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奥运会伦敦申奥宣传片的文化学解读

2014-04-15 19:51李舒亚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3期

李舒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奥运会作为一项古老而历史悠久的体育赛事,其精神文化内涵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成为连接世界各国,弘扬一种共同精神理念的纽带和桥梁。而各个国家对举办奥运会的期待和热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继承和理解,则又因各国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差异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伦敦申奥宣传片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和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展现了申奥宣传片中传播的西方哲学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这为我们更深刻的了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以及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传播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申奥宣传片 国家历史文化 奥林匹克精神

对申奥宣传片的解读就是透过影像这一视觉性的传播媒介对一个国家、城市及其背后所依附的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层次阅读。这种以传承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展现举办城市整体形象的视觉性传播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国际之间文化的交融发展。

众所周知,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为伦敦。在与纽约、俄罗斯、马德里等几个申奥城市的激烈竞争中,伦敦不仅在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等众多指标的衡量中获得综合性的优势,其申奥宣传片的成功制作也为伦敦申奥带来了更高的支持率,对最后的成败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法国和美国有国际大导演吕克·贝松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耗费巨资打造的申奥大片,但却敌不过一部小导演、低成本制作的《伦敦让我骄傲》所传承的一种纯粹的思想。这部宣传片展现了西方人的生活节奏与方式,体现了英国式的幽默和城市的独特风格,是对英国文化的精确呈现。

伦敦申奥片开篇镜头是以一个女孩的晨跑为引子贯穿全部内容的。开篇以一个跑步者的步伐跃入镜头展现了一天的清晨:循着女孩移动的路线,我们看到了伦敦城市内著名的文物遗产,看到了伦敦市民勤劳乐观的精神状态;随着女孩灵动的足迹,我们看到了种族融合氛围下一个残疾黑人和白人打篮球的画面,他们共同为进球的一刹而欢呼,还看到了从事各种职业的市民们对体育运动无处不在的热情;伴着女孩律动的脚步,我们看到望向窗外的贝克汉姆找到了填字游戏的答案等等。通过这些镜头的一一呈现,体育和伦敦市民的城市生活之间充满了和谐自然的关联。在这部4分26秒长的作品中,每个镜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有的用一组镜头表现了乐于助人的警察形象,有的表现了不同的文化交融,有的表现了发达的公共交通和厚实的经济实力等。在看似不经意的镜头中,以一种自然而不做作的方式展现着伦敦的魅力和举办奥运会的软实力,几乎把一个申办国应有的完美资质全都表现了出来。此外,片中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西方文化独特幽默感的体现。在申奥充斥着严肃与紧张气氛的最后关头,伦敦申奥片的幽默细节让人眼前一亮。比如短片中一组画面:一男一女身着正装,一脸严肃的打开一个保险箱时,镜头上显示一行字“Discreet and professional security(谨慎而专业地保障安全)”,箱子打开后,里面竟然是面包和香蕉——一份营养早餐。再比如,片子最后,那位“撑杆跳”的工人,在沙泥上留下了一个人形的坑。在宣传片的结尾,镜头上出现一行“absolutely passional about sport(绝对热爱运动)”是英国人对体育感情最终的诠释。 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一种西方幽默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表现形式上看,该片旨在营造一种阳光、积极、健康的氛围。导演在片子的细节上也很用心,首先是片子的剪辑,让片子既有流畅感,又有节奏感;其次是人员的挑选,片中多次出现黑人白人和谐友好的画面,堪称是展现种族和谐的经典之作;再有就是人物表演的细节处能够体现生活的真实性和英国的独特文化传统,如镜头中穿插的代表英国绅士文化的礼帽、西装、黑色雨伞等元素的巧妙穿插。

在五个国家的申奥竞争当中,英国宣传片抓住了IOC委员们对奥林匹克运动倾注的理想主义情怀,强调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就要让更多青年群体投入到体育运动中这一体育文化理念。在片子3分45秒出现的一组镜头中,几个孩子对女跑者的追逐,还有一个小女孩表演的后空翻,都是这一理念的呈现形式。伦敦的宣传片,以“实现自己的运动梦想”为主题,从多元的角度发扬五环精神,很好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的价值内涵。奥运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东西太过渲染,就会变得华而不实。在世界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透过申奥宣传片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了解世界文化的融合,能过帮助我们在学习中继承创新,在求同中存异,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和文化多元性[J].学术论坛.2005(3).

[2] 董小英等.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2).

[3]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47/1466/235950.html.20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