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丽松 洪恩四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 NMO)是视神经与脊髓同时或相继受累的急性或亚急性脱髓鞘病变,其临床特征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在其前或其后数日或数周伴发横断性或上升性脊髓炎[1]。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是本病的主要疗法,但激素副作用较大,易于复发。我们采用针刺治疗视神经脊髓炎患者1例,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陈某某,女,44岁,因“视物不清伴双下肢无力1月余”入院。患者于2014年2月8日,因感受风寒出现视物不清,继而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行走,且不能在床面平移,自觉胸骨剑突以下麻木,在某省级医院行颈胸段MRI示:T6-10胸髓异常信号,符合炎性改变伴脊髓空洞。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给予甲泼尼松龙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6d,症状稍有改善,病情平稳后出院,在家予以口服强的松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等治疗1月余,病情改善不明显,因担心激素副作用,自行停止口服药,于2014年3月28日来我院行针灸治疗,症见:视物模糊不清,双下肢乏力,不能站立行走,且不能在床面上平移,胸骨剑突以下麻木、紧绷感,无恶心,头晕,头汗较多,纳寐可,小便调,大便稍结,舌质暗红、苔白,脉细弱。体查:BP:122/74mmHg,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0.4,双上肢活动正常,双下肢稍有肌肉收缩反应,肌力1级,肌张力稍高,双侧巴氏征阳性。
中医诊断:痿证,证属气血亏虚。西医诊断:视神经脊髓炎恢复期。
治疗经过:针刺取穴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以阳明经穴为主:睛明、太阳、四白、攒竹、天枢、中脘、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冲阳;后组以督脉穴为主:印堂、百会、风府、大椎、灵台、至阳、命门、腰阳关、腰俞、睛明、太阳、四白、攒竹。前后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治疗,均用补法,留针30min,每日1次。
针刺10次后,患者自觉视力稍改善,双下肢稍能在床面平移,剑突以下紧束麻木感减轻。针刺20次后,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6,剑突以下麻木感减轻,双下肢可在床面平移,偶可抬离床面。针刺40次后,视力改善较明显,左眼视力0.7,右眼视力0.9,可柱拐杖行走,步态欠平稳,剑突以下麻木紧绷感明显减轻。针刺50次后,左眼视力1.0,右眼视力1.1,可脱离拐杖行走,步态稍欠平稳,剑突以下麻木感基本消失。
按:本病属于中医学“痿证”“视瞻昏渺”“暴盲”等病证范畴。多因气血亏虚,或肝肾阴虚所致。精血不能上荣,目失濡养则视物不清,气血津液不能布达四肢,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弛缓或瘫痪。本案的治疗,笔者遵循《素问·痿论》所确立的“治痿独取阳明”大法,同时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载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及督脉为“阳脉之海”之理论来进行针刺取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胃腑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盛则宗筋润,气血生化有源,四肢百脉皆得其养。针刺督脉经穴可通调督脉,统理十二经脉之阳气,既填补真阳,又疏通经气,使上下贯通,经气流通。何氏[2]认为通过疏通督脉经气,可加强脑髓-督脉(脊髓)-脏腑经脉气血功能活动之间的联系,使气血津液精髓的化生及运行复常,进而充养督脉(脑脊髓),促使督脉脉气充盈流通,则有利于痿证恢复。如此既可使皮肉筋脉骨节充养有源,又可使气血津液精髓充养督脉,进而恢复督脉统摄阳气和输布气血精髓的功能。
本案主要治法为补益气血,通调督脉。针刺睛明、太阳、四白、攒竹为目疾常用经验穴,可疏通病眼经络,调理眼部气血;中脘为胃之募穴,可补益脾胃,天枢、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冲阳为足阳明胃经穴,取“治痿独取阳明”之意,且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配合中脘可健运中州,化生气血;血海滋阴养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气血双补之功;太溪为肾经原穴,可补肾滋阴;百会为督脉所过,位于头之顶部,人身之至高,督脉统诸阳,统领一身之阳气,故针刺百会振奋一身之阳气;印堂总督诸阳;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之会,可疏通手足阳经的经气;至阳、灵台通调督脉阳气;腰阳关、腰俞、命门有补益肾精、温补肾阳之功效,可激发人体元阳之气。诸穴合用,共奏调和脾胃,补益气血,温通督阳之功,故取效明显。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4-265.
[2]何兴伟,黄建华.痿证从督脉论治探讨[J].中国针灸,2008,(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