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226600)
肠造口关闭术1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王凤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江苏226600)
目的:总结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肠造口关闭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导、身体状况评估、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并做好活动、饮食等的健康教育。结果:10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回肠造口患者关闭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经充分引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性地做好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促进患者康复。
造口关闭术;造口袋;围手术期;护理
肠造口术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疾病根治永久性的治疗措施,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手段[1]。临床上腹部外科中肠坏死、肠梗阻、肠外伤、肠穿孔、某些肠道肿瘤根治术后等情况下可能会行临时性或称作预防性肠造口手术,以暂时转流粪便。病情允许后再入院行肠造口关闭术,也叫肠造口回纳术。我院普外科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共行肠造口关闭术11例,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肠造口关闭术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龄34~83岁,平均55.9岁。行临时性造口术的原发疾病分别为2例肠梗阻,2例降结肠肿瘤,7例结肠破裂(其中3例为外伤性肠破裂,4例不明原因性肠破裂)。3例回肠造口,8例结肠造口。1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回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周围粪水性皮炎,经使用造口护肤粉+3M无痛保护膜后愈合。1例患者术后4天出现脐周阵发性疼痛NRS评分6分伴肠蠕动加剧,经使用解痉剂后疼痛NRS 2分,后肛门自主排气,腹痛症状消失。1例回肠造口患者造口关闭术后6天出现发热、切口红肿现象,切口疼痛数字评分5分,汇报医生查看患者后确诊为切口感染,经拆除红肿处缝线、充分引流、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肺炎、肺不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期间均乐意接受指导并按指导饮食,未发生腹痛、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2.1 术前护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协助医生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手术时间的选择。暂时性肠道转流术后6~12周,最长可至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造口远端肠道通畅,可以进行造口关闭术[2]。协助完成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如心、肺、肝、肾、脑等;经直肠进行钡剂灌肠造影来观察造口远端的肠道是否通畅、有无狭窄,为手术方式、范围提供依据。实施术前适应性训练,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翻身和肢体活动的方法;教会患者踝泵、抬臀练习及练习卧床排尿;吸烟者劝其戒烟;评价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完成各项护理记录。注意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疏导患者紧张害怕的情绪,给予正性的心理支持。术前3天流质饮食,口服肠道不吸收的卡那霉素0.5和复方甲硝唑0.2,一日3次,饭后服用;术前1天下午口服50%硫酸镁,30分钟后每10~20分钟分次饮用温热的5%葡萄糖氯化钠1500毫升,开始腹泻后观察造口袋内粪便的稀薄情况,若粪渣较多,应报告医生继续导泻或经造口灌洗。可经静脉输注等渗液体,预防机体脱水;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术前遵医嘱予胃肠减压。继续做好造口的护理,导泻后注意排便量和性状的观察;稀水性排泄物更容易刺激皮肤[3],预防性使用皮肤保护膜和防漏膏或防漏条后粘贴造口袋,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破溃。一旦发现底盘渗漏,及时更换造口袋。术前仔细做好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
2.2 术后护理 妥善安置患者,患者回病房后,与麻醉医生详细交接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查看病
历,了解术中输血输液、用药、术后留置管道等情况。未完全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以防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全麻清醒血压平稳者逐渐取半卧位,既利于呼吸和引流,又减轻切口张力,从而减轻切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呼吸、血压及尿量等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2.2.1 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胃管和腹腔引流管,做好管道标识,定时挤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及气味,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本组病例胃管采用3M胶布一端固定在鼻翼,一端对半剪开分别固定和缠绕胃管,再行Ω固定于置胃管之鼻孔侧的面颊;腹部引流管采用3M胶布Ω二次固定于引流管下方附近的腹壁。均松紧适宜,未发生管道滑脱、皮肤压迫性溃疡、引流液渗漏等现象。本组病例引流液均从鲜红色过渡至淡红、淡黄,未发生出血、腹腔感染等现象。
2.2.2 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卧床期间鼓励并协助患者床上活动,如深呼吸、抬臀、翻身、踝泵运动等,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肠功能恢复,预防肺部并发症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3天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每班听诊肠鸣音,倾听患者主诉有无肠蠕动恢复、肛门自主排气现象。本组病例肠蠕动恢复时间3~5.5天。
2.2.3 营养支持:禁食期间按医嘱予胃肠外营养,肠功能恢复后按医嘱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配方奶或肠内营养粉等,每日6~8餐,每餐用量逐渐增加至100~200mL;及时留取血标本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根据结果及时调整。本组病例中1例患者经颈内静脉置管、10例患者经外周静脉行胃肠外营养,补充热量、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脂肪乳及白蛋白、血浆等;经口进食后,由流质食物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软食,11例患者复查血生化指标均正常后痊愈出院。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4],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勿剧烈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品,以免引起肠功能紊乱[5]。
2.2.4 疼痛护理:术后及时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手术当日每班及术后第1、2天采用交谈、观察、临床检查和疼痛数字评分(NRS)的方法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等[6]。轻度疼痛(NRS1~3分)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看电视、听广播等减轻疼痛,中度(NRS 4分)以上疼痛汇报医生按医嘱用药。本组11例中有4例使用PCA泵镇痛,7例未使用。1例使用PCA泵镇痛和6例未使用泵镇痛患者手术当晚切口疼痛数字评分5分,按医嘱使用止痛剂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20mg肌肉注射后减轻至2分,4例患者未使用止痛剂;1例患者术后当天和第1、2天晚连续3天使用止痛剂;1例患者术后4天出现脐周阵发性疼痛NRS评分6分伴肠蠕动加剧,经使用解痉剂后疼痛NRS 2分,后肛门自主排气,腹痛症状消失。
2.2.5 并发症的观察: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发热、切口红肿和引流情况等,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肠造口是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以排泄粪便。肠造口关闭术是临时性造口患者翘首以盼的手术,家属和患者的期望值较高。针对性地做好肠造口关闭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疏导、身体评估、协助完成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肠道准备、造口护理和皮肤准备,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的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等,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并做好活动、饮食等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1]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17.
[2]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268.
[3]徐洪莲,何海燕,蔡蓓丽,等.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47-249.
[4]翟保平,任金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1例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6):467-468.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2.
[6]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9-440.
R473.6
B
2014-04-28
1006-2440(2014)04-0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