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

2014-04-15 10:26王夏强
交通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生医学

王夏强

(南通大学校长公室,江苏226019)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

王夏强**

(南通大学校长公室,江苏226019)

医务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有效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重要保证,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际,分析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影响因素,针对当前教育中的局限性,力求通过在医学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倡导学生主体性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熏陶、责任约束机制和强化社会实践等手段,提高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医学生;人文教育;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组织或个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而主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相应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基于心理过程的责任行为,其结构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部分。在社会责任感养成的过程中,责任认识是前提,责任情感是基础,责任情感来源于责任认识,又反过来强化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越强烈,责任意志则越坚定,又成为责任行为的强大内在动力。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落脚点,是切实把社会责任感转化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责任行为,这也是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最终追求。现代社会医患矛盾较为突出,医务工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是有效缓和、避免这些矛盾的关键。医学生是医疗战线的预备队,是否具有“助健康之完美、除人类之病痛”的社会责任感,关乎自身健康成长、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和谐发展。

1 培育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使命,医学的责任来源于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期待。结合我国社会实际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质,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责任对象包括自己、他人和社会。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就其专业特征来说基本内容是对自身个体的责任感;关键内容是对他人的责任感;核心内容是对祖国医学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医学生对自身个体的责任感主要体现为尊重生命、磨练意志、科学规划、协调发展、身心和谐。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感主要体现为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知情同意、诚实廉洁。医学生对祖国医学事业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为热爱医学事业、关注学科发展、热衷公益医疗、勇于医学创新、实施人道救援等[1]。

1.1 医学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深刻的思考,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能够让他们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抉择。另一方面,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生对现实中不科学、不合理的部分会产生强烈的改革欲望,激发创新潜能,进而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改变现状。

1.2 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型医学模式转变和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在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思潮中,医疗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为推动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责任感是道德的内核,有社会责任感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建立起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2]。医学生需要主动认识到自己所处社会和时代的特点,认识到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期待和赋予的使命,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认识自身的责任。因此,培养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自己、他人、社会的责任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要求。

2 当代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医学生学习研究和将来工作的对象是具体的、鲜活的社会人,其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关系到每个服务对象的健康和生命、关系到相应家庭的幸福水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新形势下,结合国内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深入分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不足之处,意义重大。

2.1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 结合温萍[1]、石丽萍[3]、赵守政[4]、苑国栋[5]、何海容[6]等学者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总结分析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主要方面:一是自身责任缺失。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医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变时期。以高考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部分医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很难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轻理想、重功利,不严于律已,追求物质享受,轻视自身价值。二是他人责任缺失。个人本位主义表现突出,部分大学生不热衷公益活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重索取、轻奉献,将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束之高阁。三是社会责任缺失。部分医学生涉世不深,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社会角色定位不准,凡事从个人私利出发,追求个人价值。重个人、轻社会,存在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现象。对社会缺乏主人翁态度,缺乏社会责任担当,没有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勇气。

2.2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很多,总体上可分为外在的社会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医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

2.2.1社会影响因素: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首先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等西方价值观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渐深,同时又没有接受西方的公平正义、社会责任等观念,使得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颇。其次,传统价值观念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等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并没有能够得到发扬光大,出现了传统文化的断层。最后,社会负面风气起了不良的影响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个体利益,加上社会整体利益难以衡量和被认同,部分人为了追求个体利益而罔顾,甚或是攫取社会利益。

2.2.2 学生自身因素:医学生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思维逻辑存在片面性,对于个人与社会、社会的正面与负面、现实与未来不能全面、辩证理解。当前的医学生,生活普遍比较安逸,加之部分父母的过分关爱甚至溺爱,使得他们习惯于索取与享受而疏于付出和奉献。加上很多医学生从小到大的生活轨迹单一,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角色定位模糊,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明确的认知。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大学生只占34%,出现了不该有的过度迷失和彷徨[7]。

2.2.3 学校教育因素:一是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重视。高等医学院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指挥棒下,在很多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中强化专业学位课程,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被边缘化。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在奖学金评定、学位授予、研究生免试推荐等方面的“唯成绩论”,造成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弱化,影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质量。二是教育主体错位,忽视医学生的主体性。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存在教师主体论现象,这种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习惯于将理想化、成人化的责任观念强加于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差异,严重偏离学生渴望平等、参与对话和享受民主等心理特点。其结果必然导致毫无社会责任感可言,甚或连原有的社会责任行为也会被扭曲,学习效果适得其反[8]。三是教育理论空泛,难以取得应有成效。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医学生可以接触到多元的社会文化,并形成相应的自身价值判断。学校在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刻意回避复杂、多元的社会观点,一味地宣讲书本上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内容,追求“净化”和“正面效果”,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认知的困惑和迷茫,从而本能地将这些理论束之高阁,知行分离。四是教育手段单一,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因为传统教育的惯性,在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灌输式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缺乏形式多样、情景感人的教育教学手段,存在着形式化、简单化的倾向,学生难以形成对社会责任的感性认识。因为单纯的理论宣讲,缺乏社会责任感内化的过程,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及应用还停留在理论认知的浅表层面,不能产生社会责任情感共鸣,形成内在的社会责任意识,故而学生难以从中真正受益。五是教育脱离实践,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医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中,缺乏社会实践中行为模式的有效体验,很难将社会责任认识转化为社会责任行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形式化、功利化,学校的社会实践内容的设计与策划单一,组织欠科学、欠规范,加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参与不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实践育人的功能,形成社会责任感理论教育“走过场”的现象。

3 医学人文教育中应多途径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医学教育目标是按着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医学人才,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完备的医学专业知识,更需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正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医学人才,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关系到国家稳定和谐的发展。但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原因分析来看,我国高校应该反思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学校教育因素,努力开创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新格局。

3.1 重视医学生责任感培养,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在全球政治多极化、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今天,医学生容易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医学教育应弘扬时代主旋律,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大学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引导,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发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同时,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道德传统资源,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当前时代特征相结合,继承发扬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使医学生自发地把个人的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具有新时代浓厚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2 加强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思考,以达到教育目的[9]。面对21世纪自主性逐渐增强的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抛弃简单知识传递的传统教育观念,变教师主体

地位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发挥引导作用。教师须更多地运用调查研究法、比较教育法、案例教育法、互动教学法、感染教育法等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对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理性思考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引导大学生认清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并树立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这一过程的前提必须是确立和肯定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部分学生的非理性选择,也需戒急戒躁,注重长期引导。

3.3 校园文化建设为有效载体,激发社会责任情感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学习、认同、内化、固定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优良的学风,有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创建以责任关系为特征校园文化,形成有鲜明责任感的校园育人氛围,从而有助于激发医学生产生长远的、浓厚的、深刻的社会责任情感。其最大优势是没有程式化的教育痕迹,不喊口号,不贴标签,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6]。

3.4 以问责机制作为制度保障,磨砺社会责任意志在医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校应建立全方位的责任行为约束制度,并辅以相应的问责机制,遏制校园中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引导医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社会责任惯性。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责任,使校园生活成为有责任的生活,日复一日地磨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

3.5 以社会实践作为根本途径,强化社会责任行为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医学生才能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社会,才能准确定位社会角色,才能获得社会责任感承担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并最终外化为负责任、有担当的社会责任行为。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医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发生从认识-实践-认识的飞跃。医学生可以通过科学实验、调查研究、志愿者服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等校内外社会实践方式,深化责任认识、激发责任情感、磨砺责任意志、强化责任行为。因此,要培养和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让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誓言。

[1]温萍.新时期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2]刘英,米方林,王大庆,等.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2(6):580-582.

[3]石丽萍.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若干做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6):49-50.

[4]赵守政.当前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5]苑国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现状调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4):95-96.

[6]何海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7]苗洪霞.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模式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7):34-37.

[8]金培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07,(6):43-44.

[9]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G424.1

B

2014-09-16

1006-2440(2014)06-0751-04

江苏省社科研究课题(2013SQC-07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4SJB612)。

**[作者简介]王夏强,男,汉族,江苏如皋人,生于1979年7月,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生医学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