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2014-04-15 13:39李珍美玉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施万胞外基质胶原

李珍美玉,顾 芸,易 晟

(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江苏226001)

·综 述·

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李珍美玉,顾 芸,易 晟

(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江苏226001)

细胞外基质(ECM)作为一种特殊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为细胞提供了生物物理机械性支持,并且可为组织的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近年来,细胞外基质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再生修复,并展现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功能及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尤其是在组织工程神经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细胞外基质为组织工程材料临床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崭新的手段和方法。

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非胶原糖蛋白;糖胺聚糖;组织工程;神经修复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是由胶原、非胶原糖蛋白和糖胺聚糖等大分子构成的复杂生物网络结构。细胞外基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天然生物衍生材料,为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物理支持和适宜的场所,并通过信号转导调控细胞的粘附、生长、增殖和分化。在组织胚胎的发生发展、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组织创伤修复和再生、细胞的衰老和癌变等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1]。

1 细胞外基质

1.1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结构蛋白质,具有α链组成的三股螺旋构象(即胶原域),按其功能分为成纤维胶原和非纤维胶原。成纤维胶原其胶原域是由长而不中断的三股螺旋组成,包括Ⅰ,Ⅱ,Ⅲ,Ⅴ,Ⅺ型,主要构成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非纤维胶原其胶原域中的3股螺旋是不连续的,至少存在1个中断处,主要包括Ⅳ型(基底膜型),Ⅶ,Ⅷ,Ⅸ,Ⅻ,ⅩⅣ,ⅩⅥ,ⅩⅨ型(RH型),主要结合于纤维表面或形成网状结构。Itoh等[2]用Ⅰ~Ⅲ型胶原构建神经支架材料,施万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状态良好,提示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aW等[3]将胚胎大鼠神经皮层或亚皮层的神经干细胞和祖细胞加入具有三维结构的胶原凝胶体中,联合培养在含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牛血清介质中。第5天时细胞迅速增殖并且出现神经巢蛋白,第14天时许多分化细胞出现。实验结果显示,其中部分是少突胶质细胞。王树森等[4]以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结合冰冻干燥技术制备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施万细胞在支架材料微管内平行排列生长,形成类似于神经基底膜与施万细胞形成的宾格内带(Büngner带)。胶原构建的生物支架材料也成功应用于动物模型。Nakamura 等[5]将胶原填入聚乙醇酸导管中,用于桥接比格犬15mm腓神经缺损,术后神经沿支架生长良好。术后3周可长到远端形成重支配,术后6个月测定其复合神经神经动作和感觉电位,显示实验组的延迟时间短于自体神经组,峰值高于自体神经组,髓鞘直径大于自体神经组。

1.2 非胶原糖蛋白 (1)层粘连蛋白(Laminin,LN)∶由一条重链(α)和二条轻链(β、γ)通过二硫键交联而成,外形呈十字形,三条短臂各由三条肽链的N端序列构成,共含有15个亚型。层粘连蛋白作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可引导和调控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在轴突萌芽阶段能够调节施万细胞的功能,其缺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髓鞘形成减少和轴突分选不利[6]。近几年已有研究证实,LNα2,LNγ1,LNα4发生缺失或突变均不同程度的影响髓鞘形成[7]。Milner 等[6]研究发现,LN-1,LN-2(merosin)和纤维连接蛋白能够促进施万细胞的迁移。Cheng等[8]将层粘连蛋白和鼠尾胶覆盖在可吸收材料上,并将施万细胞种于表面。发现材料对施万细胞有很好的吸附性,且有

利于施万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培养2周后增殖后的施万细胞能形成很好的宾格内带,并产生更多的基质成分。将移植物用于桥接兔的坐骨神经缺损,8周后损伤远端可见轴突再生。Matsumoto等[9]将人胎盘层粘连蛋白和胶原复合在聚乙醇酸支架上,桥接了犬的80mm腓神经缺损,术后1年修复效果良好。(2)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广泛存在于动物组织和组织液中,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类。可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即血浆纤维连接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浆及各种体液中。不溶性纤维连接蛋白即细胞纤维连接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二聚体,它由2条多肽链通过近C端的2个二硫键相连而成,含有6个结构域。各个结构域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可分别与细胞、胶原、DNA和肝素结合。在细胞外基质中,完整的纤维连接蛋白基质对于成熟胶原的形成和稳定都是必需的。纤维连接蛋白分子折叠成球状结构域用于绑定整合素、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和其他纤维连接蛋白分子,从而使自身纤维发生进一步组装。纤维连接蛋白通过自身聚合方式形成结缔组织中不溶性的细胞外基质。另一种不溶性纤维连接蛋白,通过与整合素(通常是整合素ɑ5β1)受体结合来绑定在细胞表面。Christopher[10]证明在细胞外基质中有3种纤维连接蛋白纤维,1种纤维连接蛋白在细胞外基质中形成网络,另外两种可联合整合素β1,其中1种纤维连接蛋白进一步形成细胞的粘附斑。近年来,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连接蛋白也在组织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u等[11]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中大量的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促进了轴突的延伸和生长。将沉积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等细胞外基质的支架材料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效果良好。(3)糖胺聚糖∶周围神经系统的细胞外基质成分中的糖胺聚糖分,主要包括硫酸乙酰肝素和硫酸软骨素和透明质酸等,主要通过葡萄糖胺聚糖的侧链和层粘连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主要由许多葡萄糖胺聚糖通过末端Gal-Gal-Xyl与核心蛋白中丝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形成生物大分子。分布于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聚糖主要为CS/KS-PGs(Aggrecan),CS/DS-PGs(Biglycan/PG-Ⅱ,Decorin/PG-Ⅰ,Verican),CS-PGs(Neurocan),KSPGs(Fibromodulin,Lumican),HS-PGs(Perlecan)。聚集蛋白是1种常见的糖胺聚糖,见于数种组织的基底膜,尤其在神经肌接头处,是突触后膜特化形成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肺、肾、脑等其它非肌肉组织表达的聚集蛋白异质体,能与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高度亲和,可能与组织的机械性协调一致有关。梁安霖等[12]研究表明,透明质酸可以减少瘢痕形成。(4)其他成分∶细胞外基质中还包含玻连蛋白、弹性蛋白和血栓骨架蛋白等。除了这些基本成分,仍保留了部分天然组织中的一些重要生物活性因素。如透明质酸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调节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及骨形态发生蛋白4等。Voytik-Harbin等[13]从小肠粘膜下基质中,成功提取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两种生长因子。在胞外基质支架材料降解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等许多生长因子可从其结合蛋白上分离被激活。在组织再生过程中促进血管的生成、有丝分裂的发生和细胞的分化。Hoganson等[14]研究证实脱细胞的猪的真皮,保留许多天然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透明质酸等。但同时还保留一些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对其机械强度如抗拉强度、缝合处耐受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说明细胞外基质中的细胞因子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李珍美玉,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生于1991年3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周围神经中的应用。 通信作者∶易晟,博士,E-mail:syi@ntu.edu.cn

1.3 体外脱细胞方法的选择 天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可通过脱细胞的方法从离体的组织获取和制备,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反复冻融、机械刮除、热处理、机械搅拌和漂洗等。反复冷冻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反复冷冻使细胞内产生冰晶,从而破坏细胞膜,导致细胞裂解。主要适用于肌腱、韧带及神经等组织的脱细胞处理。机械刮除法主要用于小肠等组织的脱细胞处理,通过机械刮除粘膜层、浆膜层和肌层,去除主要细胞成分,保留粘膜下层作为细胞外基质材料。物理方法一般无法彻底去除组织中的细胞成分,需要进一步借助化学方法或生物学方法处理。(2)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来破坏细胞的结构,使细胞裂解从而达到脱细胞的目的。常用的化学试剂主要包括EDTA、脱氧胆酸钠和洗涤剂。常用洗涤剂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3)生物方法主要包括酸碱性

试剂和蛋白水解酶等。其中酶水解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蛋白水解酶主要包括胰蛋白酶、胶原酶、RNase 和DNase。酶水解法脱细胞效果显著。但是当酶的浓度过高或是作用时间过长时,在破坏细胞结构的同时可能会破坏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氨基葡聚糖等。因此需根据需要来确定酶处理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15]。

去细胞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细胞外基质的组成、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特性,也会对植入异体后的宿主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经过冻干处理与未经脱水处理的小肠粘膜,脱细胞基质表现出不同的纤维动力学特征。最终灭菌方法的选择也会影响其机械强度和生长因子生物活性的发挥,经过氧乙酸的处理和环氧乙烷的灭菌后,小肠粘膜比未经任何处理的小肠粘膜减少8%的转化生长因子β1[16]。Itoh等[17]研究指出,经过紫外线交连后,胶原分子吸附神经营养因子、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能力增强,支架管道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了施万细胞的迁徙和增殖以及生长锥和再生管道的粘附,最终促进了轴突的延伸和成熟。

2 细胞外基质与组织工程

2.1 细胞外基质的优良特性 目前合成支架材料的优点在于可控组成、可降解性及物理性能。缺点在于缺乏组织器官特定的结构及特定细胞的生态位。天然细胞外基质既具有合成支架材料的优点,又克服了以上缺点,且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及优良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证实植入宿主体内的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在28天时降解率可超过50%,在60天时可得到完全降解,植入材料可被新的组织完全取代。95%的细胞外基质代谢产物经过尿排泄,不会被其他组织重新循环利用[18]。天然细胞外基质的迅速降解是通过一些酶和细胞的活动实现的,也可通过细胞外基质中的组成分子有规律的释放。细胞外基质中某些分子释放一直持续到细胞外基质材料完全降解。更为重要的是,降解过程中释放的分子介导接下来一系列的组织器官重塑过程。在长期的组织再生过程中,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肽类引发并维持了骨髓来源的细胞的循环招募[18]。

由于细胞外基质蛋白是保守的蛋白,种属差异小,通过将异种的或同种异体的细胞成分去掉后,可获得最低免疫原性,结构完好的天然支架材料。来源于猪的脱细胞小肠粘膜下层,在异种移植实验中表现为无免疫原性,不会诱发免疫排斥反应,可作为异种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19]。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特性,体现在可以通过整合素和细胞表面受体与特定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配体作用实现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可将细胞分泌的物质呈递给各个组织或器官的归巢细胞,从而成为维持组织细胞特异性表型的理想支架材料。可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以及特定组织中的细胞分化和细胞增殖。近年来许多不同的脱细胞组织,已被证实具有促进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的能力。除了提供结构上的支持,基质中大量的纤维成分能够可逆地结合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从而影响巨噬细胞的活动。同时组织再生过程中,这些因子也在组织周围的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介导细胞的分裂迁移和招募[20]。

2.2 细胞外基质在组织生成、修复、再生中的作用在胚胎发育期,细胞外基质在介导生物物理刺激、传导生化分子信号、形成空间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1]。层粘连蛋白,在原肠胚形成期有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Ⅳ和硫酸乙酰肝素糖胺聚糖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较晚。之后一些基质中结构成分,如基底膜逐渐形成。细胞外基质中特定的结合位点,能够引导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如纤维连接蛋白可作为一个配体,引导分支形态的发生。

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破坏或是产生过量均会影响组织的损伤修复。骨膜蛋白,通过调节瓣膜和腱索胶原蛋白的表达和构像,来支持心脏内膜的重塑发挥心脏瓣膜的作用。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的毁坏导致其失去机械支持能力。细胞外基质介导的应力应变,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Venkatachalam MA等1978年报道急性肾小管坏死,坏死的肾小管细胞会从基底膜上脱离,然后幸存肾小管内皮细胞,在基底膜上能够经过去分化和增殖,恢复肾小管的完整性。同时如产生过量细胞外基质,修复过程就会变得异常活跃。这是因为这会导致组织结构的扭曲,成为修复障碍,甚至会发展成为一种自身疾病状态,如组织的纤维化等。鉴于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创伤和修复中的作用和其优良的特性,细胞外基质被广泛应用于

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2.3 细胞外基质应用于组织工程 Grillo等1964年最先对皮肤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获取了脱细胞的皮肤组织。之后陆续出现各种脱细胞生物材料,如脱细胞的心血管系统、小肠粘膜下层、泌尿系统、软骨组织、心脏瓣膜、膀胱、心包、脑、腹膜间皮、小肠、真皮。

2.3.1 真皮∶近年来,脱细胞真皮因其生物相容性良好、可有效引导宿主的组织生成的特性,临床上在烧伤、腹疝修补术和整容外科方面得到广泛应用。Wainwright[22]应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进行复合移植覆盖Ⅲ度烧伤创面,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Feng等[23]首先研制出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并成功应用异种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随后在国内的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3.2 小肠粘膜∶脱细胞的小肠粘膜组织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来源于猪的小肠粘膜经过脱细胞处理后,可应用于多种哺乳动物的缺损组织的重塑和再生。Gu等[24]对猪小肠粘膜下层进行脱细胞处理后用于修复兔跟腱缺损,术后未发现明显炎症反应及排斥反应。术后16周小肠粘膜下基质为宿主肌腱完全替代,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再生肌腱与正常肌腱极其接近。

2.3.3 中枢神经∶Crapo等[25]对猪的视神经、脊髓、大脑进行脱细胞处理,成功获取了几种中枢神经的细胞外基质。实验证实其中含有支持神经生长的蛋白和生长因子。实验通过将PC12细胞种于脱细胞的脊髓,证实了其可利于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由此结果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外基质能够为中枢神经的再生发挥组织特异性的优势,有助于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Liu等[26]通过脱细胞的脊髓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修复大鼠脊髓缺损。运用BDA示踪剂示踪实验结果显示,有髓轴突成功长入到脱细胞的脊髓支架上,促进了损伤部位的轴突再生。并且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神经营养微环境,特别是损伤部位大量的少突细胞能够促进宿主神经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并且可见明显的髓鞘再生。

2.3.4 周围神经∶施万细胞表面的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多重作用,有助于髓鞘形成过程中施万细胞的迁移。Mackinnon等[27]将高密度的施万细胞种于聚乙醇酸支架并植入裸鼠背部,6周后取出聚乙醇酸支架用于桥接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2个月后通过步态分析和透射电镜等评价其修复效果。轴突数目及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优于硅胶管组,和自体神经组无显著差异。研究者认为外源性施万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基质为损伤部位提供大量的生长因子,很好地促进神经的再生。Keilhoff等[28]将胶原I/Ⅲ型作为神经组织工程中的细胞外基质材料,联合施万细胞构成一种复合物材料,植入Wistar雄性大鼠体内。施万细胞能够很好的粘附、生长、扩散,并出现宾格内带。Stang等[29]将施万细胞与胶原I型复合物移植入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模型中。结果显示,1周后发现导管内有分布的神经管;8周后有轴突产生,并且大鼠靶肌的张力和抗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细胞外基质因保留了生物组织天然的物理结构,对轴突生长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轴突能够在没有施万细胞的基底膜管道内生长,说明基底膜支架不仅能够作为轴突生长的基质,还能作为其再生的管道。Geuna等[30]将骨骼肌进行脱细胞处理,得到富含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肌膜管。在大鼠体内植入肌膜管,能够引导轴突再生。细胞外基质中保存的一些生长因子,也为轴突再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31]证实将神经通过化学萃取的方法得到脱细胞的神经基底膜管,基质中仍保存有一些粘附分子和生长因子。能够支持轴突再生,将其应用于桥接2cm的神经缺损,结果显示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Gu等[11]在体外加入维生素C刺激施万细胞分泌了大量细胞外基质,其中含有丰富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一些生长因子。体外实验证实细胞外基质能够引导轴突的生长,同时运用施万细胞源的细胞外基质,联合神经支架材料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2.3.5 其他组织器官∶在其他组织器官组织工程修复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也得到广泛应用。Wilson等[32]应用除垢剂联合酶消化的方法对狗颈总动脉进行脱细胞处理,用于狗的股动脉、颈动脉和肾下主动脉的修复。结果显示,脱细胞的颈动脉能够实现较长距离的血管修复。Ota等[33]运用脱细胞的膀胱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用于猪的右心室壁缺损的修复。目前许多天然的脱细胞基质产品,已经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可,并且临床上得到应用,收到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3 展 望

随着近年来对于细胞外基质组分和功能研究的深入,其良好生物学性能使其在组织修复重建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植入宿主体内的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较低的免疫原性,脱细胞组织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巨噬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细胞外基质中为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微环境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途径,为营养物质向周边细胞的传送提供了传输通道。虽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利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去细胞方法和灭菌方法的标准化、细胞外基质中的生长因子的保存、细胞外基质获取后的定量、投入商业化生产后细胞外基质中各种成分的比例配制、立体支架的设计和保存等。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再生理论的进展,细胞外基质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的机制被进一步阐明。运用天然细胞外基质,联合多聚物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移植物。随着人们对细胞外基质的不断深入研究,细胞外基质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尤其在细胞外基质修饰组织工程神经,及特定细胞外基质修饰的组织工程皮肤、角膜、肌腱、血管、心脏、肝脏和肾脏方向上的应用性研究将会为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

[1]Zhu WD,Xu YM,Feng C,et al.Different bladder defects reconstructed with bladder acellular matrix grafts in a rabbit model[J].Urologe A,2011,50(11)∶1420-1425.

[2]Itoh H,Aso Y,Furuse M,et al.A honeycomb collagen carrier for cell culture as a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J].Artif Organs,2001,25(3)∶213-217.

[3]MaW,Fitzgerald W,Liu QY,et al.CNS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functional neuronal circuits in threedimensional collagen gels[J].Exp Neurol,2004,190(2)∶276-288.

[4]王树森,胡蕴玉,罗卓荆,等.硫酸肝素复合胶原蛋白制备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0)∶869-873.

[5]Nakamura T,Inada Y,Fukuda S,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gaps through a polyglycolic acid-collagen(PGA-collagen)tube[J].Brain Res,2004,1027(1/2)∶18-29.

[6]Milner R,Wilby M,Nishimura S,et al.Division of labor of Schwann cell integrins duringmigration on peripheral nerve extracellular matrix ligands[J].Dev Biol,1997,185(2)∶215-228.

[7]Yu WM,Feltri ML,Wrabetz L,et al.Schwann cell-specific ablation of laminin gamma1 causes apoptosis and prevents proliferation[J].JNeurosci,2005,25(18)∶4463-4472.

[8]Cheng B,Chen Z.Fabricating autologous tissue to engineer artificial nerve[J].Microsurgery,2002,22(4)∶133-137.

[9]Matsumoto K,Ohnishi K,Sekine T,et al.Use of a newly developed artificial nerve conduit to assist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cross a long gap in dogs[J].ASAIO J,2000,46 (4)∶415-420.

[10]Christopher RA,Kowalczyk AP,McKeown-Longo PJ,Localization of fibronectin matrix assembly sites on fibroblasts and endothelial cells[J].JCell Sci,1997,110(Pt 5)∶569-581.

[11]Gu Y,Zhu J,Xue C,et al.Chitosan/silk fibroin-based,Schwann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matrix-modified scaffolds for bridging rat sciatic nerve gaps[J].Biomaterials,2014,35(7)∶2253-2263.

[12]梁安霖,蒋电明.应用细胞外基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138-139.

[13]Voytik-Harbin SL,Brightman AO,Kraine MR,et al Identification of extractable growth factors from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J].JCell Biochem,1997,67(4)∶478-491.

[14]Hoganson DM,O’doherty EM,Owens GE,et al.The retention of extracellularmatrix proteins and angiogenic and mitogenic cytokines in a decellularized porcine dermis[J]. Biomaterials,2010,31(26)∶6730-6737.

[15]Luo JC,Chen W,Chen XH,et al.A multi-step m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porcine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J]. Biomaterials,2011,32(3)∶706-713.

[16]Mcdevitt CA,Wildey GM,Cutrone RM.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in a sterilized tissue derived from the pig small intestine submucosa[J].J Biomed Mater Res A,2003,67 (2)∶637-640.

[17]Itoh S,Takakuda K,Kawabata S,et al.Evaluation of crosslinking procedures of collagen tubes used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Biomaterials,2002,23(23)∶4475-4481.

[18]Badylak SF,Park K,Peppas N,et al.Marrow-derived cells populate scaffolds composed of xenogeneic extracellular matrix[J].Exp Hematol,2001,29(11)∶1310-1318.[19]Allman AJ,Mcpherson TB,Badylak SF,et al.Xenogeneic extracellular matrix grafts elicit a TH2-restricted immune response[J].Transplantation,2001,71(11)∶1631-1640.

[20]Brown BN,Ratner BD,Goodman SB,et al.Macrophage polarization∶an opportunity for improved outcomes in biomaterials and regenerativemedicine[J].Biomaterials,2012,33 (15)∶3792-3802.

[21]Ingber DE.Mechanical control of tissuemorphogenesis during embryological development[J].Int JDev Biol,2006,50 (2/3)∶255-266.

[22]Wainwright DJ.Use of an acellular allograft dermalmatrix (AlloDerm)in themanagement of full-thickness burns[J]. Burns,1995,21(4)∶243-248.

[23]Feng X,Shen R,Tan J,et al.The study of inhibiting 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by applying xenogenic(porcine)acellular dermalmatrix on second-degree burns[J].Burns,2007,33(4)∶477-479.

[24]顾延,戴尅戎.猪小肠粘膜下层替代兔跟腱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79-1282.

[25]Crapo PM,Medberry CJ,Reing JE,et al.Biologic scaffolds composed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xtracellularmatrix[J]. Biomaterials,2012,33(13)∶3539-3547.

[26]Liu J,Chen J,Liu B,et al.Acellular spinal cord scaffold seeded wi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motes long-distance axon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spinal cord injured rats[J].JNeurol Sci,2013,325(1/2)∶127-136.

[27]Mackinnon SE,Doolabh VB,Novak CB,et al.Clinical outcome following nerve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7(6)∶1419-1429.

[28]Keilhoff G,Stang F,Wolf G,et al.Bio-compatibility of type I/IIIcollagenmatrix for peripheral nerve Reconstruction[J]. Biomaterials,2003,24(16)∶2779-2787.

[29]Stang F,Fansa H,Wolf G,et al.Collagen nerve conduits--assessment of biocompatibility and axonal regeneration[J]. Biomed Mater Eng,2005,15(1/2)∶3-12.

[30]Geuna S,Tos P,Battiston B,et al.Bridging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withmuscle-vein combined guides[J].Neurol Res,2004,26(2)∶139-144.

[31]Haase SC,Rovak JM,Dennis RG,et al.Recovery ofmuscle contractile function following nerve gap repair with chemically acellularized peripheral nerve grafts[J].J Reconstr Microsurg,2003,19(4)∶241-248.

[32]Wilson GJ,Yeger H,Klement P,etal.Acellularmatrix allograft small caliber vascular prostheses[J].ASAIO Trans,1991,36(3)∶M340-M343.

[33]Ota T,Gilbert TW,Schwartzman D,et al.A fusion protei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enhances Reconstruction ofmyocardium in a cardiac patch derived from porcine urinary bladder matrix[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8,136 (5)∶1309-1317.

Q813.1

B

国家863计划项目(2012AA020502);国家973计划项目(2014CB542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130080,8120093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2658);江苏省教育部基础研究项目(12KJD1800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2014-09-10

1006-2440(2014)05-0425-06

猜你喜欢
施万胞外基质胶原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miRNA-338促进施万细胞成髓鞘*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施万细胞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水螅细胞外基质及其在发生和再生中的作用
施万细胞培养与纯化研究进展
镰形棘豆总黄酮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胶原ACE抑制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