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

2014-04-15 22:09孟昭庚
党史纵览 2014年4期
关键词:革命

孟昭庚

刘伯坚(189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红军早期将领。四川省平昌县人。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奉命到冯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长,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队。大革命失败后,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投靠了蒋介石,在部队“清共”,将刘伯坚“礼送”至武汉。之后,刘伯坚曾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28年,党中央再次派他去苏联,在莫斯科军政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1930年,刘伯坚回国赴中央苏区,先后担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刘伯坚奉命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随项英、陈毅一道坚持敌后斗争。

1935年2月,苏区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部队,在仁风山地区陷入国民党军重重包围,形势非常危急。项英、陈毅根据中央来电的指示,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实行分路突围。

3月3日,赣南省党政军机关在红军独立六团掩护下开始突围,向赣粤边油山游击根据地转移。时任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和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率领前卫部队冲在前面,中共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和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带领机关随后跟进。

3月4日拂晓,突围战斗打响了。先头部队猛打猛冲,迅速地越过了牛岭、马岭这两道关口。但是,当紧跟其后的省党政军机关在越过牛岭时,却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包围,阮啸仙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由于刘伯坚个子魁伟,骑着一匹白马,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在敌军疯狂扫射中,刘伯坚的坐骑负伤,他迅速地跳下来,率部边还击边突围。在到达信丰的唐村时,刘伯坚的左腿中弹,无法行走。警卫员赶紧上来打算架着他走,也中弹倒地。这时,敌人蜂拥而至,刘伯坚打光了所有子弹,不幸落入魔掌。

坚贞不屈凛然赋诗词

被捕后,刘伯坚先被押在驻信丰的国民党广东军阀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此前,蒋介石为了将我党留下坚持斗争的军政领导一网打尽,曾以5万光洋悬赏缉拿项英、陈毅、刘伯坚等人,并将他们的照片发至各部官兵手中。因此,刘伯坚受伤被俘后,立即被敌人认出。敌团长劝刘伯坚要顺应“潮流”,“识时务者为俊杰”,说什么以他这样的才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得到“自由”和“重用”,不必去为共党犯这么大危险,作“无谓的牺牲”。刘伯坚大义凛然地向敌团长阐述了当时国内外的革命形势和一个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他说:“我干革命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要干革命就得犯危险。没有危险就没有革命;没有牺牲就没有工农大众的解放……”这个粤军团长后来对人说:“刘伯坚这个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

3月9日,刘伯坚被解往粤军第一军军部大庾县(今大余县),囚禁在大庾监狱。

1935年3月11日,敌人将刘伯坚由大庾监狱移到绥靖公署候审室。在移狱的路上,敌人为了炫耀“战绩”,打压共产党人的“气焰”,杀气腾腾地押着刘伯坚游街示众,企图以此威吓群众,并从精神上瓦解刘伯坚的斗志。刘伯坚受伤的左腿拖着沉重的脚镣,被士兵从两旁架着,可他镇静自若,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威震山河的气魄。他环顾道旁,向伫立在街道旁的乡亲们深情致意。他那首脍炙人口的抒怀诗——《带镣行》,忠实地记录了这次转监途中的情景: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当天,敌人对刘伯坚进行了审讯。下面是从敌人档案里查到的这次审讯的记录。

问:你为什么加入共产党?

答:我看你们国民党毫无治国救民的办法,故加入共产党,致力于土地革命。

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弄得现在一败涂地?

答: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熄,燎原之火必然将漫天燃起。

问:你们的野战军西奔川黔的意图是什么?

答:此次红军野战军出动川黔之意图是,要扩大苏维埃运动到全国范围去,建立苏维埃更大的新根据地。同时,号召和团结千百万群众实行民族革命战争。

铿锵壮语,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刺色厉内荏的敌人的心窝,刘伯坚把敌人的法庭变成了宣传抗日救国的讲坛。敌人惧怕真理声音的传播,审讯无法再进行下去,只好中途停止。

3月13日清晨,刘伯坚又写下了满怀激情的长诗——《移狱》,充分揭露了敌人监狱的黑暗,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革命战友的思念之情:

大庾狱中将两日,

移来绥署候审室。

室长八尺宽四尺,

一榻填满剩门隙。

五副脚镣响锒铛,

匍匐膝行上下床。

狱门咫尺隔万里,

守者持枪长相望。

狱中静寂日如年,

囚伴共吃饭两餐。

都说欲睡睡不得,

白日睡多夜难眠。

檐角瓦雀呜啁啾,

镇日啼跃不肯休。

瓦雀生意何盎然,

我为中国作楚囚。

夜来五人共小被,

脚镣颠倒声清脆。

饥鼠跳梁声啧啧,

门灯如豆生阴翳。

夜雨阵阵过瓦檐,

风送计可到梅关。

南国春事不须问,

万里芳信无由传。

诗中所提到的梅关,是赣粤边大庾县的一个游击区,项英、陈毅等突围就是要到那一带去打游击。刘伯坚在狱中所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和荣辱,而是突围的战友是否胜利地到达梅关,重新打起革命的红旗;长征远去的战友,是否一路顺利。

3月19日夜里,夜深人静,一缕月光从狱窗透了进来。看着这月色,刘伯坚想起自己再也不能与突围到梅关的同志们一起并肩战斗了,便慨然命笔,写下一首七绝《狱中月夜》,诗曰:

空负梅关团圆月,

囚门深锁窥不得。

夜半皎皎上东墙,

反影铁窗皆虚白。

舍生取义深情写家书

刘伯坚被俘后自知必死无疑,早就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在狱中,他连续给家里写了几封信,谆谆嘱告亲人要继承他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第一封信是1935年3月初,在他被俘后不久发出的,并附有绝命词及给孩子们的遗嘱。可惜这份极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献没有被保存下来。

第二封信是3月16日写的,全文如下:

凤笙大嫂并转五六诸兄嫂:

本月初在唐村写寄给你们的信、绝命词及给虎豹熊诸幼儿的遗嘱,由大庾县邮局寄出,不知已否收到?

弟不意现在尚在人间,被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现有两事须(需)要告诉你们,请注意!

一、你们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恸异常,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这对于我都不须(需)要。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于、邓虽然同我个人的感情好,我在国外,叔振在沪时还承他们殷殷照顾并关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险,但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在沪晤面时邓对我表同情,于说我做的事情太早。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须(需)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要把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使马二先生(笔者注:这里的“马二先生”是暗指冯玉祥)知道,做些假仁假义来对付我。这对于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的人格,至要至嘱(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二、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支商船上,有一吉安人罗高,二十余岁,裁缝出身,携带豹儿。船老板是瑞金武阳围的人叫赖宏达,有五十多岁,撑了几十年的船,人很老实,赣州的商人多半认识他,他的老板娘叫郭贱姑,他的儿子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媳妇叫做梁招娣,他们一家人都很爱豹儿,故我寄交他们抚育,因我无钱只给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你们今年以内派人去找着还不至于饿死。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入工厂做工,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到三十岁结婚亦不为迟,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叔振仍在闽,已两月余不通信了,祝诸兄嫂近好!

弟伯坚

三月十六于江西大庾

凤笙大嫂,即刘伯坚的夫人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女士。

从这封给凤笙大嫂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到,刘伯坚为了维护党的声誉,希望亲友们不要把他被捕的事,告诉原西北军高级将领冯玉祥、邓宝珊以及国民党上层人士于右任等人,更不要找他们来营救,说自己与他们私人感情虽好,但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如果去求他们说情,便是“丧失革命的人格”。这从侧面反映出刘伯坚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性格和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

刘伯坚被俘后第17天,即3月21日,敌人见他没有丝毫投降之意,终于对他下了毒手。临刑前,敌人问他还有什么后事要办。刘伯坚说:“有!第一,我要写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孙后代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后要把我葬在梅关。”

“为什么要葬在梅关?”

“葬在梅关站得高望得远,使我死后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处燃烧!”

敌军官摇头叹息道:“刘伯坚这个人,死到临头还这么硬。”就这样,刘伯坚写下了临刑前两封动人心魄的家书。他恐3月16日写给凤笙大嫂并诸兄嫂的信会丢失,故又将前信中的一些事重写一遍:

凤笙大嫂并转五六诸兄嫂:

弟于三月四日在江西信丰县唐村被粤军俘虏,押解大庾粤军第一军部,三月二十二日要在大庾(被)牺牲了。

弟在唐村被俘时,就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曾有遗嘱及绝命词寄给你们,不知收到没有?

弟为中国革命牺牲毫无遗恨,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弟的热血不是空流了的。虎、豹、熊三幼儿将来的教养,全赖诸兄嫂。豹儿在江西,今年阳历二月间寄养到江西瑞金武阳围的船户赖宏达(四五十岁)老板,他的船经常往来于瑞金、会昌、雩都、赣州之间,他的老板娘名叫郭贱姑,媳妇叫梁招娣,儿子三十岁左右,名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另有吉安人罗高,二十四五岁随行,是个裁缝,罗高很忠实很爱豹儿,他无论如何都同豹儿一起,你们在今年内可派人去找,伙食费只能维持四五个月。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连城属之新泉区芷溪乡黄荫胡家中,黄业中药铺,其弟已为革命牺牲,弟媳名菊满,扶养熊儿,称熊儿为子,爱如己出,因他无子。

熊豹两儿均请设法收回教养。

诸幼儿在十八岁前可受学校教育,十八岁后即入工厂做工为工人。他们结婚更不要早,迟至三十岁左右再结婚亦不迟,以免早婚多儿女累,不能成就事业。

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

这封信须要给叔振同志一阅,她可能已到沪了。

我已要求粤军枪毙我后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此致

最后的亲爱的敬礼

弟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第二封信是给妻子王叔振的,刘伯坚要求凤笙大嫂转交。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

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刘伯坚与王叔振自1927年结婚后,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聚少离多。但无论走到哪里,刘伯坚都习惯给妻子写信。可在刘伯坚被俘之前这段时间,由于形势紧张,工作繁忙,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和妻子通信了。这最后一封家书,一方面鼓励妻子继续坚持革命,另一方面希望妻子作为母亲能够将3个孩子抚养成人。可是,刘伯坚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写这封信之前,妻子就已先他一步在闽西游击区光荣牺牲了。

写完信,刘伯坚昂起不屈的头,拖着沉重的铁镣走向监狱大门。大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当时在大庾“莫同珍饭店”当伙计的谢松林奉命给刘伯坚送“长生饭”和“永别酒”,目睹了这壮烈的一幕。他回忆说:刘伯坚趁跨上囚车的机会,面向群众昂首高呼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反动派惊恐万状,急忙开动囚车奔赴刑场。

刘伯坚英勇地牺牲了。

刘伯坚在大庾监狱和绥署候审室被关押了12天。在这短短的12天铁窗生活中,他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还给我们留下了气吞山河、光照日月的珍贵遗墨。这些墨宝文笔流畅,字迹潇洒,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正如老将军宋任穷所说的:“刘伯坚这个人真了不起,快要上杀场了,还是那样镇定自若的写家书,信上的字迹和笔画,跟平时工作时的字迹和笔画一模一样,一点没有变。”

***

刘伯坚和王叔振共育有三子。

长子刘虎生由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女士抚养。“西安事变”时,凤笙大嫂将刘虎生与烈士遗墨一并交给周恩来。后来,在党的培养下,刘虎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和全国劳动模范。

次子刘豹在王叔振被派到闽西执行任务、刘伯坚率部紧急转移的情况下,由刘伯坚托当地老乡郭贱姑带养。郭贱姑收养5岁的刘豹后,对外声称孩子是从广东那边买来的,并将其改名为邹发生。解放之初,有关部门根据周恩来保存的刘伯坚遗信中的线索,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他。后来,刘豹也成了一名工程师。

1956年,经各方努力,刘虎生、刘豹两兄弟终于见了面。兄弟二人拥抱在一起,想到为革命捐躯的父母和还有一个弟弟尚未团圆而痛哭不已。

三子刘熊生则被王叔振送给闽西连城黄家做养子。当时,王叔振背着婴儿在枪林弹雨中与敌军拼杀,处境十分危险,她迫不得已将刚刚出生才几十天的刘熊生送给了当地人家,并留下一封短信:

刘门王氏生下小儿名叫熊生,今送给黄家将其抚养成人,虽长大在黄家,承前启后,但木有本水有源,父母恩深不可忘记,仍要继我等志愿,为革命效力,争取更大光荣,特留数语以作纪念。

母:王叔振字

公元1931年4月16日于闽西芷溪

直到1965年,刘熊生发现生母留下的信,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但他没有离开过哺育他的那一方土地。他一方面继承了生身父母的革命遗志,朴实干事,纯真做人;另一方面坚守孝道,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后,刘熊生没有因为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后代而向党和政府提出什么特别的要求,当了一辈子的山村农民,于1999年去世。

2001年,一座由邓小平生前题词的刘伯坚烈士雕像,在烈士的家乡四川省巴中市落成,刘虎生、刘豹两兄弟以及刘熊生的后代终于在故乡得以团聚。

(责任编辑:吴 玫)

猜你喜欢
革命
银联场景革命以“快”创造更多可能
机械革命蛟龙7
机械革命Code01
机械革命S2 Air
中国的出行革命
从“勤劳革命”转向“智慧革命”
革命老区展新姿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球迷骚乱揭埃及革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