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器·透气

2014-04-15 18:16
中国美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透气造物器物

2014年1月13日至3月5日,“透器·透气——2014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来自于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英国、中国等国内外近30位著名艺术家,用他们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打开玻璃艺术的想象之门。

本次展览的发起人许江指出,“玻璃”一词,古称“流离”、“颇黎”。中国文字,从象形表意中生发形意。气态从气,流体从水,固形或木或土或金,俱有归属。玻璃从玉,正可见中国人对玻璃的理解和想往。玉之温润,玉之通透,玉之镜照,玉之闪耀,正是这种奇物的写照。中国陶土广袤,人种敦厚,孕养了独特的陶瓷生活和陶瓷的文化感性,从来就没有大量生产玻璃作为容器的意图。文化的物种在陶、玻之间形成了千年的抉择,并把人心的滋养化在器物的形质仪态之中,又以这种器物的表情与内涵形成谨严的规制,反哺代代人心。玻璃艺术在西方的造物文化与艺术创作中有悠久的历史,从实用型到艺术玻璃的发展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现代艺术性的拓展上均有相当的成就。回顾中国玻璃艺术的历史,从本世纪初玻璃艺术的进入到今天,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一个由玻璃艺术创作、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格局。新世纪之交,全国各类美术院校加强国际交流,纷纷建立玻璃专业,迅速建立起来的师资队伍大多从国外新学归来。与陶瓷、漆艺等手工艺相比,玻璃的艺术更需要展览的砥砺,国际交流的支撑。这正是创办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三年展的初衷。

本次展览以“透器.透气”为主题,旨在阐释玻璃的“透”的传统,传承器物的人文精神。展览通过从根本上思考和解读玻璃艺术在国际、国内不同范畴的传统,探索玻璃艺术的“传统”从国际到中国再走向国际的路径和可能性。展览将对如何将玻璃的传统与中国的造物工艺相结合,与中国的造物哲学相结合,从物的文化到物的精神作出思考,进而树立玻璃艺术传统性、学术性、创新性的立场。作为玻璃艺术的传统之一,“透”意为物化玻璃材质透澈的魅力,审视玻璃材料的内涵与哲思,诠释玻璃材质的透澈态度,表现玻璃材料内外空间的特殊形态,用透明的纯粹玻璃语言创造时代的器物精神。

“器”为中国传统哲学对形而下的物的界定,是与人相关,与人的手艺相关的。玻璃艺术的基础为工艺造物,集合当下中国美院玻璃艺术的教学和创作特点,玻璃的工艺是重要的优势,需要传承与保留。

“透”既是对玻璃材质形象的描述,同时,将其与“器”结合,又有突破单一形而下造物规则的隐喻,即玻璃艺术源于工艺造物,超越工艺造物的本身,进而达到艺术创作中“道”的境界,形成“透气”的意向。“透器.透气”旨在传递中国美院玻璃艺术创作与教学倡导的玻璃艺术的精神,探索玻璃艺术的中国气韵。

参展作品呈现了实验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倡导原创精神,这一玻璃艺术群体,和而不同,视野开阔,各持风格,彰显了个人执著的学术追求,凸显了时代文化的风貌。展览邀请国内外近30位著名艺术家参展,总共呈现100件不同种类的优秀玻璃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多位国际玻璃艺术名家。国内的参展艺术家,主要是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通过这样的艺术家组成方式,主办者希望这个中国首个由学院倡导的、高规格的国际性玻璃艺术学术展,能够在中国建构起一个高水平国际当代玻璃艺术的展览平台,有序推进中国当代玻璃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透气造物器物
织物透气量仪透气率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透气感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造物美学
弥散式和狭缝式透气砖在首钢京唐钢包中的试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