痰,或水不涵木,津液代谢紊乱,内生痰浊,形成本症,形体反瘦而不胖,多伴有高血压病,症见腰膝酸软,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常加用滋养肝肾的药物,如制何首乌、熟地等;气阴两虚患者常合并糖尿病或心功能不全,气虚精微难于四布,水津停而为饮凝聚成痰,阴虚化热伤津,水液代谢失调,痰浊内生,多见心悸气短,头晕耳鸣,口干,舌红少苔,脉弦细,常加用益气养阴之品如枸杞子、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等。

3 典型病例

陈某,男,42岁。2004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平素喜食厚味,形体肥胖,无饮酒史,右胁隐痛而胀,乏力口苦,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苔厚黄腻,脉弦滑。在本院诊治时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15U/L,谷草转氨酶68U/L,各种肝炎标志物阴性,血脂检测总胆固醇7.2mmol/L,甘油三酯3.8mmol/L,B超诊断提示脂肪肝图像,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治以清热祛痰、活血通络。处方:

垂盆草30g,蛇舌草20g,虎杖12g,泽兰10g,姜黄10g,丹参15g,瓜蒌10g,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5g,橘络10g,山楂20g,鬼箭羽15g,茵陈20g,大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方连服2月后复查肝功能、血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至正常水平,右胁隐痛而胀,乏力口苦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随之消失。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逐年增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笔者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湿热困脾、痰瘀互结的病理特点,采用清热祛痰、活血通络法治疗,在多年的临床诊治验证疗效满意。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兼证等因素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活血化瘀法要把握好尺度,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血管,耗气伤血,当中病即止,以期取得良好的疗效。

编辑:王沁凯

R259.755

A

1672-397X(2014)10-0040-02

杨红明(1971-),男,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医学专业,主要从事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837047547@qq. com

2014-06-11

猜你喜欢
虎杖莪术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虎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
虎杖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