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聪慧
为环境法治积蓄能量
——第三届模拟环境法庭大赛在上海召开
邵聪慧
11月15日至16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模拟环境法庭大赛”如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6所著名学府的学子在本届大赛同台竞技。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和郑州大学的代表队分别斩获前三名。
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机构,中华环保联合会对环保法庭的建设一直高度关注。从2012年组织策划第一届环境模拟法庭大赛,经过三年的努力,该赛事已经成为环境法学教育与环境法学实务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重要平台。
在现场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题目均由真实的环保案例改编而成,专家评委由最高人民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清镇市人民法院的法官担任,全方位模拟真实法庭庭审现场。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表示,通过模拟真实法庭的审判环境,能帮助学生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通过分阶段加强的案例分析能力、证据运用能力、法律解释能力、对抗辩论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等法律实务知识,让学生提前进入环境司法案件的实践,为走向实际工作打基础。大赛由环保法庭的法官出题目、当主审官,由环保法官、律师和司法专家组成评审团队,然后由法官点评,提升了大赛的水平和质量。通过这种形式也会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法学、探索研究环境法学所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鼓励大学生热爱、关心、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树义告诉记者,本次大赛的水平和质量较以往都有很大提升。参赛团队在法律问题的琢磨上更加细致。选手们都来自各个高校司法领域相关专业,其中以硕士生为主。初赛、复赛、决赛共选取3个真实的环境法案件,案源派发下去后,学生们不仅需要挖掘每个案件的事实、法律关系、程序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根据比赛设置,他们还要进行正反方的倒换,这样每个案源都需要做出两手准备,选手之间还要配合默契,准备过程确实非常辛苦。
记者注意到,本次大赛有很多地方法院的法官前来做评委,谈及原因,王树义告诉记者,模拟法庭上的案例都是地方上还没有结案的真实案例,观摩选手们的辩论可以给地方法院的审判提供新鲜思路,他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优秀的人才,进而吸纳到环境司法队伍中。通过交流切磋,各高校的老师们也会意识到该怎样更好地培养人才,进而学以致用。
重庆大学代表队是本次大赛的亚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严格备战时间轴”是其致胜的重要法宝。作为指导老师之一的董正爱表示,在赛事的准备过程中,队伍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备战时间轴,明确案例讨论、实战模拟的时间与进度,鼓励队员克服课程冲突等障碍,全心准备赛事。
在一个月的全力备战中,团队重点关注于赛题讨论、诉讼文书写作、资料整理以及模拟试辩。一方面,不断强化对赛题的熟悉程度,对证据反复研读,理清案件基本事实,查找相关法条,把握案件争议焦点;另一方面,认真整理和准备案件文书资料,尽量把相关材料文书化,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同时,在有序指导下,队员多次进行实战模拟,不断丰富法庭辩论文书材料和庭审辩论策略,加强实战经验。
比赛过程中,两天六场的密集比赛,三个案例的视角切入,原被告双方的思维转换,对于指导老师和队员来说都是一场挑战。对此,在每场比赛前,重庆大学的指导老师们都召集队员,将该场比赛的队员配备、场上分工、注意事项、难点问题等嘱咐队员,并将上一场比赛中的经验与教训告知,以便队员们在每次比赛中都能有最优的发挥。
参赛选手展开激烈辩论。
评委们认真为参赛团队打分。
经历了前两次模拟法庭大赛的历练后,武汉大学代表队从下半年新学期开始就投入到积极的备战中。经过层层选拔的十名参赛队员拿出课余时间,坚持一周模拟两到三次的训练模式,从比赛的材料准备到时间控制以及语言、仪态、手势等细节方面都做了细致准备。
环保法庭沙龙上,评委与选手们密切交流。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郑少华为优秀指导教师颁奖并合影。
作为指导老师之一的吴老师告诉记者,案源的法律分析是庭审辩论成败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案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研究相关的法律,并进行分析与适用。
首先,需要确定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哪些。案件材料中都会列明双方的诉求,这些诉求可能很具体,可以直接转化为对一个法律问题的讨论;但也可能比较复杂和抽象,需要对其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其次,根据确定的法律问题找到相关的法律。不仅要做到尽量地寻找全方面的法律,更是要做好具体法律的分析。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所以仅仅是赛前的查找是不够的,还要做出整理,将可能用到的法条做成卡片,以备使用。对细节的斟酌梳理,使得武汉大学代表队如愿赢得了冠军荣誉。
另外,指导老师们还要求学生充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发展,因为赛题案例都不是凭空设计而是紧扣现实的。通过比赛推动关于前沿问题的研究,也是参加比赛的意外收获。
本次模拟庭审比赛紧张激烈、组织有序。参赛的代表队和同学们事先下了功夫、做了准备,多数选手法律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庭审技巧、具备了参与诉讼的能力,比赛水平比我预想得好,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法庭调查阶段,一些同学在充分挖掘、使用本方证据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差距,找出对方证据瑕疵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辩论阶段,抓住对方逻辑漏洞进行反驳的临场反应能力还不够。这些方面需要知识的深化和经验的积累。
虽然庭审比赛需要参赛同学尽可能展现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庭审技巧,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诉讼的中心和关键虽然是审判,但法庭主要不是展示知识和技巧的场所,而是查明事实、认定证据、维护诉权、保证裁判公正的平台,也是传播正确的法治理念和主流伦理观、价值观的课堂。因此,同学们将来无论是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还是从事律师职业,一定要具备对法律、法庭、法治的正确认识,这是立业、成才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