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翠凤,陈小满,辛 欢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职业作为职业教育逻辑起点,与职业教育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因此,对于“职业”的研究有助于职业教育的起源,特别是中国职业教育起源的探寻。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源的问题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出现在远古时期的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2];也有观点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源于近代洋务运动的实业教育[3]。因此,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探析,试图找寻职业教育的起源。
职业 (vocation)指“人们在社会劳动分工中,所从事的具有专门职能的工作,并以此获得谋生的主要收入来源和相应的社会地位。”[4]意味着工作、谋生手段、社会财富的创造。源于资本主义形态的社会,特别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代替手工生产,使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了更具有专业性与指向性工作,即职业。在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劳动者是相对自由的与资本家不存在着天然的依附关系[5]。劳动者可以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不同的工作,只有当劳动者与资本家发生交换的时候,彼此之间才会建立起以报酬为基础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而社会分工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市场的大小要想使社会分工广泛化与专业化的发生,就必须有一个广阔的市场或者是发育良好的商品交换经济[6]。二为资本的原始积累,当资本原始积累越丰富,分工就越细密[7]。广泛性的分工拓展生产领域,细密性分工使工作更具有专业性出现了专门针对某行业的工作,即职业。
教育 (education)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促进人们知识技能提升,以及人们思想改变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从狭义方面讲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 (教师)对受教育者(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8]。广义的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类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为了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生活。对其进行经验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便产生的教育活动[9]。
职业教育 (vocational education)黄炎培先生对其定义为:从广义上讲所有的教育都可以称为职业教育,从狭义方面而言培养劳动者的实用技能教育称为职业教育[10];王明达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专业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学生学习有限理论知识、学校到工作无缝对接为特点,以培养一线工人为目标的教育[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义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准备进入某种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的一种手段[12]。依据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职业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办的有关交通运输、军事、民用等实业学堂[13]。这些学堂,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办学宗旨,通过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办学理念与形式,结合当时基本国情逐步形成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此模式下实业学堂分工更加明确,专业更具有指向性,以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以来的成果为教学的内容[14],以培养学生掌握军事、交通运输、采煤等实业技能为办学目的。因此,可以将近代的洋务运动的所开办的实业学堂看做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15]。从教育的范畴来看,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凡是能够促进人发展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此时的教育并不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人们在生活中的耳口相处、身教示范作为教育活动。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制造和使用工具,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出现,为职业教育的产生创造了可能[16]。人们为了自身生存与繁衍,向年轻人传授生活的经验和技能。此时,将这种产生于社会分工后,进行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的教育活动看作最早的职业教育。
对于职业教育起源,存在不同争议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两个观点:第一,起源于远古时期社会分工;第二,起源于近代洋务运动的实业教育。
职业起源于社会生产的分工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出现专门的工作 (职业)。纵观我国古代社会发展历史可知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农业与商业三次社会大分工[17],促使新兴领域的产生为了适应这些领域的发展,便出现了职业。基于此观点有学者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2]63-65。他们认为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人们为了生存就会种植农作物与进行捕猎,后来这些工作逐步稳定下来,为后起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行业的分工,促使职业的萌芽。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教授的场所不在仅局限于学校,而是遍布生活的各个场域。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没有进行知识和劳动技能传授的专门场所,而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只能通过生活中的言传与身教的方式来进行[18]。这种形式可以看作我国古代教育的雏形。
社会的分工促使职业形成,技能传授孕育着教育雏形。社会分工与技能传授相结合便产生了职业教育。因此,有学者将第一次社会化分工下,技能的传授看作为最早的职业教育。
职业源于资本主义形态的社会,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而产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机器逐渐取代手工生产,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机器化生产方式确立标志着资本主要生产方式的真正建立。近代两次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国门,伴随而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面对入侵,一批洋务运动领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强我中华。于是倡导在国内开办军事、运输、采掘等实业[19],实业开办为以后职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育作为贯穿于人类进步始终的活动,其存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更突出表现在学校中。近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许多实业的开办需要大量的实业技能人才,促使了以专门培养某种技能为目的的实业学堂 (跟普通学校办学一样,集中向学生传授技能知识,并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行场地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兴起,奏响了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发展的序曲。
以实业的开办而兴起的职业与以技能的讲授而出现的学堂相结合,变奠定了我国职业教育萌芽的基础[20]。所以,有学者将近代的实业教育界定为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
关于职业教育起源的理论都有其合理的成分,通过比较分析会发现不管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理论还是萌芽于近代洋务运动的观点都存在不足之处。
此观点认为,我国职业教育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但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产生了社会的两大职业而是形成了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两大基本行业[21]。从经济学视角分析,行业与职业存在着差异的。行业主要是按生产的对象与方式划分,而职业主要是根据工作的岗位来划分的。一种行业可以包含很多种职业,但一种职业只能归结为某种行业,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将行业与职业等同看待,而将农业与畜牧业之间的行业分工,认为是职业分工的观点是将概念泛化的产物,基于此种观点上的理论是存在缺陷的。
此观点将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归结为近代洋务运动所兴起的实业学堂。以传授近代的实用知识,培养学生实用技能为目的的实用学堂奠定了近代我国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序幕。实用学堂更多具有学校的性质,按照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进行的,其教育可以认为是种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因此,将教育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是将教育过于狭窄化和局限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职业教育起源的理论缺乏合理性。
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的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相当)的资本主义萌芽。因为首先从职业角度来看职业作为资本主义形态社会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化分工与拥有自由的劳动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在原始社会后期就产生。由于奴隶社会,作为劳动者的奴隶没有任何自由,只能作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进行买卖,此时的奴隶不能靠出卖劳动力来换取报酬。而在封建社会时期,劳动者不在像以前的奴隶那样自由的买卖。但是因为封建的工匠制度与赋税制度。劳动者与地主阶级存在着依附关系,此时的劳动者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到了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封建政府对于工匠和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推行了以银代役和一条鞭法的制度。大大减轻了封建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对于劳动者的束缚,人身自由度增加,有出卖劳动力可能[5]438-440。
其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带出现许多以雇佣大量劳动力进行专业话生产的手工工场,如吴江的丝织,景德镇的制瓷,福建的冶铁。[22]此外,江南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水陆交通,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民比较富裕,购买能力强。大量的手工制品与较强的购买能力结合,促使广阔的商品市场的产生。在商品交易过程中,部分手工工场主通过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其原始资本的积累,这就加速了社会的分工。自由劳动者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加速为职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最后从教育角度分析,由于教育最早产生于生活中人们对于下一代的生活经验与技能的传授,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低下。没有专门的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场所,所以人们进行技能的传授主要靠平时的言传和身教。后来随着生产的进步,出现了专门的用于教学的场所庠 (我国古代学校的前身)。奴隶社会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促使学术的下移。出现官学与私学两种不同性质的办学模式,转到封建社会这两种办学模式逐步的完善与发展。官学分为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私学发展为私塾以及后来的书院。到宋元时间,为了维护统治需要,将书院官方化,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教育从最初的生活教育,到后来的官学教育,发展为书院教育,进入近代的实业教育。从其变迁反映出我国教育逐步由广义的教育向狭义的学校教育演化。因此在对教育进行定义时不能仅局限学校教育,而应该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出发,确保定义不失偏颇。所以对于教育起源应追溯为远古时期经验与技能的言传身教。
既然职业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而教育在此之前就出现。将两者结合起来后的职业教育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后期的资本主义的萌芽。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源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史的研究是相对比较薄弱的[23]。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史理论体系的建构,引入新的研究理念、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促使职业教育史的研究更加的丰富与完善。
[1]王颖.试分析职业的产生和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职教通讯,2013(13):5-6.
[2]徐东,张继华,郭道瑞.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发展[J].职教论坛,2006(11):60-62,63-65.
[3]谢长发.中国职业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1-3.
[4]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4.
[5]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上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34-437,438-440.
[6]E.K.亨特著.经济思想史——一种批判性的视角[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5.
[7]Adam Smith,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M].New York:Modern Library,1937:260.
[8]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5.
[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2-3.
[10]黄炎培.新大陆之教育[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5-7.
[11]欧阳和.著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6-17.
[12]欧阳和.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3(1):24-26.
[13]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0-32.
[14]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44-45.
[15]袁华,郑笑鸿.职业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10.
[16]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
[17]谢广山.中国古代职业教育的范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80-84.
[18]曲铁华.中国教育史上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11:05-06.
[19]葛孝亿.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以清末实业学堂研究为例[J].职教论坛,2010(31):93-96.
[20]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J].职教论坛,2004(2):4-7.
[21]盘锦棠.劳动与职业社会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1:117-121.
[22]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6.
[23]和震,俞启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研究新进展[J].教育评论,2010(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