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荣安
董洪国(1910—2001),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牛食畈村人。他从小在铁匠铺当学徒,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长期从事人民军队的后勤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代部长(副兵团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66年,董洪国离休后,亲笔写下了36万字的回忆录《从铁匠到将军——革命艰苦历程》一书,详细记述了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和红四方面军征战的亲身经历,回顾了很多令他终身难忘的故事。
“卖工还枪”闹革命
“黑灯瞎火”加入党
董洪国自幼家境贫寒,全家十口人无田无地,父母主要靠打草鞋谋生。迫于生计,董洪国16岁那年,被父亲送到铁匠铺当学徒,受苦受累受气,饱尝辛酸。1927年春,在共产党领导下,当地农民运动开始兴起,董洪国在小学教师阎曰文的动员下,加入了农民协会,并参加了农民自卫军。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后,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民团向农民协会猖狂进攻。11月,董洪国随农民自卫军到银沙畈与反动民团作战。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加之武器装备落后,农民自卫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归,革命活动被迫转入秘密状态。董洪国回到铁匠铺直接面临着一件麻烦事,就是无法面对师傅的儿子自己的师哥。
原来,董洪国在战斗中,把师哥的一支土枪弄丢了。这支枪是师哥为别人订做的新枪,价钱是6块大洋,这钱对董洪国一家来说不是小数目。董洪国既担心师哥硬要还,又担心被父亲知道了,不被打死也得被打个半死。
事到临头,董洪国只得硬着头皮见师哥。
“大哥,我回来了。”董洪国鼓起勇气说。
师哥坐在那里没有回答,像是没有看见他。
“明天是哪家的活?”董洪国没话找话地问。
师哥半晌不做声,一副生气的样子,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还不是打铁。”
董洪国知道师哥爱喝茶,晚上泡了一壶好茶,笑着端到他面前说:“大哥喝茶吧!”然后,在他身边坐下接着说:“大哥,您的枪我拿去丢了,现在也找不回来。这是我的错,您再责怪我也没用。我想您的枪不能白丢,我3年的学徒工资60串钱,我都不要了。另外,再多帮您干一年也不要钱,算是还您一支枪的钱,这样您看行不行?”
师哥考虑了好大一会儿,大概是觉得不吃亏,这才说:“什么行不行,就这样吧!”
董洪国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由于董洪国表现突出,中共党组织决定吸收他入党。1928年5月的一个晚上,董洪国接到通知来到了牛食畈关帝庙上殿开会。由于没有点灯,大家静静地坐着,看不清也不知道有哪些人参加。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这样做也是不得已。
不一会,会议召集人陈秀峰走出门外带进一个人,并向大家介绍这是区委派来开会的同志,但没有介绍姓名。黑灯瞎火的,大家也看不清他的面貌。区委派来的同志发表讲话,既讲革命道理,也布置了革命工作,还主持了入党宣誓。从此,董洪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他虽不知道区委派来的同志的样子,却终生记得他的嘱咐:“作为共产党员,就要遵守党的铁的纪律,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
企盼革命早成功
离开新娘去参军
1929年5月著名的立夏节起义胜利后,果子园乡成立了农民协会,董洪国参加了乡赤卫军,背上土枪,成为地方武装的一名战士,积极参加消灭反动民团的战斗和建立苏区的工作。
1930年6月的一天晚上,董洪国参加支部会,听区委派来的李圣武作《目前政治形势分析与估计》的报告。
李圣武滔滔不绝地介绍了全国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和武装斗争的情况,提出要大力扩大红军,保卫好红区,扩大革命胜利成果。
董洪国听得入神,盼望革命早日成功。
10月的一天,新婚不久的董洪国在党支部会上向支部书记郭福海要求:“从去年到现在我一直想当红军都没有去成,现在我真是要去当红军了。”
郭福海说:“想当红军那很好啊!现在五县边区游击大队正在招兵要人。”他就给董洪国开了介绍信。
回到家,晚饭后,董洪国才告诉妻子肖铭开,自己报名到五县边区游击大队当红军的事。
肖铭开感到突然,低着头半晌不语。
董洪国见状,又说:“我明天就要走了。”
“你在乡苏维埃工作不是很好吗?家里分了田,又有了房子,干吗现在要去当红军?”肖铭开低声说。
董洪国很理解妻子的心情。他们新婚燕尔,感情很好,自然难舍。另外她父母是地主,被镇压了,丈夫走后觉得孤单无靠,心存顾虑。
于是,董洪国耐心做她的思想工作:“我们家革命胜利后分得了田地,生活上是好过些,但我们东边还是白区,还有敌人。我们青年人不去当红军,谁去当红军?谁来保卫苏维埃政府?”
肖铭开虽然是地主的女儿,但思想进步,聪明伶俐,为人贤惠,是乡苏维埃的宣传员,很快就想通了。她抬起头笑着说:“为了打倒反动派,保卫家乡,保卫苏维埃政府,你要去就去吧,我送你!”
第二天一早,董洪国向父母兄嫂说明当红军的事。他们都很赞成,并嘱咐:“到部队好好干,给家里来信。”
早饭后,全家人都送董洪国到村口。妻子肖铭开陪着他走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到十里开外还流着眼泪,恋恋不舍。此时,董洪国虽然心中也依依不舍,但为了参加红军,他毅然说:“不要送了!”转身大步走去。
1931年4月下旬,董洪国得了重病,部队没有医院,也没有医生,排长让他回家养病,病好了再归队。董洪国回到家,妻子见后心疼极了,立即请来医生诊治。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休养,董洪国终于恢复了健康,他又急着要回部队。7月7日上午,董洪国和同乡林维谷一起去找老部队,结果在李家集遇到了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并见到了先参军的同乡。在老乡的劝说下,董洪国留在了三十三团,先担任二排六班副班长,不久被调到连里当宣传队长。
从此,董洪国离开家乡,20多年没有见到妻子。由于双方杳无音信,均以为对方已不在人世,后来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
感同身受让战士探亲
写错别字挨营长批评
1931年11月,董洪国任第三十三团四连指导员。一天下午,部队到宣化店宿营,传令兵黄晓洪的家就在附近,他便向董洪国提出想回家看一下。
董洪国说:“我们行军哪能回家呢?明天上午要继续行军的。”
小黄带着哭腔央求道:“指导员,我明天清早就回来,保证不耽误行军。你行个好,准个假,就只是一个晚上。”
董洪国看他回家心切,就问:“你想爸爸、妈妈了?”
小黄摇摇头不吭声。
“不想爸爸、妈妈,那你请假回家看谁?难道是想媳妇了?”董洪国一下明白了。
小黄赧然一笑,低下头去。
董洪国又问:“你结婚多长时间就出来当红军?”
小黄随声说:“3天。”
董洪国看着黄晓洪,也想到了自己,感同身受,于是就说:“小黄,今天准假你回家,明天早上一定要回到部队,不能见到媳妇脚就软了,要知道你是一名红军战士,要遵守纪律,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呀!”
小黄回答得很诚恳:“指导员,你放心,我保证不是那样丢脸的人!你看吧!”
这个假,董洪国是同意了,但要写报告给营长批准才行。可谁写这个报告呢?文书送宿营报告到团里去了,连里识字的人经过“肃反”运动,心有余悸,即使识字现在也说不识字了。没有办法,董洪国只好找来纸笔,自己动手写报告:“报告营长,我连通心(信)员黄小(晓)洪,要请架(假)回家,请营长准架(假)为要。董洪国。”写好后,让小黄送交营长,营长孙玉清看了报告,准了假。小黄回家了,第二天早上准时归了队。
第二天上午,部队集合继续行军。孙玉清看到董洪国,就用马鞭子指着他,厉声说:“你董洪国好大胆,敢命令我营长啊!”
董洪国问:“营长,到底是什么事,我怎么敢命令你?”
孙营长扬扬马鞭子,说:“你装佯!不晓得吗?你昨天晚上的报告是怎么写的?还准假为要呢!”
董洪国恍然大悟,笑着说:“营长,你知道我不大识字嘛!”
孙营长也笑了,说:“你董洪国乱弹琴,写一个请假报告那样多错别字,当指导员要好好学习呀!”
通过这件事,董洪国受到了深刻教育。从此,他每天坚持学习,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追赶队伍甘降职
不懂俚语闹笑话
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接连发起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4大战役,共歼敌6万多人。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董洪国受到了领导表扬。1932年8月,在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董洪国被提拔为第三十三团一营政治委员。
由于种种原因,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在部队从燕子河向英山转移的途中,董洪国突然患了伤寒病,住进了金家铺医院。刚住了两天,医院要就地解散转移,董洪国不愿留下,决心追赶部队。
于是,董洪国拄着棍子,沿着部队行军路上牲口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晃地向前走,追到天黑,终于找到了部队,见到了团长吴云山。
“你的病好了吗?”团长亲切地问。
“好了!”
团长又说:“你回来好,现在一营的政委由二连指导员担任,机枪连既无连长也无指导员,你到机枪连当指导员吧!”
尽管职务降了,但董洪国二话没说,立即到机枪连赴任。
此后,红四方面军进入通南巴地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董洪国调任红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1932年12月29日,他奉命率工作组在巴中县得胜山区的弯柏树场成立乡苏维埃政府,由于他不懂当地俚语,闹了个大笑话。
这天上午开群众大会,选举乡苏维埃委员、主席。到会的男女老少有500多人,会议开始后,董洪国发表讲话。
董洪国先讲成立乡苏维埃的意义和道理,他说:“苏维埃政府是工农自己当家作主的政府,是为工农办事的机关。我们穷人翻了身,要有自己的政府保护。我们穷人,工人农民是多数,地主、官老爷、反动派是少数。如果他们反对我们苏维埃政府,只要我们大家联合好,不用刀枪打,就用锤子将这些地主豪绅老财、反动派打倒、打死!”
铁匠出身的董洪国,三句话不离本行。没想到的是,话未落音,整个会场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董洪国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就继续开会,选举圆满成功。会议结束后,董洪国不解地问新当选的苏维埃主席:“今天我讲话,为什么全体老乡都哄堂大笑呢?”
主席还没有回答,担任内务委员的一位女同志忍不住抿着嘴笑着说:“你们鄂儿国(当地人对鄂豫皖地区的称谓)的人‘锤子真大,能打死人呀?真可怕!”
这时,主席一边笑一边用手比划着说:“董同志,你今天开会讲的这个‘锤子,是个丑话。锤子,我们这里是指男人拉尿的家伙。那东西能打死人,大家能不笑吗?”
董洪国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因为不懂当地的方言俚语,闹出了笑话。他由此深切体会到,做地方工作必须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经过董洪国等人的努力,1933年正月十五,巴中县马家坪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开幕,区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是红军入川后建立的一个区苏维埃政府,董洪国也因此受到总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的表扬。
献身后勤尽职责
严于律己痛戒烟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董洪国先后担任十八集团军总部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兵站六分站教导员,新四军五师供给部副政治委员,中原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快速纵队供给部部长,豫皖苏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武汉军区财务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等职。他长期从事后勤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我军的后勤建设做出了贡献,积累了经验。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后勤工作固然不好做,但后勤工作是党的工作,总是要有人做的,我总是可以做好。我的原则:一是,需要又可能,不提意见也主动办;二是,有可能又实在需要,了解情况后解决;三是,现在不可能办将来有可能办,晚一点办;四是,下面需要,我们没有力量办,上报办;五是,不必要,又不可能,只听不办。总之,做后勤工作,要有三个条件:一是领导支持;二是物质基础;三是自己努力。这三者,重要的是自己努力。搞不好三者关系,很难做好工作,这是我的深刻体会。”
在从事后勤工作中,董洪国经手的财物不计其数,但他始终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董洪国原来喜欢抽烟,烟瘾还很大,但后来他毅然戒了烟。其原因是:1949年河南军区供给部在郑州开办了河南省第一个烟厂,随后烟厂负责人过年过节经常给上级领导送烟,说是请领导品尝鉴定是否有质量问题。董洪国认为,这样怎么行?如果经常这样送的话,那不会出问题吗?于是,他以顽强的毅力改掉了几十年的抽烟习惯,使别人再也没有送烟的借口,保持自身的廉洁。
董洪国的女儿董汉荣回忆说:“父亲临终前,他拉着我们几个子女的手说,我是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的,你们要淡泊名利,不要追求任何的名和利,要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徐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