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民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上和国内的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总体情况看应该是乐观的,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处于了濒危的边缘。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传承;保护;濒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文明,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伟大的文明有些已经失落了,如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只留下了一些文明的遗迹,在文化历史中产生了巨大的断层。这些人类文明传承的依托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等的文化传统的有机整体,以史为鉴,一定要避免再造成新的文化断层,要让这些“记忆”活下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这在国家的大政方针层面上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随着国际上和国内的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总体情况看应该是乐观的,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现在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处于了濒危的边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濒危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其原有的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由原来的日常生活、文化交流、宗教仪式、军事应用等现实需要中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我们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中看到的聚元号弓箭传承人杨福喜,是“聚元号”的第十代傳人。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各朝各代都将弓箭射礼作为中国传统的六艺之一,体现了弓箭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北京“聚元号”曾是清朝的皇家御用兵工厂,曾经有过很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弓箭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在军事领域的价值,由于其实用价值的消失,其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危机,如果不是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门中国传统手工艺将面临在世间永远消失的危险。再如,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萨满歌》,这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是萨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的变迁已不具有了现实意义,其濒危状况可想而知,但作为传统文化的遗存与文化记忆,我们不能让它在历史文化的资源库中消失。
2 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较低
现在的社会是商品社会,经济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部分传统项目由于原材料、生产工艺等的限制,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致使其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鱼皮衣”是赫哲族独有的传统服饰,是赫哲族人民利用自然资源的智慧结晶,又是识别这一民族的显著标志之一。“鱼皮衣”的造型别致精巧,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随着时代的发展,赫哲族服饰的用料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现代机织面料,开始受到赫哲人们的喜欢,用这些新型面料制作的服装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传统服装。再加上原材料的稀缺,生产工艺复杂,这样这些传统的服装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因而其生存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现在能掌握这门制作技艺的人已极少了。还有传统的皮影戏等传统民间艺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电视、网络等),其受众已大大减少,其处境更是堪忧。
3 传承方式及历史原因、环境条件等造成了传承困难
有些项目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的,由于经历了“文革”等政治运动,很多传承人又已年事已高由于记忆力减退及其他身体等原因,致使传承项目的完整性、连续性等出现了问题。还有一些项目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原因已失去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因而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处境。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口头文学类、传统习俗类项目中。例如,谭振山民间故事,他讲述的近千则故事至今仍只有部分作品被采录,也仅印有内部刊发的故事集,虽然他的故事在其后代及乡邻中有所传承,但这些人讲的故事的“质”与“量”仍很难与谭振山相比。再如,酉水船工号子,由于社会的发展,生存环境的改变,木制帆船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酉水船工号子失去了原生态的生存环境,这一艺术奇葩正在逐步萎缩。
4 保护力度不足,缺乏相应保护经费
部分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不足或因财政困难的原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缺少政策上的扶持,更缺乏相应的保护资金,在很多地区的地方财政投入方面可能无此项经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多因的,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如所处的地区比较贫困,财政经费紧张等,也有人为的因素,如相关领导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有的领导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别是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更难以受到重视,其传承状况更是趋于恶性循环状态。
5 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由于相关部门的认识问题而产生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建设性破坏是由于建设不当等原因,破坏了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这种情况以出现在农村为多,由于新农村的建设和部分相关部门在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名义下进行的一些破坏性建设造成的。还有保护性破坏的危害也很明显,一些项目被确定为保护对象后,一些人片面地去开发其经济价值,如对一些古村落的过度旅游开发以及将一些原生态的歌舞等进行商业性的改编等,这都对其传承是一种根本性的伤害。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留住这些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文化,让明天少一点遗憾。《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视。大家应携手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颗明珠,让我们的明天仍能欣赏到它的光华。“这些记忆不能让它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让它活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
[2] 谢石,梁利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M].春风文艺出版社.
[3] 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件汇编[Z].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