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2.武汉工业学院医护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也是临床教学的起点。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是在对患者详细地询问病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地进行心脏检查。心脏体检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在心脏体检教学中我们尝试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此次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心脏体检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功,正确地进行心脏体检多能及早地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从而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心脏体检的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心脏解剖学基础知识。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诊断学与解剖学教学的时间跨度长达4个学期,加之心脏的解剖学结构本身就是教学难点,学生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往往差强人意。传统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中,多强调学生的反复大量练习和实践,忽略了学生对正常的心脏解剖学结构已较模糊。因此通过整合解剖学基础知识,探索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譬如,我们在心脏杂音的听诊讲授过程中,首先将各瓣膜局部解剖位置详细向学生展示,然后深入讲解各种杂音听诊特点,如杂音产生的部位、传导方向、时期、强度、形态、体位呼吸运动的影响等。学生能够将较抽象的知识通过具体的解剖结构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具体印象,能够较快地理解杂音特点形成的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学习效果。
教案的精心准备是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的关键所在[1]。心脏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整合不能是简单的解剖学复习课,要求教师根据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的目标精心选取,有机融合。如心脏瓣膜的位置、结构、血流动力学、体表投影、听诊区,心音产生机制和听诊特点,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三方面内容本身就相当复杂且又互为因果。要有
效整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要打破现有教材的束缚,删繁就简,选精增新。体现出一根轴线一组对比,即以心音―产生机制―临床意义为轴线,以正常心音―异常心音听诊特点为对比,突出重点,明晰思路,精心准备教案。
教学环节的优化是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实施的重要途径。采用CPBL教学法,即临床实际病案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案例式学习方法[2]。精选典型的临床病案,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形成以“以病案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是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的重要保障。心脏体检诊断学内容重要、实践性强,加之对解剖学基础知识要求高,要在规定的教学时数(4学时)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是重要保障[3-4]。如精心制作的CAI课件、心脏放大模型、心肺电脑模拟人、心脏检体视频、冠状动脉造影的静态和动态影象等等。当然临床见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首先是心脏解剖基础知识的有效整合不能是简单的解剖学复习课,要求教师根据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的目标精心选取,有机融合;其次是在增加了解剖学基础内容的情况下,要维持教学时数不变,这给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种教学媒体的运用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如精心制作的CAI课件、心脏放大模型、心肺电脑模拟人的应用等。但是,心肺电脑模拟人提供的体征略显夸张,与临床实践接触的体征有一定差距,尚须研发更高仿真度的心肺电脑模拟人。最后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心脏体检诊断学教学新模式在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效果的评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 红,郝 嘉,柏健鹰,等.以解剖学结构为基础的消化系统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4):459.
[2] 周建衡,张春霞,吴建珊,等.PBL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应用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1):73-75.
[3] 李 丹,冯立军,周 波.PDG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0):3298-3299
[4] 马国添,姜海行,巫相宏.医学模拟技术在心脏体格检查教学应用的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