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玉,梅映台,练正梅(.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丽水33000; .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丽水33000)
医院职业陪护的规范化管理及其效果
徐梅玉1,梅映台1,练正梅2
(1.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丽水323000; 2.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浙江丽水323000)
医院专职陪护人员俗称医院保姆,是新时期医疗市场出现的新生人员[1]。医院专职陪护人员的出现是由我国当前的国情和医疗体制所决定的,也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的体现[2-3]。目前,国内关于医院陪护人员尚未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而由此引发的各类矛盾与纷争使医患双方都苦不堪言[4]。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老年病防治中心,专职陪护多且集中,各类问题尖锐而突出。针对这一棘手问题,医院选派专职管理人员,探索医院专职陪护管理方法,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系丽水市心理医院、丽水市老年病医院,现有陪护(以下称护工)89名,其中男18名、女71名,年龄46~72岁,平均(58.07±5.80)岁;学历:文盲49例,小学23例,初中12中,高中5例;从事陪护年限1个月~8年,平均(5.58±3.60)年。
1.2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1.2.1 制度化 医院成立陪护中心,由护理部派资深护士长承担专职管理人员,隶属护理部管辖,建立陪护个人档案,统一着装,统一称呼“护工”,出台了《规范医院保姆管理的暂行规定》、《协议书》等,制订了《陪护管理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护工工作质量评价表》、《护工工作手册》等。
1.2.2 规范化 根据拟定的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新上岗的护工要求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发放陪护证。根据照顾对象(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照顾形式及薪酬范围。照顾形式分为两种,即1对1的单人照顾、1对2或3的集体照顾。一般来说,病情较轻或照顾者能力强、经验丰富,经护士长认可才可以选择集体照顾,由陪护中心统一调配岗位。我院为老年病专科医院,患者住院周期长,故陪护费用按月结算,由医院统一发放,并且每月由护理部组织质量管理小组按照《护工工作质量评价表》进行考核,达标者全额发放工资,对一些不遵守规章制度、工作表现差、受到患者或家属投诉的护工,确认属实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者扣罚工资,情节严重者开除,列入黑名单,不再录用;对表现突出,考核优秀的护工年终进行评优,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在配岗用工时优先考虑。
1.2.3 培训考核 新上岗的护工由专职人员进行岗前授课半天,主要学习规章制度、职业道德、一般护理知识等,发放《护工工作手册》每人1本,然后在老护工带教指导下进行工作。各病区或几个病区一起每月针对全体护工进行一次知识讲座及技能演练,学习叩背、翻身、搬运患者、噎食处理等技巧。日常工作中,根据被照顾者的不同情况护士给予针对性的床边指导,护工必须服从护士的指导,严禁超范围从事医疗活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3年1-12月,我院实行职业陪护规范化管理后,与护工相关的家属投诉、未遵守规章制度、照顾不当引起并发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4%,与实施前(2011年1-12月)比较(发生率为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3,P<0.05)。
医院职业陪护的规范化管理,使护工和患者双方有了一个可以依赖的组织,护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同时又受到考核制度和用工协议的约束,有利于医患双方获得共赢[5-8]。医院抽调有管理经验的护理管理人员成立管理处,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护士同步管理,一方面没有因此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免去了家政公司的营利部分,遏制了不合理的收费,同时能保证培训和工作的质量。但是,目前国内医院护工管理尚未被正式纳入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内,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9-10],有的医院护工属护理部主管,有的医院属后勤部门管理,有的委托陪护(家政)公司代管,还有少数医院实行了由家政公司提供护工,医院派专职人员负责指导和督查的双轨制管理方法[11-12]。这些方法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保证陪护质量,就必须将护工纳入医院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管理,但管理成本如何运作,风险如何承担[13-14],这些都是棘手问题,也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认为,无论哪种形式的管理,都未能明确解决以下问题:(1)护工来源不足问题;(2)护工文化素质低下、优秀人才缺乏问题;(3)护工的社会保障和法律地位问题。因此,医院职业陪护的规范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需要政府、医院和社会共同努力。
职业陪护;规范化管理;护理
[1]丁小容,石兰萍,孙玉香.对奖励院内陪护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3,2(5):42.
[2]罗琦.医院陪护的现状和社会化管理方法的探讨[J].当代医学,2008,14(24):28-29.
[3]巩玉秀.关于“护工”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07,7(6):8-9.
[4]楮晓静,尤彩珠.建立专职陪护满足患者需求[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2):161-162.
[5]游桂英,蒋晓莲,余建英.浅谈病房职业陪护的管理[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7,21(6):1670-1671.
[6]代小舟,黄淑英,江红,等.职业陪护管理流程再造及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8(5):49-50.
[7]米继民,凌云霞,杨顺秋.我国医院职业陪护管理现状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0A):60-61.
[8]张甜,蒙张敏,吴琳娜.老年科职业陪护现状分析及应对对策[J].华西医学,2009,24(7):1874-1876.
[9]陈艳.医院职业陪护18名压力状况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7(4):103-105.
[10]周琦.老年病科全职业陪护病房护工管理方法与实践[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2):116-117.
[11]王景俊,陈欢.专职陪护职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相关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2):115.
[12]王亚梅.120急救中的职业陪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4,20(4):66.
[13]常秀海,姜同学,卢岳青,等.医院护工现状调查与管理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2):334.
[14]王涌,阮列敏,史定妹,等.大型综合性医院护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1,15(5):70-72.
(本文编辑:沈园园)
10.3969/j.issn.1008-9993.2014.19.022
R197.323
A
1008-9993(2014)19-0066-02
2014-02-20
2014-06-22
浙江省丽水市科技局项目(2012)
徐梅玉,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护理管理工作
梅映台,E-mail:9628432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