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桂梅治疗颈椎病经验

2014-04-15 10:20范德辉
江西中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痹症颈项颈椎病

★ 范德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95)

颈椎椎间盘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周围的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组织受到刺激或受压,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更多的是从事脑力劳动,长期的埋头工作、高度的精神紧张及户外运动的减少等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中医没有明确的“颈椎病”病名,常将它归为“痹证”、“肩部痛”、“眩晕”、“项强”等范畴。卢桂梅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思路清晰、活跃,尤善于治疗各类颈肩腰腿痛等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卢老师学习,对其治疗颈椎病的医案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其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如下。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肝肾不足,颈椎病发病之本 颈椎病属中医学的“痹症”、“肩部痛”等范畴,自古以来多认为肝肾亏虚为本病发病的根本,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阴痹者,腰脊头项痛,时眩……病本于肾”,认为痹症的发病基础为肝肾不足;同时《中风历节病脉证》曰:“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认为肝肾不足导致痹症的发生。《杂病源流犀浊》又说:“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卢老师认为: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利关节,并且《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认为俞是人体气血出入的地方,出则与天地相通,入则与脏腑相连,同时《灵枢·经脉》中言:“三焦手少阳之脉……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循行均经过颈项及肩背部,少阳与厥阴相表里,故肝病亦可引起少阳经的病变。肝肾同源,肝虚则不能滋润筋脉,肾虚则不能生髓,髓海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上扰清空,故见头晕、目眩等症。同时《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脾主肉,肝主疏泄,能够疏通、畅达全身气血,促进脾胃之气升降及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可见肝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关,而颈椎病的发生亦涉及到人体的气血津液、筋肉皮骨。故卢老师认为肝虚则筋骨失养,肝虚则脾胃气血生化失常,少阳经脉得不到濡养,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因此,治疗颈椎病以治肝为主。

1.2 风、寒、湿、热、瘀,颈椎病发病之标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素问·痹论》亦曰:“风寒湿邪流于筋骨,则疼痛难已”;《金匮要略》云:“脉者,人之正气正血所行之道路也,杂错于邪风、邪湿、邪寒,则脉行之道路必阻塞壅滞.....”,故大多医家认为由于颈项部感受风寒湿邪,导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而导致痹症的发生。卢老师认为:或长期伏案工作,或久居湿冷之地,或劳作汗出当风,或涉水冒雨、湿衣裹身,皆可令卫表不固,营卫失调,风寒湿邪外袭,且广州地处岭南,多湿多热,邪气易从寒化热,阻滞经脉,经络气血运行失常,日久成瘀,导致颈项疼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等症的发生,且瘀血久滞与湿热相搏结,故此病多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同时《证治准绳》亦言:“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结合痹症发病的机理及病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故卢老师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主要外因为风、湿、热、瘀为主,但亦不可忽略寒、痰等病理因素。

2 临床辨证施治

2.1 整体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很早就提出了“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的思想,《灵枢》亦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古以来,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根植于中医文化之中。卢老师认为:中医整体观念应包含两个方面:(1)天人一体观,天与人于形体上、情感上、规律上相合,如天有阴晴风雨,人有喜怒哀乐。四时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更,地方气候、风土人情,社会文化环境,人际交往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广州多湿多热,邪气极易与湿热相混杂而缠绵难除,故卢老师临床多注重清热祛湿,如常用菊花、钩藤、黄芩、栀子、广藿香等清热除湿,即使患者热象不明显,卢老师亦遵《内经》治未病思想而加入少许清热祛湿之品而防治邪从热化,而很少应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大热之品。其次,广州生活节奏紧张,饮食清淡但不失营养,故本地人多以气郁为主,主张疏肝理气、轻补慎补,因风药能疏肝,故多用蒺藜、柴胡、郁金、钩藤等疏肝理气,山药、茯苓、麦冬等轻补,而少用人参、黄芪等;(2)五脏六腑一体观。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器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气血、津液、经络相联,因此,不论是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卢老师临床治疗颈椎病患者时,常仔细询问患者饮食、睡眠、二便等,以辨明患者的阴阳、虚实。卢老师亦注重李东垣“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见解,认为湿热之邪多由脾胃而生,易于藏于饮食、二便等有形之物之内,故临床多用砂仁、木香、茯苓、薏苡仁、麦芽等健脾消食,厚朴、枳实、火麻仁、瓜蒌子、芦荟等通便,车前草、茵陈等利尿祛湿。

2.2 善于临证施治 自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体系以来,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四诊合参,然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亦明确以“病脉证并治”或者“病脉证治”言之,清晰地突出“病”、“证”、“脉”、“治”四个方面,“病”既疾病,“证”既证型病机。可见,仲景强调辨证论治应“辨病”与“辨证”结合。卢老师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卢老师认为:只有将人、病、证三者紧密相结合,才能做到治病不光是简单治疗疾病,而是以人为主,因人不同采用相应的治病方法。卢老师认为颈椎病是以肝郁为主,风湿热与瘀血互结、经络不通为标的病因病机,故结合其40余年临床经验,以天麻钩藤饮与温胆汤化裁为基础方:钩藤、法夏、郁金、延胡索、宽筋藤、菊花、黄芩、蒺藜,再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和症状而加减变化。方中钩藤、菊花、蒺藜可清热祛风,黄芩、法夏可清热祛湿,郁金、延胡索可疏肝理气活血,基础方已顾护颈椎病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加减变化方面,如肝肾不足者加桑寄生、牛大力等补肝肾,湿热明显者加千金拔、茵陈等清利湿热,瘀血明显者加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其次再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再对其突出者加减处理,如头晕者加蔓荆子、广藿香等清热祛湿,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清热疏风,失眠者加夜交藤、远志等安神,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枳实通便,颈项僵硬明显者加葛根、桑枝等疏筋通络。可见,卢老师对颈椎病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刻,善于临证处方,因法出方,以不便应万变,理法方药始终一致。

2.3 注重道地药材的应用 《本草经集注》曰:“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岂得相似?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明确地指出药物生长有自身的独特环境,才能赋予药物特有的气力功效,一旦离开了这样的环境,药物的功效必然大打折扣,用来治病,则疗效自然不理想。卢师亦注重道地药材的应用,如祛湿常用广藿香、千金拔,补肝肾常有怀牛膝、牛大力,清肝明目常用怀菊花等。

3 典型病例

张某,女,57岁,2013年9月13日就诊,主诉:反复颈项疼痛伴双上肢麻木2年余,加重1周。患者2年前因劳累后出现颈项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无头晕、头痛,无眼花耳鸣,曾于广州市多家医院进行针灸、推拿治疗,症状可以减轻,病情反复发作,1周前,患者颈项疼痛及双上肢麻木加重,曾于我院针灸康复科予针灸治疗,病情未见缓解,经人介绍,遂到名医特诊室就诊,症见:神情焦虑急躁,颈项僵硬酸痛不适,上肢麻木,无头晕、头痛,腰背酸痛,沉着感明显,口干口苦,饮食可,小便黄,大便稍稀,睡眠差,舌暗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数。查体:颈椎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叩顶试验(-),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辅助检查:我院颈椎DR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骨质增生,颈5/6、6/7椎间隙变窄。诊断:痹症证型:湿热与痰瘀互结。治法:清利湿热,活血通络。处方:菊花、蒺藜、栀子、黄芩、郁金、钩藤、法夏、茵陈、广藿香各12g,薏苡仁、千金拔、宽筋藤、夜交藤、桑枝各30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9月20日,二诊,颈项疼痛明显减轻,腰背仍见酸痛,舌暗红,苔薄微黄,脉弦滑稍弱,处方:原方去栀子、黄芩、茵陈,加入葛根、桑寄生、延胡索各30g,再服7剂,9月27日,三诊,颈项疼痛及上肢麻木基本缓解,唯腰背酸痛缓解不明显,舌红,苔薄稍黄,脉弦无力,原方去千金拔、延胡索、广藿香,加入白芍、牛大力各30g,怀牛膝15g,再服7剂后而愈。

4 讨论

卢老师特别注重“三因制宜”的学术思想,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卢老师治疗眩晕[1]注重祛痰利湿、疏肝祛风,治疗坐骨神经痛[2]以祛风湿、活血通络为主,治疗偏头痛[3]多以清肝疏肝祛风为主,可见,广州多湿多热的思想始终贯彻于卢老师的用药处方当中。卢老师认为,颈椎病多归属于中医“痹症”、“眩晕”、“肩背痛”等的范畴,在病因病机认识上,吸收了历代医家对痹症多由风寒湿的认识,同时结合中医“三因制宜”的思想,广州多湿多热,生活节奏紧张,常发抑郁,且风、寒、湿、热、瘀等病理因素互相影响,并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肝郁及风湿热瘀为主的病因病机。在临床辨证方面,又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舌、脉等灵活变通,在顾护肝郁及风湿热瘀的基础上,又能结合患者实质情况而不忘寒、虚等不同的病理表现。在用药方面,重视药材质地及质量,灵活加减变化,且用药多倾向于平价、低廉,既能够解除病人疾苦,又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其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思想值得每位医护人员学习。卢老师治疗颈椎病从病因病机的认识,到立法处方,无不贯彻着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其除治疗颈椎病外,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类杂病都有其独到之处,需进一步总结学习。

[1]卢桂梅.祛痰熄风法治疗脑性眩晕120例[J].新中医,1999,31(5):29-30.

[2]卢桂梅.芍甘五藤汤治疗坐骨神经痛52例[J].新中医,1994(12):34-35.

[3]黄年斌.卢桂梅教授从肝论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1):25-26.

猜你喜欢
痹症颈项颈椎病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脊柱调衡手法联合颈项排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uling Powder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A Meta-analysis of Clinical Trials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