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芳 张健康 王慧鸾 叶凤玉 黎欢梅 叶喜德,5*
(1.江西省中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 抚州 344000;3.余干县中医院 江西 余干 335112;4.江西中医药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4;5.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06)
陈皮,原名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栽培变种植物。药材分为“陈皮”(为福橘、江西大红袍和温洲密柑等的干燥成熟果皮,江西产的又名“三湖红桔”)和“广陈皮”(为茶枝柑和行柑的干燥成熟果皮)[1]。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适合种植在海拔200公尺到500公尺的地方。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2]。陈皮的临床价值吸引了多数学者对其亲睐,并通过学科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陈皮,获得不少陈皮有效成分、炮制与效应及对其功效主治的新认识,本文就陈皮研究进展情况作如下综述。
陈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而命名‘橘皮’”[3],并首次涉及陈皮理气功效。《本草纲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另列有青橘皮(即青皮)[4]。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惟现代药用陈皮则仍然柑、橘不分。《名医别录》在理气的基础上,增加了陈皮止泻、利尿功效[5]。而在随后众多的古典著作中,对陈皮的化痰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列为陈皮的主要功效。如《药性论》可见“橘皮,清痰涎,开胃,治上气咳嗽,主痢,破瘕瘕痃癖,治胸膈间气”[6];《本草拾遗》[7]和《日华子本草》[8]均记载橘皮能理气调中、消痰止咳作用;以及清《本草备要》[9]、《本草从新》[10]和《医林纂要·药性》[11]均有燥湿化痰的描述。
自陶弘景《名医别录》就提出“陈皮疗气大胜,以东橘为好,西江者不如,须陈久者为良。”[5],指出陈皮以“陈久者佳”。之后,历代医学家皆以陈久者为胜,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王好古提出“橘皮以色红日久为佳,故日,红皮、陈皮”[12];“多年者更妙”、“隔年者方可用”则分别载于吴瑞的《日用本草》和贺岳的《本草要略》中;始见于陈嘉谟编写的《本草蒙筌》,则有:“新采者名橘红,气味稍缓,久藏者名陈皮,气味辛烈”[13];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14]《怡堂散记·药性解》:“陈皮需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新者气烈”;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他药贵新,唯此(陈皮)贵陈”。至于陈皮需陈放日久的具体原因,李士材提出“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峻削之虞”。汪昂曰:“产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而在《药性赋新编》中,则有对六陈的认识:“均系辛烈之品,恰当地存放一定时间后,其辛烈之性有减,则药性较纯和而效尤佳”。由此可见,陈皮陈放日久的原因,就是减缓其辛燥之性,故选用陈久之品。尽管历代医家对陈皮在临床应用的遵循“陈者为良”,然陈皮的存放时间长短与影响药性的看法却有不同的理解[15]。有的认为陈久性烈功效显著,有的则认为新产性烈、燥性大,不宜使用;近代亦有持“陈皮枳壳以新鲜为好”的观点[16,17]。
目前对陈皮的存放被延伸到对其采收环节,陈皮药材采收期不同,其所含成分的种类以及数量都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使其药材品质和临床使用效果发生改变。
可见,对于陈皮的功效与陈放时间之间的关系,目前各学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虽然有许豫和提出:陈皮当以“二三年者为上”之外,但陈皮由于存放时间而影响药效的真正作用机理还不是完全清楚,对此工作有待通过实验验证。
陈皮含有多种类别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和部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
3.1 挥发油 陈皮中挥发油的含量相对较高,约为2%~4%[18],主要包括柠檬烯、γ-松油烯、β-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等、芳樟醇、柠檬醛和α-萜品醇等。陈皮中的这些挥发油类成分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来源、采集、存放时间和炮制加工等因素,其含量差异较大。但不同产地的陈皮均主含柠檬烯、7-松油烯、卜月桂烯及α-松油醇等成分[19,20]。
3.2 黄酮类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其中以橙皮苷[21]、新橙皮苷、川陈皮素、柚皮苷、柚皮芸香苷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为主要成分,还含有5,6,7,3',4'-五甲氧基黄酮、1,5,6,7,3',4'-六甲氧基黄酮、1,5,7,8,3',4'-六甲氧基黄酮等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22]。
其他成分,陈皮富含多种人体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如肌醇、维生素B、维生素C、麝香草酚和β-谷甾醇等[22],并含有K,Na,Ca等多种微量元素[23-25]。
陈皮挥发油能松弛气管平滑肌,水提物或挥发油均能阻滞或解除氯化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且挥发油对豚鼠药物性哮喘有保护作用[26]。陈皮醇提物可完全对抗组胺所致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是平喘效价高者之一,镇咳作用显著。
陈皮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对陈皮提取液进行抗菌实验制霉菌素的抗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证明,陈皮提取液有较好的抗菌能力,在室温条件下储存1年后仍有一定的抗菌活力。另外,试管内抑菌实验发现,25%陈皮对常见浅部真菌有抑菌作用[27]。陈皮提取液可延长果蝇寿命和增强其飞翔能力,提高果蝇头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提示陈皮提取液具有延缓果蝇衰老及提高生命活力的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28]。橙皮苷对蛋白非酶糖基化具有抑制作用,可明显减轻糖尿病肾小球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同时可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脱髓鞘等病理改变,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及由此引起的肾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橙皮苷还能调节雌激素水平,用于因雌激素不平衡引起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此外,陈皮还具有对肠平滑肌的作用是双向调节作用[29],具有强心、升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作用[30],具有抗癌、免疫调节和抗过敏等作用[31]。
在中医药学教材丛书《方剂学》中,记载祛痰剂的代表方有26首,其中涉及陈皮配伍的方剂就有15首。如:二陈汤、金水六君煎、导痰汤、涤痰汤、温胆汤、十味温胆汤、清气化痰丸、清金降火汤、海藻玉壶汤、贝母瓜蒌散、痰饮丸、三子养亲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定痈丸、止嗽散等。由此可见,陈皮在发挥祛痰功效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涉及到陈皮其他作用方面的方剂则更多,也为临床医师广泛采用。如首载于北宋时期的《博济方》中的“平胃散”,就体现了陈皮的另一功效——理气健脾,临床主要用以治疗寒湿中阻,脾气雍滞之脘腹胀痛、呕恶腹泻[32]等症,再如补中益气汤、柴胡疏肝散、止嗽散等。陈皮的应用在古方剂中广为存在,并一直沿用至现代的处方当中,如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炎等多种病证的方剂中。
总之,对于陈皮的认识,多数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广陈皮上,对于源自其他产地的陈皮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虽然陈皮在应用方面,其理气化痰作用显著,临床疗效确切,是一味常用中药,但陈皮的作用疗效如何发挥到最佳,文献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缺乏对其系统研究。因为存放时间和炮制加工的不同,势必影响到陈皮有效成分的改变,从而影响到陈皮临床疗效发挥。可见,陈皮作为一种应用于临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的常用中药药材,系统研究陈皮意义重大,希望本文能为深入研究陈皮药材提供参考价值。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6-177.
[2]周小钢.三湖红桔的发展与对策探讨[J].广西园艺,2006,17(2):9-10.
[3]神农本草经(顾观光校辑)[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71.
[4]李时珍.本草纲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00.
[5]陶弘景.名医别录(尚志钧辑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24.
[6]甄权.药性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06.
[7]陈藏器.本草拾遗[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2:381.
[8]日华子本草(尚志钧校辑)[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5:122.
[9]王昂.本草备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7.
[10]吴仪洛.本草从新[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04:166.
[11]姚澜.本草分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6.
[12]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156.
[13]陈嘉漠.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3.
[14]季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36.
[15]汲守信.陈皮的功效沿革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77-778.
[16]唐式良.陈皮枳壳用新鲜者为好[J].中药材科技,1983,(5):28.
[17]杨宜婷,罗琥捷,叶勇树,等.不同储存年限广陈皮的多甲氧基黄酮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9):258.
[18]龚范,梁逸曾,宋又群,等.陈皮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分析化学,2000,28(7):860-864.
[19]胡志军,陈建秋.PLC测定不同基原陈皮药材中橙皮苷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99-97.
[20]解胜利,苟建霞,李冬峰,等.陈皮中黄酮化合物的微波辅助提取[J].光谱实验室,2012,29(3):1482-1485.
[21]颜瑞棠.清热化痰理气中药复方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3(9):72.
[22]刘邦夫,王辉宪,曹永兵,等.陈皮黄酮的分离纯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2008,20(4):485-489.
[23]林广云,陈红英,蔡葵花,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中微量元素[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12(3):270-271.
[24]周件贵,辛国爱.陈皮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测定[J].广东药学,2003,13(1):7-8.
[25]王崇民,樊祥熹.中药甘草、陈皮及复方中微量钼的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16(3):70-73.
[26]周杰强.陈皮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中药,2011,47(8):437-438.
[27]张理平.陈皮研究新进展[J].光明中医,2005,20(1):40.
[28]张志海,王彩云,杨天鸣,等.陈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1):47.
[29]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等.陈皮及橙皮苷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65.
[30]张志海,王彩云,杨天鸣,等.陈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1):47.
[31]钱士辉,王佾先,元寿海,等.陈皮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药材,2003,26(10):744.
[32]王衮.博济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