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雅安625000)
脑膜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肿瘤[1]。逐渐长大的脑膜瘤压迫周围脑组织及神经,引起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巨大脑膜瘤仍旧主张手术切除[2],有开颅手术和显微手术[3]。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46例巨大脑膜瘤患者,采用了开颅手术和显微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患者采用2种方法治疗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46例巨大脑膜瘤患者,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70岁,平均(47.8±10.2)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6.92±4.58)年,NIHSS评分为0~20分,平均(11.13±7.17)分,脑膜瘤直径为6~10 cm,平均(7.34±3.16 ) cm,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方式。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NIHSS评分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术前先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有明显供血动脉者先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然后根据脑膜瘤大小、部位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幕及幕缘型脑膜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幕下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窦旁脑膜瘤经中线跨窦入路,蝶骨嵴经翼点入路,前颅窝底脑膜瘤经额底入路等。注意在切除肿瘤或剥离瘤壁时,尽量沿肿瘤包膜进行分离,以免损害脑组织、脑神经及重要的引流静脉和静脉窦。手术开始时就争取先阻断主要供瘤血管,再切开瘤壁内组织,可以留出较大操作空间,再剥离瘤壁。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
观察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神经功能评分按照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Ⅰ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Ⅱ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Ⅲ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Ⅳ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Ⅴ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甚至死亡。Ⅳ级以上恢复良好为有效,Ⅴ级为恶化。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7.69%,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改善有效23例,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患者神经改善有效17例,有效率为85.00%。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脑膜瘤可见于颅内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颅底(包括蝶骨嵴、嗅沟、岩斜区、桥小脑角等)[4]。大多数脑膜瘤患者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随着脑膜瘤的增大,很容易压迫颅内组织,出现突眼、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目前多数医师认为手术是治疗较大的脑膜瘤的首要方法[5-6],而具体手术方式则按照肿瘤的生长位置和生长情况不同选择[7]。近几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8-9],也使脑膜瘤手术方式出现了新的变革。传统的开颅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容易发生并发症。显微手术治疗脑膜瘤有一定的优势[10],患者容易接受,创伤也比较小。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脑膜瘤切除程度可以实现开颅手术的效果,而且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具有操作性,而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符合微创理念。
术中需要注意手术入路的选择,因为脑膜瘤部位多样,术前需完善CT、MRI、DSA检查,确定手术入路[11]。小脑幕及幕缘型脑膜瘤一般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幕下型采用幕下小脑上入路,窦旁脑膜瘤经中线跨窦入路,蝶骨嵴经翼点入路,前颅窝底脑膜瘤经额底入路等,各个部位的手术方式有自身的技巧,术中应仔细琢磨。手术中应注意:①使脑膜瘤最大限度地显露,应处理脑膜瘤基底部,阻断血供[12];②在设计手术切口的时候,骨窗应该适当大一些,使肿瘤位于骨窗正中,有利于手术操作和减少脑组织的损伤;③颅内压增高患者术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颅内压力;④争取完全切除肿瘤,在分离肿瘤过程中,先切开瘤壁内组织,可以留出较大操作空间,再沿肿瘤包膜进行分离。
[参考文献]
[1] 张荣伟,许 峰,袁绍纪,等.320排CT血管造影对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指导意义[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80-83.
[2] Oya S,Kawai K,Nakatomi H,et al.Significance of Simpson grading system in modern meningioma surgery:integration of the grade with MIB-1 labeling index as a key to predict the recurrence of WHO Grade I meningiomas[J].J Neurosurg,2012,117(1):121-128.
[3] 姜明春,刘 锋,吕世刚,等.矢状窦、镰旁巨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950-952.
[4] Jang WY,Jung S,Jung TY,et al.Predictive factors related to symptomatic venous infarction after meningioma surgery[J].Br J Neurosurg,2012,26(5):705-709.
[5] 刘 勇,虞正权,李中林,等.中央回区附近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3):296-298.
[6] 李学记,万经海,钱海鹏,等.巨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44-47.
[7] 王丙乾,杜郭佳,汪永新,等.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4):359-361.
[8] 胡志国,王忠平,刘乐洪等.急性硬膜外血肿34例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2):209.
[9] 于春泳,薛洪利,许在华,等.锁孔择期手术治疗破裂的大脑中动脉瘤32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6):623-624,627.
[10] 牛树江,常成岳,刘玉光,等.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7):685-688.
[11] 常成岳,郭守忠,牛树江,等.钙化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5):510-512.
[12] 梁日生,周良辅,毛 颖,等.嗅沟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